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4年12月號 心动时刻

「信」的记忆

远纺工业(上海) / 赵文
  生活在另一个城市的父亲,由於年岁已高且听力不好,对他的日常问候就成了问题。於是我想到利用原已退出生活许久的模式──写信,来解决这个难题。摊开信纸,凝神落笔的那一刻,一种久违的情感突然涌上心头,彷佛,又回到那个时有墨香的年代。

  曾经,写信是联络异地情感的唯一管道,在那个电话不方便、没有微信和电子邮件,所有情感都由笔尖上流出的日子,常常开了头,就收不住。

  记得考上大学那年,从未离开过家的我到外地求学,强烈的想家,让我对精彩的大学生活毫无兴趣,终日萦绕在心间的就是那一抹离愁别绪和对家的思念,当时,和父母的通信成为我纾解思乡情绪的唯一途径。父母体谅我的心情,也将回信看成头等大事,虽然无非就是些琐碎小事,但他们想到什麽就写什麽,连平时二老的相互埋怨也从饭桌上搬到信纸上,沉浸在信里展现的家中场景,就好像我们根本不曾分离。那时的信对我而言,就是「家」,尽管父母文化不高,字写得不算端正,也没什麽段落组织和条理结构,但在我看来,那是天底下最美的文句,充满着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

  当时写信,一般在晚上,大灯关掉,只留桌前一盏台灯,光圈将喧嚣的世界逐渐隔离,才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落笔前,总要经过或思考或发呆的阶段,要说事的是在整理思路和架构,要抒情的是在任由情感发酵,而後,笔尖随心而动,游送纸上,就像是心里满得装不下,因此急不可待地跃然於纸上。不似当今社会,忙碌焦躁,讲求效率,往往有事,只需一通电话,即便要写,也是指尖上的作品,几趟来回就能有结果,若是仰仗写信,怕是几轮鱼雁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传统书信的节奏虽慢,却能给人充分思考的余地,不像现代通讯工具,冲动时一键即出,冷静时懊恼不已。再者,早期人们表达情感相对含蓄,写信人很在乎看信人的感受,浓烈的情感写到纸上多文绉绉,却能细腻到似乎每根神经都被撩拨,痒痒酥酥,没准儿眼泪就出来了。那样的信读来,清新隽永,回味无穷。因此,每回信读完,总被好好保留,不会轻易丢掉。隔段时间翻出来,边整理边看,又勾起许多回忆,就像老朋友聚在一起。有时,甚至不用看内容,单从信封就能分出大致是谁的来信,家信一般是朴实的素白,闺蜜常有粉红和淡紫色,还有那种被热切等待又读过N遍的信,即使再不起眼,也能即刻映入眼帘,连当初读信的心情都会扑面而来。

  想了这麽多,给父亲的信还没开篇,不禁着急起来。要是老爸听电话方便,花几分钟打个电话就好了,写信多耽误时间呀!呵呵,无奈,只能是情怀。


*******************************************
回上一页  回单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会喜欢的Recommend

活动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