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號 生活情报
慢啼未必是大鸡 谈儿童「语言治疗」
亚东医院复健科 / 周汝姗语言治疗师
人与人的沟通就发生在听说读写之间,除了听得到的言语,我们也常透过脸部表情、肢体动作、声音语调、手势、文字、符号等讯息,来传达彼此间的情意与想法。面对发展中的孩子,语言治疗师的工作,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矫正孩子发音」之外,还会在沟通情境中诱发、引导孩子开口说话与学习沟通,依循孩子发展的里程及学习上的特质,不仅要让孩子说得清楚,更希望提升孩子的沟通动机与达到应有的沟通能力。
小翔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2岁半时能表达的词汇不到10个,与同龄孩子能使用50个词汇相比,明显少了许多,常是以哭叫或嗯嗯啊啊的方式沟通,而且个性害羞、对於大人的声音或动作模仿的动机较低。这些都让小翔的妈妈很担心,因此带孩子来看复健科。经医师转介,来到门诊进行语言评估与治疗。
从第一次接触小翔,到现在他已经就读大班了,回想起这些时日,我们与家长一起经历孩子的成长。2岁半到3岁半间的治疗,让小翔渐渐跟上同龄孩子的程度,之後进入幼稚园就读,增加了与其他人的互动机会,表达方式和内容从原本的哭闹,慢慢进步到能够用语言表达需求、请求协助,并分享生活经历。现在小翔四岁了,妈妈带小翔回诊,希望针对小翔的构音状况,也就是咬字、发音进行评估。
不管是否需要接受治疗,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别的学习速度、接收方式也都不同。家长与治疗师应该要让孩子在每一阶段充满适切、多样的刺激,用适合孩子的技巧引导、激发其新能力,并让他的学习能力更加纯熟。留意孩子的发展并非为了赢在起跑点,而是若有些偏误时,家长们应了解如何看待、如何早期发现并早期调整。因此,了解儿童发展的里程是为了检视孩子是否在轨道上,父母的持续观察、引导、示范,并进一步制造沟通机会,能够让孩子在环境中重复练习,愈来愈精熟。
以下分享关於孩子语言发展的提醒与建议:
1. 听觉感官输入的重要
孩子出生後,除了可接受婴幼儿听力筛检外,照顾者也要留意孩子是否长时间处在过大或持续有噪音的环境中,若孩子常常感冒,还必须留意是否曾引发中耳炎,并追踪後续治疗与痊癒情况。
除了听到声音,孩子还需学会辨识和理解声音的意义,并且使用语音、语言和外界沟通。现代父母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物质上的缺乏,而是3C产品媒材琳琅满目,强烈的声光效果、简单的一指神功,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而父母也常因为忙碌,不知不觉中让3 C产品长时间陪伴与喂养孩子。在此提醒家长们,与人互动所传递的情感与声音,是目前最自然也最珍贵的沟通方式,没有任何高科技产品可以取代。
2. 营造自然的沟通情境
与孩子沟通时,建议降低我们的高度,以平视的角度来与孩子互动。过程中,给予当下人、事、物的口语说明、示范,并耐心等候孩子的反应(约5秒),以孩子的所见、所要,来引导大人沟通。互动中,尽可能降低问问题的次数,多利用选择题来引导孩子理解句子,并套用句子,当孩子理解口语的能力稳定後,再慢慢退除所给的引导或提示。
临床中常发现,孩子的口腔感觉、动作灵活度与模仿发音时的精准度,某些时候是有关联性的。因此,家长可适度在餐後,利用小点心的质地、口感、味道,来增加孩子在味觉、触觉、嗅觉、动作等各方面的刺激。随着年龄增长,孩子需尝试使用不同的食器,学习成熟的吸吮、杯饮、咀嚼等进食方式,而这也能帮助孩子在口腔感觉与构音动作上的发展。
