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20年05月號 生活情報

揮別婦女尿失禁

亞東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 / 吳文毅醫師

  許多婦女在咳嗽、打噴涕、跑步時,曾有漏尿的情況,或是急著去上廁所時,憋不住而漏尿,這些情形都有可能是尿失禁。


  所謂尿失禁,即是不自主的有漏尿情形。根據統計,約三分之一的女性有尿失禁的困擾,且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女性先天尿道較短,又可能經歷生產時的產道損傷,造成支撐膀胱頸構造的鬆弛、斷裂或萎縮,加上停經後荷爾蒙缺乏,導致尿道黏膜組織萎縮與骨盆鬆弛等,都是誘發或加重尿失禁的危險因子。

  尿失禁雖然不至於威脅生命安全,卻往往會造成患者心理上、生活上及健康方面的困擾,包括:皮膚、尿路感染、焦慮、睡眠中斷、缺乏自信、社交隔離、個人衛生困擾,進而影響生活品質。有的病人連包著衛生棉都不敢出門,永遠穿著深色褲子,因為害怕尿漬滲出來,也怕旁人聞到尿騷味,社交生活因此中斷。

  許多人對尿失禁有不正確的迷思,例如:尿失禁是老化的一部份、尿失禁是女人必經之路、尿失禁是生產後的正常現象、尿失禁墊護墊即可…等,導致尿失禁婦女延遲求醫的時間。臺灣40歲以上的女性,大約每4人有1人患有尿失禁,患者人數高達100多萬人左右,卻有8成患者未就醫。其實,尿失禁是可以治療的,也不是女性必然的宿命。目前治療的方法相當多,只要經由適當的檢查,找出尿失禁的成因,再透過適合的治療方式,大多會有不錯的效果。

尿失禁的種類
*應力性尿失禁:當病患的腹壓上升,如咳嗽、打噴嚏、提重物、跳躍或大笑時,發生漏尿的現象,是最常見的婦女尿失禁種類。
*急迫性尿失禁:當有尿意感時,還來不及到廁所就尿在褲子上,常會造成頻尿或急尿。
*混合性尿失禁:包含應力性及急迫性尿失禁兩種情形者。
*滿溢性尿失禁:因長期憋尿或神經病變,導致膀胱容積變大且缺乏張力,膀胱過度膨脹,壓力大於尿道壓而漏尿,常發生在嚴重的糖尿病患者身上。
*恆漏性尿失禁:整天不停漏尿,常發生在尿路廔管或尿道組織嚴重受損的病人。
*暫時性尿失禁:通常發生於急性膀胱發炎的患者,只要針對感染原因加以治療即會痊癒。

  下列幾種情形的人比較容易發生漏尿:
*多產或難產而造成骨盆肌肉傷害:陰道自然生產可能造成骨盆底肌肉神經傷害,導致骨盆底筋膜薄弱或斷裂。
*更年期或停經以後的婦女:因更年期後缺乏女性賀爾蒙,造成陰道和尿道的黏膜萎縮老化,使尿道發生閉鎖不全。
*肥胖的婦女
*長期有呼吸道疾病,如:氣喘、咳嗽等。
  
尿失禁的治療方法
*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的方式除了藥物治療,還包含以下治療方式———

  ⊙骨盆底肌肉運動(凱格爾運動):就是提肛運動,縮緊臀部,緊閉肛門,好像要忍住大小便一樣收縮。簡單的說,就像是排尿到一半,突然把尿憋住的動作。這個動作必須持之以恆,至少持續三個月不間斷,以增強恥骨到肛門附近的肌肉群來改善尿失禁。對於輕、中度壓力性尿失禁有效,可藉由主動式的收縮陰道、尿道旁的肌肉,強化整體骨盆底肌肉的強度。

  ⊙生理回饋輔助骨盆底肌肉運動療法:利用生物回饋儀,將肌肉的收縮用視覺的方式表現,使患者能直接從監視器的螢幕上看到曲線、數字或聲音變化,學習如何控制骨盆底肌肉收縮,進而增強骨盆肌肉對尿道及膀胱的支撐力。

  ⊙電刺激或磁波治療:利用外加磁場產生電流或直接用電流刺激,使骨盆底肌肉組織產生不自主收縮,讓逐漸無力的骨盆底肌肉變得強壯,以改善尿液滲漏。

  ⊙雷射治療:利用雷射光轉化成熱能,促進黏膜層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重組再生,改善骨盆底肌肉張力。治療時間僅15分鐘,也不需麻醉,通常一個月後就能感受到效果。
   
*手術治療
  若是非手術治療無法改善,或是屬於中重度尿失禁病患,可以用「無張力陰道吊帶手術」來治療,將一條寬約1.1公分的人工合成束帶置於尿道中段,不會增加尿道內的壓力,當患者腹部用力時,還能適時提供尿道的拮抗作用,形成尿道中段彎曲,阻止尿液失禁。這屬於侵襲性小的微創手術,傷口小,手術時間短,住院天數也很短,且成功率高達90%左右,手術五年後的成功率仍高達85%。近幾年發展的單一切口尿失禁手術,只有一個陰道內側1.5公分的傷口,體外沒有傷口,也不用拆線,疼痛感極低,患者恢復很快。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尿失禁是一件羞於啟齒的事,因而諱疾忌醫。現今國人平均壽命高達80.7歲,不但要活得久,還要活得好,為了提高生活品質,民眾應更重視尿失禁的問題。呼籲有此困擾的民眾,早日尋求醫師的協助,配合醫療處置,盡早獲得改善。#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