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5年05月號 生活情報

迎接新生兒 產前篩檢不可少

亞東醫院婦產部 / 彭福祥醫師
  幾乎所有孕婦都會在產檢時問醫師:「寶寶一切正常嗎?」,大家都擔心產下不健全的嬰兒,因此,如何在產前診斷出畸形兒,成為準爸媽最關心的課題。目前產前診斷的方法與敏感度,與三十年前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愈來愈多的畸形胎兒可以在懷孕中被診斷出來,而要在產前診斷出胎兒畸形,就必須先知道畸形從何而來。

  1.  來自遺傳上的缺陷:一般而言,卵子受精時,染色體的錯置、分配不均或排列錯誤,都可能造成畸胎,例如:唐氏症、透納氏症候群等。染色體發生大小不一的缺失,可能造成多重畸形與缺陷,此外,來自父母親的遺傳疾病,如:海洋性貧血、血友病等亦可能導致畸形,而精子或卵子在形成過程中,也可能發生基因突變產生畸形,這部分近年來因許多新基因診斷技術問世,伴隨人類基因體定序完成,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以往許多因染色體的微缺失而發生畸形或發展遲緩的案例,現在都可以利用新技術在產前診斷出來。

  2.  發育上的缺陷:一個染色體正常的受精卵,分裂發育成胚胎,再長成一個完整的胎兒,過程中牽涉到許多器官組織精密的分化,而組織器官的發育除了受到基因調控外,還受到環境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藥物或X光會導致畸胎的發生。環境與基因相互作用而影響物種發育的過程,稱之為「發育生物學」,有些胎兒畸形並非全然來自遺傳,而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出錯,例如:先天性心臟病、唇顎裂、脊柱裂、腹壁畸形……等情況。胎兒身體的殘缺,可藉由超音波來做產前診斷。

目前有哪些產前診斷的方法?
1.  絨毛膜採樣
  懷孕10週以後可以操作,主要用以檢查染色體異常與基因疾病,與羊膜穿刺差不多,但採得的胎兒細胞較羊膜穿刺多,且診斷週數可早於羊膜穿刺。

2.  羊膜穿刺術
  羊水中含有胎兒身上脫落的細胞,可作為檢查的樣本,檢測時,需抽取15cc~20cc的羊水,因此約在懷孕16~18週進行,否則週數太少,羊水量不夠。也由於取樣數量不多,必須先經過培養才能分析,結果往往需要2~3週才能得知。

3.  羊水晶片
  目前發現許多發展遲緩及胎兒畸形皆來自染色體的小片段缺失,此缺失狀況在傳統染色體檢查中較難發現,而基因晶片能提供比傳統染色體檢查更高的解析度,可有效發現微小片段染色體的缺失疾病,不過,由於基因晶片仍須取得胎兒的細胞來做分析,因此須接受羊膜或絨毛膜採樣檢查。

  以上3種方法,均需取得胎兒細胞來分析其染色體或基因,屬於侵入性檢查,可能有流產風險(一般流產機率約1/1000~3/1000),因此,目前只有符合下列條件的孕婦,醫院會建議進行羊膜穿刺或絨毛膜採樣檢查:
・孕婦年齡超過34歲,生下唐氏症的機會較高。
・夫婦之一染色體異常。
・以前生過唐氏症兒的孕婦。
・家族中有已知遺傳疾病的孕婦。
・唐氏症篩檢屬於高危險群之孕婦。


4.  唐氏症篩檢
  唐氏症患者會有智能及發展障礙,發生率約1/800,不過,許多唐氏兒並沒有明顯器官畸形,因此靠超音波偵測容易有漏洞,在診斷上仍需要做羊膜穿刺。然而,羊膜穿刺屬於侵入性檢查,有一定的流產機率,不可能讓所有孕婦受檢,因此才有所謂的「唐氏症篩檢」,利用孕婦血中生化指標,計算出胎兒罹患唐氏症的機率,抓出高危險群的媽媽進行羊水檢查。目前篩檢方式包括下列幾種:
(1)  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11~13+6週進行,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帶厚度加上母親血中生化指標,敏感度約85%~90%。
(2)  第二孕期母血四指標篩檢:14~16週進行,敏感度約80%。
(3)  第二孕期母血二指標篩檢:14~16週檢測,敏感度約60%~70%。

  再次強調,唐氏症篩檢只是計算風險,以評估是否需進一步接受羊膜穿刺,並非就此診斷出唐氏兒,且目前尚未有敏感度可以達到100%的篩檢,因此仍可能有漏網之魚。
  
5.  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檢測
  由於羊膜或絨毛膜穿刺均有風險,而科學界很早就證實,母體血液中含有胎兒的細胞,因此科學家十分希望能直接利用母體血液,檢查出胎兒的染色體是否異常。只可惜母體血液中,胎兒細胞的數量極為稀少,檢查困難,所幸近年醫學技術終於獲得突破,科學家發現,妊娠10週以後,母親血漿中的胎兒DNA片段可達到10%以上,若藉由次世代基因測序的方式,將胎兒小片段DNA放大進行分析,即可大幅提升篩檢的準確性,其敏感度直逼羊膜穿刺的準確度,惟目前這種檢查價格昂貴,有待日後成為唐氏症檢查的主流。

6.  高層次超音波
  超音波不具游離輻射,對於腹中寶寶而言,是最好的檢查工具,且隨著科技進步,超音波解析度已經非常高,但由於臺灣健保給付門診超音波費用相當低廉,醫院經常沒有時間詳細檢查每個器官,因此還是有自費的胎兒超音波檢查,稱為「高層次超音波」。儘管解析度高,但受限於母親肚皮的穿透力、胎兒姿勢及胎兒畸形的發育過程等,透過超音波偵測胎兒畸形的敏感度僅約八成左右,例如:無肛症、顎裂、侏儒症等不少疾病仍無法診斷出來。

產前診斷的道德問題
  對父母親而言,產前診斷可揭露胎兒的健康狀況及基因遺傳資訊,其目的是希望達到人口優生的目標,卻也易衍生道德風險,例如,性別的揭露可能導致性別選擇與男女失衡問題。另外,有缺陷的胎兒是否就該被終止出生,這將直接衝擊社會對於殘缺人士應平等對待的普世價值。況且隨著醫學進步,許多先天畸形已可治療,人類又有甚麼權力來決定胎兒生命的貴賤與去留?因此產前診斷的目的不該只是找出畸形兒並中止妊娠,應該利用這些資訊,提供父母完整的諮詢,使胎兒與母親得到最好的照顧,畢竟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出口。


******************************************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