3. 开口说话的时机
一般人常以为,说话才是沟通的开始,但其实在开口说话前,孩子会先用眼神、手势、动作与我们沟通。12~18个月的孩子,能对着人或物说出可理解的语言,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因孩子所处的环境不同,第一个表达的词汇有可能是爸爸、妈妈,或狗狗、车车等。若孩子已2岁,却无法理解与表达约50个生活词汇,可先考虑所处环境、互动对象及模式是否过於单纯,以及在引导与陪伴中,我们提供的语言示范是否足够?先透过环境、互动对象的调整,持续引导观察1~2个月,或是直接寻求语言治疗师的协助,评估孩子的语言发展状况,并针对照顾者与孩子间的沟通模式,给予相关示范与建议。
4. 适度的期待
2岁後,孩子持续学习新的词汇,并尝试将词汇连结使用,会经历词汇的爆炸期,但整体口语清晰度则需要到七岁左右才能接近或达到成人的程度。虽然有些孩子一开口即清晰可辨,但2~3岁仍会有含糊不到位的语音,因此在孩子4岁前,请勿过於要求口语的清晰度,这样可能抹煞孩子沟通的乐趣与动机。
当孩子在模仿语音有明显困难,或语音过於单一、缺乏变化时,建议先进行语言能力与语音发展的评估。语言治疗师评估时,会考量孩子的认知与语言发展、口腔动作感觉、进食内容与方式、进食速度、口腔敏感度……等,治疗时,将以该年龄应有的能力为目标,若治疗已达所设定的阶段性目标,就会暂停或结束。当孩子接受治疗期间,家长也必须配合治疗师建议,在自然情境中引导孩子,让孩子将学习到的能力转移到治疗室以外的地方,不断练习技巧,以达到成熟的阶段。
5. 构音治疗的时机
对於学龄前的孩子,我们注重的是认知、语言能力的建立与提昇,会持续加强孩子对於复杂句子的应用与理解、物品细部的解说与精确描述等运用,此外,在语法结构上也要能更复杂。待孩子4~6岁,在认知、注意力、生活常规、符号与语音对应学习上都已建立基础後,较能接受与进行有结构性的构音治疗。小学前若能完成构音治疗,就可帮助孩子的口齿更清晰,对於孩子在学习注音、拼音阅读与沟通信心上都会有所帮助。
******************************************
小翔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2岁半时能表达的词汇不到10个,与同龄孩子能使用50个词汇相比,明显少了许多,常是以哭叫或嗯嗯啊啊的方式沟通,而且个性害羞、对於大人的声音或动作模仿的动机较低。这些都让小翔的妈妈很担心,因此带孩子来看复健科。经医师转介,来到门诊进行语言评估与治疗。
从第一次接触小翔,到现在他已经就读大班了,回想起这些时日,我们与家长一起经历孩子的成长。2岁半到3岁半间的治疗,让小翔渐渐跟上同龄孩子的程度,之後进入幼稚园就读,增加了与其他人的互动机会,表达方式和内容从原本的哭闹,慢慢进步到能够用语言表达需求、请求协助,并分享生活经历。现在小翔四岁了,妈妈带小翔回诊,希望针对小翔的构音状况,也就是咬字、发音进行评估。
不管是否需要接受治疗,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别的学习速度、接收方式也都不同。家长与治疗师应该要让孩子在每一阶段充满适切、多样的刺激,用适合孩子的技巧引导、激发其新能力,并让他的学习能力更加纯熟。留意孩子的发展并非为了赢在起跑点,而是若有些偏误时,家长们应了解如何看待、如何早期发现并早期调整。因此,了解儿童发展的里程是为了检视孩子是否在轨道上,父母的持续观察、引导、示范,并进一步制造沟通机会,能够让孩子在环境中重复练习,愈来愈精熟。
以下分享关於孩子语言发展的提醒与建议:
1. 听觉感官输入的重要
