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9年02月號 領航者的話

「大人物」的明天──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遠東人月刊 / 編輯室採訪整理

  時任遠傳電信首席轉型長的井琪總經理應邀出席2018創新論壇,並以「大人物的明天」為題發表演說,分析全球數位轉型趨勢,以及在這股轉型浪潮下,企業該如何布局。


「大人物」帶動全球經濟成長
  近年「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全球經濟成長。預估至2020年,全球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方面的投資,將分別高達490億美元、2,300億美元及3,620億美元,合計近6,50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三者其實緊密相關:物聯網將萬物相聯的結果,可產生許多數據,而數據資料越豐富,機器深度學習的效果越好,越有助於提升人工智慧的發展。

  有鑒於單一的資料無法發揮作用,只有累積海量數據才能產生價值,因此許多企業早已投入大數據的挖掘工作,物聯網和人工智慧也早在好幾年前就蔚為風潮。根據Gartner在2018年針對 3000多位CIO做的調查,以物聯網來說,約30%企業處於早期導入階段,在人工智慧的導入雖然相對少一些,也有25%已陸續展開投資。不過,已關注此項技術但尚未展開行動的企業亦超過30%。至於臺灣企業2018年對大人物技術的投資,根據臺灣微軟和IDC針對100家企業做的調查,在核心技術方面,17.1%投資於大數據分析,13.5%投資於雲端應用,而在新興技術上,16.4%投資於人工智慧,6.3%投資於物聯網,此外,亦有9.8%投資於AR、VR等技術,由此可見,臺灣企業已經陸續投入「大人物」相關領域。

遠傳的「大人物」願景及行動
  對遠傳來說,「大人物」也是企業未來轉型升級的核心技術與能力。個人任職AT&T二十多年,深知通訊業與「大人物」技術雖然同屬高科技產業,但後者更著重於軟體開發,因此傳統電信業要轉型為軟體供應商仍極具挑戰性,但AT&T做到了,相信一向致力於研發新技術與創新應用的遠傳,也能逐步朝軟體供應商邁進。

  在數位轉型上,遠傳強調內外並重,先透過個別的專案,從內部讓員工慢慢體現「大人物」的價值,累積成果之後,再將技術能力與創新應用推廣至客戶端,希望藉此發展出新的商業模式,為顧客或客戶帶來更高的價值。此外,遠傳也將持續參與國際性的年會,了解世界技術的發展,以協助國內企業接軌國際標竿,成為企業數位轉型、永續成長的最佳夥伴。

遠傳的「大人物」佈局
1. 用「大數據」提升用戶體驗
  在大數據方面,相較於客戶的個人信息,我們更著重於如何提升用戶的網路體驗。例如,利用大數據演算法改善區域辨識、每日自動運算及主動偵測,並且將管理系統視覺化。以公共交通規劃來說,目前交通號誌的管制方式按時間控管,而非考慮實際車流量,若能導入智慧交通管理,就能加強疏導車流,因此遠傳團隊一直致力研發相關技術,目前在國道進行的車流控制已獲得交通部肯定,希望未來運用於交通大數據,協助政府與企業增加營收並提升效能。

  事實上,只要手機處在待機狀態,就能持續回傳訊息至基站,作為定位和人流分析的數據。以跨年夜活動為例,從遠傳的人流監測系統可知,臺北信義區附近的人潮在午夜達到最高峰,從這些數據又可進一步分析其年齡層與性別,作為交通疏導或未來活動舉辦的參考。

2. 以「人工智慧」預測網路效能及自動調整
  而在人工智慧方面,遠傳從網路起家,網路是我們的核心能力,為了幫助遠傳的網路優化,遠傳的網路維運中心引入System performance degrade detection,這是真正運用深習學習的技術,同時我們也利用Tile-based geographic coverage,進行人流分析和車流分析,此外,由於遠傳的頻譜與對岸的廈門電視臺接近,易受天氣或其他因素影響而干擾收訊,以往同仁必須逐一查找受影響的頻譜段進行調整,引入Radio interference and adjustment技術之後,就能利用大數據,找出相關性,預測網路效能及自動調整。不僅如此,遠傳也開發智慧基站管理系統,協助同仁快速進行站臺設備影像辨識,並提供即時資訊查詢,甚至利用AR進行互動式學習,提升排除問題的效率。

  許多企業都在探究AI應用如何落實,其實只要找出待解決的問題,設定好目標,再引入AI工具來處理,一旦問題因此獲得解決,同仁自會受到鼓舞,進而產生更多的動力推展AI的應用。未來在智慧網路營運、智慧基站管理上,遠傳也將竭力為客戶網路優化提供更多幫助,甚至進一步為策略夥伴培養技術與人才。

3. 遠傳「物聯網」引領風潮
  至於在物聯網方面,遠傳除了是全國第一家取得物聯網專屬門號(040)的電信業者,同時也是首家提供涵蓋全省NB-IoT服務的電信業者。當然,成功的企業不可能只靠單打獨鬥,正所謂「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團隊一起走,才能走得更遠。」美國近年也流行以「Frenemy」這個複合字,來形容企業間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例如Microsoft和Apple曾是死對頭,如今也推出Mac適用的Office系統,為消費者打造更便利的使用環境,可見在企業經營上,建立夥伴關係和生態圈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遠傳成立第一個 LPWAN生態圈,吸引近百家產、官、學、研加入,此外,遠傳IoT Lab也獲得數十家廠商入網驗證,不僅如此,遠傳更發行第一份物聯網生態系手冊,並於清大開設物聯網課程。

