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4年12月號 心動時刻

「信」的記憶

遠紡工業(上海) / 趙文
  生活在另一個城市的父親,由於年歲已高且聽力不好,對他的日常問候就成了問題。於是我想到利用原已退出生活許久的模式──寫信,來解決這個難題。攤開信紙,凝神落筆的那一刻,一種久違的情感突然湧上心頭,彷彿,又回到那個時有墨香的年代。

  曾經,寫信是聯絡異地情感的唯一管道,在那個電話不方便、沒有微信和電子郵件,所有情感都由筆尖上流出的日子,常常開了頭,就收不住。

  記得考上大學那年,從未離開過家的我到外地求學,強烈的想家,讓我對精彩的大學生活毫無興趣,終日縈繞在心間的就是那一抹離愁別緒和對家的思念,當時,和父母的通信成為我紓解思鄉情緒的唯一途徑。父母體諒我的心情,也將回信看成頭等大事,雖然無非就是些瑣碎小事,但他們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連平時二老的相互埋怨也從飯桌上搬到信紙上,沉浸在信裡展現的家中場景,就好像我們根本不曾分離。那時的信對我而言,就是「家」,儘管父母文化不高,字寫得不算端正,也沒什麼段落組織和條理結構,但在我看來,那是天底下最美的文句,充滿著父母對兒女濃濃的愛。

  當時寫信,一般在晚上,大燈關掉,只留桌前一盞檯燈,光圈將喧囂的世界逐漸隔離,才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落筆前,總要經過或思考或發呆的階段,要說事的是在整理思路和架構,要抒情的是在任由情感發酵,而後,筆尖隨心而動,遊送紙上,就像是心裡滿得裝不下,因此急不可待地躍然於紙上。不似當今社會,忙碌焦躁,講求效率,往往有事,只需一通電話,即便要寫,也是指尖上的作品,幾趟來回就能有結果,若是仰仗寫信,怕是幾輪魚雁下來,黃花菜都涼了。

  傳統書信的節奏雖慢,卻能給人充分思考的餘地,不像現代通訊工具,衝動時一鍵即出,冷靜時懊惱不已。再者,早期人們表達情感相對含蓄,寫信人很在乎看信人的感受,濃烈的情感寫到紙上多文縐縐,卻能細膩到似乎每根神經都被撩撥,癢癢酥酥,沒準兒眼淚就出來了。那樣的信讀來,清新雋永,回味無窮。因此,每回信讀完,總被好好保留,不會輕易丟掉。隔段時間翻出來,邊整理邊看,又勾起許多回憶,就像老朋友聚在一起。有時,甚至不用看內容,單從信封就能分出大致是誰的來信,家信一般是樸實的素白,閨蜜常有粉紅和淡紫色,還有那種被熱切等待又讀過N遍的信,即使再不起眼,也能即刻映入眼簾,連當初讀信的心情都會撲面而來。

  想了這麼多,給父親的信還沒開篇,不禁著急起來。要是老爸聽電話方便,花幾分鐘打個電話就好了,寫信多耽誤時間呀!呵呵,無奈,只能是情懷。


*******************************************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