孩子出生後,除了可接受婴幼儿听力筛检外,照顾者也要留意孩子是否长时间处在过大或持续有噪音的环境中,若孩子常常感冒,还必须留意是否曾引发中耳炎,并追踪後续治疗与痊癒情况。
除了听到声音,孩子还需学会辨识和理解声音的意义,并且使用语音、语言和外界沟通。现代父母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物质上的缺乏,而是3C产品媒材琳琅满目,强烈的声光效果、简单的一指神功,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而父母也常因为忙碌,不知不觉中让3 C产品长时间陪伴与喂养孩子。在此提醒家长们,与人互动所传递的情感与声音,是目前最自然也最珍贵的沟通方式,没有任何高科技产品可以取代。
2. 营造自然的沟通情境
与孩子沟通时,建议降低我们的高度,以平视的角度来与孩子互动。过程中,给予当下人、事、物的口语说明、示范,并耐心等候孩子的反应(约5秒),以孩子的所见、所要,来引导大人沟通。互动中,尽可能降低问问题的次数,多利用选择题来引导孩子理解句子,并套用句子,当孩子理解口语的能力稳定後,再慢慢退除所给的引导或提示。
临床中常发现,孩子的口腔感觉、动作灵活度与模仿发音时的精准度,某些时候是有关联性的。因此,家长可适度在餐後,利用小点心的质地、口感、味道,来增加孩子在味觉、触觉、嗅觉、动作等各方面的刺激。随着年龄增长,孩子需尝试使用不同的食器,学习成熟的吸吮、杯饮、咀嚼等进食方式,而这也能帮助孩子在口腔感觉与构音动作上的发展。
3. 开口说话的时机
一般人常以为,说话才是沟通的开始,但其实在开口说话前,孩子会先用眼神、手势、动作与我们沟通。12~18个月的孩子,能对着人或物说出可理解的语言,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因孩子所处的环境不同,第一个表达的词汇有可能是爸爸、妈妈,或狗狗、车车等。若孩子已2岁,却无法理解与表达约50个生活词汇,可先考虑所处环境、互动对象及模式是否过於单纯,以及在引导与陪伴中,我们提供的语言示范是否足够?先透过环境、互动对象的调整,持续引导观察1~2个月,或是直接寻求语言治疗师的协助,评估孩子的语言发展状况,并针对照顾者与孩子间的沟通模式,给予相关示范与建议。
4. 适度的期待
2岁後,孩子持续学习新的词汇,并尝试将词汇连结使用,会经历词汇的爆炸期,但整体口语清晰度则需要到七岁左右才能接近或达到成人的程度。虽然有些孩子一开口即清晰可辨,但2~3岁仍会有含糊不到位的语音,因此在孩子4岁前,请勿过於要求口语的清晰度,这样可能抹煞孩子沟通的乐趣与动机。
当孩子在模仿语音有明显困难,或语音过於单一、缺乏变化时,建议先进行语言能力与语音发展的评估。语言治疗师评估时,会考量孩子的认知与语言发展、口腔动作感觉、进食内容与方式、进食速度、口腔敏感度……等,治疗时,将以该年龄应有的能力为目标,若治疗已达所设定的阶段性目标,就会暂停或结束。当孩子接受治疗期间,家长也必须配合治疗师建议,在自然情境中引导孩子,让孩子将学习到的能力转移到治疗室以外的地方,不断练习技巧,以达到成熟的阶段。
5. 构音治疗的时机
对於学龄前的孩子,我们注重的是认知、语言能力的建立与提昇,会持续加强孩子对於复杂句子的应用与理解、物品细部的解说与精确描述等运用,此外,在语法结构上也要能更复杂。待孩子4~6岁,在认知、注意力、生活常规、符号与语音对应学习上都已建立基础後,较能接受与进行有结构性的构音治疗。小学前若能完成构音治疗,就可帮助孩子的口齿更清晰,对於孩子在学习注音、拼音阅读与沟通信心上都会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