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燒一定要吃退燒藥?
網路流言:
小兒發燒一定要馬上服用退燒藥?
查證結果:
寶寶發燒時,很多家長會因為緊張,習慣在第一時間餵服退燒藥品,如果一兩個小時後沒退燒,就會再次餵服,以為這樣就能加強退燒效果。甚至有些家長基於方便,會直接將成人用的藥品減量給幼兒服用,但這樣很可能會因用藥過量造成嬰幼兒「藥中毒」。
發燒的定義為中心體溫 ≥
38度,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代表免疫系統正在發揮功能對抗入侵的病原,適度發燒可以增強免疫力,所以不一定要馬上吃藥退燒,一般來說可以分階段處理:倘若體溫未達39度,可以先用「物理性」方式降低體溫,例如調低室溫、保持通風、冰枕,以及洗溫水澡等方式,都可以輔助退燒。很多阿嬤會選擇古老偏方「酒精擦澡」幫寶寶退燒,但台灣兒科醫學會提出建議,酒精會引起血管收縮,阻礙散熱,而且若寶寶不慎吸入還有中毒之虞,因此不建議酒精擦澡退燒。如果體溫持續升高,可以考慮用藥,但要注意劑量和用藥間隔。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是小兒常用的退燒藥,也就是一般民眾熟知的「普拿疼」®成分,安全性高,因此常用於退燒、鎮痛,一般成人劑量為500毫克/粒,幼兒建議劑量為10~15毫克/公斤,每次用藥需間隔4~6小時。乙醯胺酚過量可能引起肝損傷、噁心、想吐、神智不清,此時需趕緊至醫院使用解毒劑,否則可能造成肝臟永久性傷害。此外,兒科常用的退燒藥還有非類固醇類鎮痛抗發炎藥物,建議劑量為5~10mg/kg,每次間隔6~8小時。衛生署建議3歲以下嬰幼兒應經醫師診治後開立處方,遵循處方小心使用,不宜自行使用,而且因嬰幼兒代謝藥品的能力與大人不同,所以應避免拿大人的藥品剝半或減量給小孩服用。(資料來源:衛生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