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3年07月號 生活情报

爱在工作.乐在生活--80後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扬州总部 / 郦蕊
  关於人生的理想与追求,友人曾与我分享过一位大师的观点:大致将人生的追求分为三重境界,最底层的是追求成功,追求被认同、被肯定与被仰慕,追求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以及被人崇拜的快感。第二重境界是追求卓越,这类人已然是社会里精英中的精英,世人所定义的成功对他们而言已经没有意义,他们不断在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生命的价值在自我提升中得到昇华。最高的境界则是追求爱,热爱生活,喜爱自己从事的事业,爱周围的人与自然。

  渐渐明白,这最高的境界,正体现在林语堂先生所着《生活的艺术》里。他说:「
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他是引导我们去「热爱」吧,因为理想和追求必须是基於现实中,对生活的热爱为前提,意即理想与追求必须是在「热爱之心」驱使下,顺其自然地一步步实现。

  什麽是爱?如何去爱?我以为,乐於去打一场球、读一本书、交一个朋友,甚至是做一件事,以致到了忘我的程度,便可称为爱了。这种「乐於」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的,没有外在的压力,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就像歌词中所描述:「莫名我就喜欢你,深深地爱上你,没有理由、没有原因」。爱是一种感受,当生活中充满爱,我们才能感受到快乐、激情与活力,否则多是痛苦、挣扎与纠结的胡搅蛮缠。但是,快乐和痛苦,又像是钢琴的黑白键般,相伴相随。痛苦来自於为生活而生活的忙碌,来自於太多的理智,来自於过度的追求名利,来自於要求完美但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来自於以有限的生命去穷究那无穷的未知。生命就像是首乐曲,要想奏出悦耳的篇章,白键和黑键缺一不可,就像快乐与痛苦同时存在的必然,或此起彼伏,或此消彼长。没有痛苦的刻骨,就体会不出快乐的甜美,反之亦然。工作与生活就应当以这样的情绪及态度,来迎战痛苦,以豁达与乐观的力量棒喝痛苦,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享受快乐有爱的生活,尝试去触摸人生的最高境界。

  关於痛苦的规避,《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指引我们「放弃往往比占有更重要」的道理。放弃是艰难的选择,也是智者的抉择。植物放弃了枝头盛开的繁花才有硕硕的果实,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苏东坡言「浮名浮利,虚苦劳神」,这是圣人对名利的淡薄;庄子说「为善,不近名」,这是大智慧者的选择。从古至今「绝利易,绝名心难」,对此,语堂先生感叹道:「有修养的人士能避开利的诱惑,只有最伟大的人物才能杜绝名的诱惑。」在他看来,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看淡一切名与利,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意义。热爱,让我们放下世俗的判断,放慢脚步去欣赏生活沿途的风光。他说:
「有钱的人不一定能真正领略悠闲生活的乐趣,那些轻视钱财的人才真正懂得此中的乐趣。他须有丰富的心灵,有简朴生活的爱好,对於生财之道不大在心,这样的人,才有资格享受悠闲的生活。」我深以为然。

  林语堂先生出生於牧师家庭,早年就读圣约翰大学,家人希望能培养他成为一名牧师,但这并不是他所喜爱的。20岁出头,他即转入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後来又到德国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及文学。他出任过大学教授、教务长和系主任,也做过外交部秘书,受人尊敬与仰慕,但他明白,这些都不是自己的理想。他厌倦官场政治,他要保持自己「鲜活的生命」,於是放弃已经拥有的功成名就,摆脱家庭和社会的眼光,转而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潜心学术研究、翻译和文学创作,使自己的才华得到最充分的施展,取得了流芳後世的成就。语堂先生对事业的放弃与重新选择,就像他书中阐述的思想那般,体现了他的胸怀和智慧,更完美阐释了高境界的人生理想与追求。

  我们只是凡夫俗子,无法看透放弃的真谛,对於已经得到的一切依依不舍,但生活中存在太多应该割舍的身外之物,而人们却视为奇珍异宝,就如那一文不值的面子、他人鄙视的眼光、复杂的人情世故、没有爱情的婚姻,以及形同嚼蜡的朋友关系……等。读好书的效用如同纵身跃进一泓清水做心灵洗涤,如同盘坐百尺瀑布下接受醍醐灌顶,读上个世纪30年代语堂先生《生活的艺术》,为80後的我立起一面明镜,让我得以窥探人生,看淡名利,爱在工作,乐在生活。


*********************************************
回上一页  回单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会喜欢的Recommend

活动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