  而在物聯網實績上,遠傳除了投入智慧交通,成為最大的車聯網網路服務供應商(目前已逾20萬門),亦陸續與政府機構展開合作,在智慧城市上貢獻心力,推出全臺第一個NB-IoT智慧路燈及NB-IoT地磁停車,並與縣市政府合作,設置空氣盒子,同時參與亞洲.矽谷智慧工業園區案、工業局30,000顆地磁案、低碳觀光E-bike案、智慧自動販賣機等專案。不僅如此,遠傳也積極接軌世界,成為全臺第一家加入5GAA聯盟的業者、加入DoCoMo Asia IoT計劃,並與3HK完成IoT漫遊服務合作、與CMI (中國移動國際) 簽署IoT MoU、建置M2M eSim Platform、MWC Barcelona/SH參展、WCIT參展、於GSMA WAS分享IoT漫遊經驗。希望藉由接軌世界,帶給合作夥伴們更多的幫助。

  遠東集團旗下有200多家關係企業,也為遠傳在物聯網的開發與應用提供極佳的場域。例如遠傳與亞東醫院合作的「Health健康+」專案,目前在全省設立500多個健康小站,同時也與超過60間醫療院所合作,自2014年服務推出至今,已有140,000位健康雲端平臺使用者,營運內容包括:社區健康照護、遠距糖尿病照護、雲端三高健康管理、雲端企業健康管理平臺、長期照護解決方案。此服務也應用在遠傳與臺南市合作的智慧城市專案上,我們在臺南偏鄉成立300個社區健康小站,讓鄰里的長輩就近在健康站測量血壓、心跳等數據,數據自動上傳雲端後,參與此專案的10家醫院、50家診所都可取得資訊,作為後續醫療照護的參考。時任臺南市長的賴清德院長當時也指示,未來希望能在不影響個人隱私及資安的前提下,透過大數據分析,針對指數異常的民眾提供更進一步的醫療追蹤服務。

從物聯網價值鏈向上升級
  根據apple提供的數據,遠傳有500多萬位4G的用戶,每位用戶平均每月的網路用量超過30G,位居全球第一,排除其中約18萬的重度網路使用者,大部份用戶的使用量約10G左右,不難想見在物聯網蓬勃發展的未來,用戶的網路用量更將倍數成長。

  網路是遠傳的核心能力,我們擁有3G、NB-IoT、LTE-M、4G等網路,可以用最適切的科技,開發最合適的物聯網應用。隨著科技的演進,遠傳也持續進行網路升級,向5G邁進。畢竟對單一的物聯網運作來說,也許未必能看出4G和5G的差異,然而,一旦智慧路燈、智慧停車、遠距照護、智慧製造、智慧空氣品質監測等各式物聯網同時運作,就必須仰賴海量、低延遲性的5G網路。不過,不同的物聯網應用對於網路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有些需要大量連結、低耗能,有些需要大容量、超高速率,至於自駕車的應用則需要更高可靠度、極低延遲性的5G網路。目前遠傳的做法是,先以現有的4G核心網為基礎,逐步建構新的5G核心網,最後將兩者整合為單一的5G核心網。

  通訊業從3G時代進入4G時代後,催生出Uber服務,顛覆了傳統計程車的商業模式,讓各界始料未及,相信在5G時代的技術和環境下,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商業模式也將應運而生,屆時不只是企業端的物聯網應用,在個人用戶端也會有更多的應用,尤其臺灣的消費者很幸福,可以用比美國更低廉的價格享受高速吃到飽的網路。

「大人物」技術互相結合
  「大人物」技術可互相結合,例如將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應用在物聯網價值鏈中,實現人機互動、預測性分析及預測性維運、商業流程優化、辨識資安威脅及風險……等,從裝置端到雲端的各個環節都有應用的空間,唯AI本身一定是建構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因此Amazon願意不計盈虧投入許多新創事業,目的是累積大量的數據,作為發展新商業模式的依據。

  另一方面,「大人物」也可以結合產業鏈,儘管紡織、水泥、鋼鐵等一般人眼中的傳統產業似乎很難和AI產生連結,但是透過智慧技術的引入,能為產業帶來很大的改變。例如遠傳分別與集團旗下的遠東新世紀、亞洲水泥、遠龍不鏽鋼合作,為廠區建立一致的篩檢標準,並利用智慧AI,提升智能學習,提高檢驗效率,減少人工篩檢標準不一且曠日費時的情形,協助製造業在驗貨、生產設備保養維修上進行智慧管控,有效穩定品質之餘,也達成產線智慧轉型。有句話說得很好,「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只要believe、begin,一定能become。未來,遠傳也期待整合集團資源,持續將「大人物」應用於不同產業,幫助產業發揮更大的價值。#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