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號 心動時刻
非主流「日本遊記」
遠紡工業(上海) / 羅旋
眾所周知,日本與中國從古至今被諸多事件關聯著,對於兩國的政治和領土等敏感問題,也一直是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如果問您日本人是什麼樣子?年長者也許會說:「他們猥瑣、奸詐和殘忍」,而年輕人則是從偶像劇去瞭解現代的日本人。兩國國土雖然相距不遠,卻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本質上對彼此缺乏瞭解。
我是一個懶人,對山水沒有太大興趣,但因為家人喜歡旅遊,所以去過的地方不少,本文就從人文環境的角度來介紹個人在日本的所見所感。
當A330-200客機降落在成田機場時,老實說,我並沒有感受到什麼不同,因為全球機場都差不多,只是大小迥異。但當我深入瞭解後,才驚訝的發覺,原來成田機場以85%的準點率,位居全球第四;而同在東京的羽田機場則以90%的準點數據,雄踞全球第一。
不僅如此,代號N’EX的快速列車連接著機場和市中心,潔淨和服務是它給我的第一印象。一塵不染的門窗和座位,令人無法想像自己是身處在公共環境中,而車中販賣小食的服務員更是讓我印象深刻,不僅說話時輕聲細語,每走完一節車廂,還禮貌周到的對乘客鞠躬告退。
在日本的地下道,通過國際通用的指向模式,很快就能順利到達某個方位,但一來到地面,與陌生環境碰撞,就很容易失去方向感。正當我們迷茫的查找地圖、確立座標之際,一位長相氣質神似前經濟產業大臣小淵優子的女士輕輕一句:「Can I help you?」頓時讓我有些猝不及防。經過交流、感謝和重新確立方向後,我與家人感嘆道,沒想到日本人民以這樣一種突如其來的姿態,輕易打破了國人的傳統印象,而在之後的旅程中,又發生了兩次的類似情況。
在日本都會區行走,地鐵當然是最優選擇,因為想去的目的地大多規劃在地鐵口旁,極其便利。東京地區的地鐵票價約170~310日幣不等,對於中國大陸地區的人來說,價格偏貴,建議自由行的旅友不妨購買一日乘車券,價格只要1000日幣,一天內可無限次乘坐,性價比較高。相較於上海,東京地鐵內的空間更大些,空調出風口也更寬,較能確保人潮高峰期乘坐的舒適度。不同於上海的倒數計時顯示,日本每班列車的時間是以車次表上的既定時間來展示,我幾次居心叵測的核對到站時間,竟無一遲到或早到。事實上,在後續乘坐地鐵、新幹線和短途大巴的過程中,我也發現,日本的公共交通系統都是以超高精度在運行,偌大的系統能如此精準運行,一定是每個職能個體在單位內堅守職責共同達成的結果,而在地鐵內發生的另一件事,同樣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某日晚上8點,我和家人結束了一天的行程,準備回酒店休息,進入車廂後,發現僅有一個空位,我讓家人坐下,就在此時,坐在家人身旁那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主動發現遠處仍有一個空位,於是主動起身讓位給我,獨自走向那個空位坐下。我懷著驚訝和感動的心情,注視著不遠處的老奶奶,想和她說聲謝謝,可老奶奶一直閉目養神,直至下車也沒給我這個機會。顯然對她來說,這點事或許不算什麼,卻在我心裡造成了衝擊,也讓我感到非常慚愧。
餐飲是旅行中非常重要的事,與中國大陸不同的是,日本大城市的飲食花費反而是小城市的二分之一,例如一碗常見的烏冬麵,東京的價格是550日幣,在京都則要價1000元日幣;至於零食、旅遊紀念品或是衣服,或多或少也都是這樣的情形。此外,餐廳裡十分安靜,以前曾聽人說,「在日本公共場合聽不到日語」果然不是開玩笑,他們交談的音量僅限彼此聽到的範圍,如果你想聽見日本人的手機鈴聲更是妄想,至少在我涉足的三個城市中,他們的手機均是以靜音模式開啟,在公共場所中最大限度的不影響他人。這或許也跟日本政府對於噪音的法令極其嚴格有關,據說為了不使行車噪音過大,最近工程師們經過無數次的調試,新幹線的速度才達300KM/H,可見日本社會將噪音對他人的影響視為多麼重要的事情!
不僅如此,日本的汽車文化與中國大陸也有很大的差異。由於日本汽車市場高度成熟,消費更為理性,人們根據切身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汽車,小型MPV是能見度最高的車型,豪華車則多屬休旅車系,彰顯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至於車與車、人與車的關係也十分守禮有序,輔道車輛會在不影響主道車輛速度的前提下才會併入;車輛轉彎時,會在遠處靜靜等待,直至路面沒有行人才會駛出……諸如此類的尊重和禮讓,以及對生命的高度重視,共同構成了日本的汽車文化。
如果你問我:對日本印象最深刻的部份是什麼?我一定會說是「人文環境」。他們對於陌生人的友善和禮讓,不分階層的複製到每位國民身上,放棄自己的時間和路線去幫助他人,是日本社會的常態,同時也鑄造了一個行為準則──凡事為他人考慮。至於友善與謙和更成為一種貫穿整個社會氛圍的根本,畢竟個體的行為本就是服從於整體環境的。
2010年起,中國的經濟規模已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二,從APEC會議亞太自由貿易區的主動亮劍,到人民幣匯率穩健的國際化戰略;從中國高鐵打造國際品牌,到國內產業升級,在在彰顯出國人實現中國夢的堅定決心。「MADE IN CHINA」不僅代表產品,也是每位國民的標籤,樹立與中國夢相匹配的國民形象和深厚底蘊,儼然已成為我們最迫切的任務之一,而對自我行為的打造,就像對產品的雕琢一樣,唯有處在良性氛圍之中,人們才會感覺被尊重,民族的自豪感亦將油然而生,這些點滴的變化經過積累,方能孕育出精良且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中國人,繼續努力吧,相信我們能做到的遠比想像中更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