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5年09月號 領航者的話

科技創新 成就未來

遠東集團董事長 / 徐旭東
The time is always right to do what is right.──Martin Luther King, Jr.

  民國60年代,臺灣還處於經濟轉型起飛時期,先父有庠先生就已經開始積極投入公益事業,他身為一個企業經營者,目標並不是不斷創業與追求成長而已,還希望努力帶給社會和國家一些益處, 有庠先生以其父親之名成立「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並陸續設立「亞東技術學院」、「元智大學」、「亞東紀念醫院」、「遠東聯合診所」等公益機構,致力於提升教育與醫療環境,長期支持文化及學術發展,遠東集團發展至今,一直都秉持著創辦人「深耕工業、播種公益」的理念,用實際行動回饋臺灣社會,樹立起良好企業公民典範。

  回顧 有庠先生的一生,無論從事公益或經營事業,都非常注重「創新」。例如1968年,遠東集團準備從紡織業跨足化學纖維製造業,當時在兩種製程選擇上考量許久,一種是已經普遍使用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技術」,另外一種則是較新穎、成本較低,但不確定性也較高的「對苯二甲酸(TPA)技術」。 有庠先生在審慎計算所有相關成本與風險評估之後,毅然決然採用了TPA技術,後來TPA技術成為化學纖維製造業的主流,由於遠東集團領先於同業投入,才得以在產業中取得有利位置,這可說是奠基於 有庠先生所做的創新前瞻決策。

  十五年前,為紀念 有庠先生卓越的成就及發揚其回饋社會的精神,我們成立了「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成為科技部轄下第一個民間科技基金會。基金會以「科技與創新」為宗旨,選擇為臺灣科技發展盡份心力,因為我們體認到臺灣這塊土地缺乏天然資源,必須著重於科技創新才能跟全世界競爭。基金會決心投入公益資源,每年均舉辦「有庠科技獎」,這是國內少數特別針對傑出科技人才的獎勵,如今已成為臺灣科技界的年度盛事,得獎不但是個人及團隊的研究成果獲得肯定,同時也讓背後長期支持他們的家人一同分享喜悅與榮耀。

  「有庠科技獎」所頒發的獎項中,「有庠科技講座」是為表揚國內長期埋首於科學研究與教育的標竿學者,而「有庠科技論文獎」則是甄選出當年度國內學者所發表的頂尖科技論文。今年基金會出版「有庠科技論文集──第六集」,收錄了第十二屆及第十三屆「有庠科技論文獎」共19篇得獎作品,這些得獎論文都曾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並經過嚴格評審程序所挑選出來,透過論文集的出版,國內學術界得以看到近期新興科技領域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這將有助於刺激國內相關學術研究發展,進而提升臺灣整體科技水平。

  面對世界快速變化,基金會也必須與時代一同進步,為臺灣科技研究領域激發出更多創新動能。「有庠科技獎」的獎勵類別初期鎖定奈米科技、通訊光電、生技醫藥三個新興科技領域,而後隨著科研發展趨勢,從第六屆開始增設綠色科技,第十二屆時將原本的通訊光電拆分為通訊科技及光電科技兩大類,本屆再進一步將通訊科技擴大為資通訊科技。由於遠東集團的經營範疇包含電信產業,近年來我們觀察到全世界網路及通訊技術高速發展,根據聯合國下屬的「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統計,2000年全世界使用網際網路的人口數為4億人,手機用戶約7億戶,到了2015年全球上網人口激增至32億人,手機用戶數超過70億戶,這些數據顯示過去15年來,資通訊科技突飛猛進,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動世界轉變,也因此「有庠科技獎」適時調整獎勵範圍,鼓勵臺灣資通訊科技持續創新突破。 

  「有庠科技獎」成功舉辦十三屆,歷年來總共獎勵了207位國內學者,這些獲獎者充分展現創新、熱情、堅持與冒險精神,他們不僅在專業領域中展現研發實力、學術成果獲得各界肯定,同時還不遺餘力貢獻所學,用熱情教育下一代年輕學子。臺灣擁有許多優秀科技人才,好的人才需要被鼓舞、被看見,這是本會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我相信要成就臺灣長遠的未來,必須著力在科技創新,必須有產、官、學界鼎力支持,而基金會仍舊會一步一腳印與大家共同前進,繼續為社會帶來可長可久的影響力。(本文轉載自「有庠科技論文集」董事長序)



******************************************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