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號 封面故事
教育進化 打造未來人才
遠東人月刊 / 編輯室輯
近年來,校園裡吹起一股跨界學習的風潮:財會人必須懂得資訊技術、設計人要有行銷概念、理工人也要學習管理知識……等,透過跨足多元領域,培養學生成為整合型的全才。
事實上,這不僅是現下的教育趨勢,更是未來職場的競爭關鍵,尤其隨著資訊發達、科技進步、大環境快速變化,人力的提升更形重要。本期「封面故事」將探討集團旗下的亞東技術學院與豫章工商,面對全球新趨勢與產業多樣需求,如何培育未來人才。
|
人力升級 迎接工業4.0時代
跨界的趨勢可以從現今產業最熱門的話題──「工業4.0」看出端倪,「這是德國於2012年提出跨部會(聯邦教育研究部、經濟能源部與內政部)、跨產業(機械製造、電子電機與資通訊)合作的未來計畫。」亞東技術學院教務處陳宗柏教務長解釋,「以Cyber-Physical Systems(智慧整合感控系統)為基礎的智慧工廠,進行多元整合智慧生產,其目的在於依據顧客導向生產,提高產品價值,並提升『人』在生產過程的決策地位,充分發揮人力潛能,進而減少基層勞動力的需求。」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來臨,將徹底改變製造業的生產模式與企業的經營模式。豫章工商劉高榮代理校長分析,「就製造業而言,因智慧工廠(Smart Factory)的出現,以往大量生產的型態,將漸漸變為少量且多種客製化生產。而對企業經營而言,智慧整合感控系統的出現,更能整合客戶與商業夥伴。」但人類會因此而失去工作機會嗎?劉校長不這麼認為,「智能化只是提高工作效率、速度和靈活性,其過程需要靠人腦所累積的知識來操控電腦,因此反而更仰賴人腦。」
不過,要實現智能化,仍需要四項設施的支持,包括:大數據(Big data)、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雲端(Cloud),以及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因此,工業4.0的活動涉及生產技術、IT等廣泛領域,除了硬體儲存設備外,「資訊互通技術」才是軟體最關鍵的一環,「也就是說,產業在人力的需求上不會減少,而是產生變化。APP管理人員或軟體管理人員將是未來工廠生產線以及企業管理必備的人才。」劉校長進一步補充,「有鑒於此,豫商工商除了開設Smart概念課程之外,也特別要求工業、商業及設計類科的學生再加強APP認知及程式書寫的能力。」
不僅是豫章工商,亞東技術學院各教學單位對於工業4.0的趨勢也有所覺察,並逐步改進課程,提升科技整合能力之訓練與觀念的轉化。陳教務長舉例,「通訊系於兩年前開始規劃、執行RFID基礎應用技術學程;電通學群與管理暨健康學群合作規劃物聯網學程;電機系規劃控制與系統課程模組,以生產自動化、量測自動化與系統整合、智慧人機介面為施教內容,配合網通技術之基礎,以成就工業整合人才之培訓;此外,工程學群推動的創新商品設計學程,以及管理暨健康學群的組織與管理學程,都是因應未來工業與管理趨勢所規劃出的整合教育環節。」
就工業4.0的人才特色與養成重點來看,陳教務長認為,學生必須具備四大能力,包括:創新技術及運用現代工具的能力、跨領域團隊的合作能力、環境衝擊下的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有效的溝通能力,「隨著世界先進國家提出的政策趨勢,亞東技術學院也計畫逐步將一些試驗性的教學方向落實至正規的教學系統上,以符合未來產業期待。」
專業進化 創新力領導未來
不僅要掌握產業方向,生活上的需求更是創新研發靈感的來源。有鑒於臺灣社會國民結構漸趨高齡化,老人保健照護領域也愈來愈受重視。亞東技術學院特別以人體近身無線區域網路在生醫及健康照護之應用,參與科技部「提升私校研發能量專案計畫」。研究發展處王清松研發長表示,「近年來,無論是『近身區域網路(Body Area Network)』研究,或『居家健康照護』的觀念,都日趨受到政府機關、區域醫院、教學醫院,以及一般民眾所重視。」
近身區域網路的概念是在人體上、體內或穿著衣物上配置感測器(Sensor),長時間、不間斷的監測人體的生理變化,諸如:血壓、體溫、心跳,脈搏……等,以達到有效且即時的監控。「將多個感測器所偵測的生理信號,以無線傳輸方式聯結到一個閘道器(Gateway),再以現有的無線傳輸模式傳送到較遠距離的網路或雲端,讓醫院或居家診療院所即時觀測生理狀態與應變處置,即是此計畫希望實現的目標。」王研發長說明。
除了智慧醫療領域,亞東技術學院各科系還有許多的創新專案正在進行,例如:機械工程系「快速製造奈米金屬線的方法及微型裝置」、工商業設計系「自走式起身後仰輪椅」、電子工程系「視障者可攜式餐盒」……等,不僅多元豐富,更是各大國際發明展的常勝軍,「今年4月至6月,學生們還會陸續征戰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馬來西亞ITEX國際發明創新科技展和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相信能為本校的研發實力再下一城。」王研發長信心滿滿的表示。
當然,創新力的養成並非一蹴可幾,紮實的專業技能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身為職業學校的豫章工商因此特別強調紮根的工夫,劉校長坦言,「進入豫章的學生,在國中時期成績大多屬於中後段或是學習意願薄弱的孩子,但經過專業的培訓,近八年來,學生們陸續於全國性技能競賽榮獲13項金手獎、36項優勝獎;全國美展特優獎與優等獎者計15位、入選獎共計42位,表現相當亮眼。」如此佳績,是學校、老師與學生三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學校為了激勵指導老師與參賽學生,訂立了高額獎勵金,若取得世界技能競賽冠軍,甚至可獲百萬獎勵金。另外,課程安排上,除了每位學生都要進行丙、乙級證照訓練,更從中挑選能吃苦耐勞且優秀的學生成為選手,提供更進階的訓練;每一位指導教師皆傾囊相授專業技能,以激勵鼓舞的方式增強學生自信心,而選手們在老師的引導下,也漸漸產生強烈的企圖心,讓雙方願意為共同的目標與願景努力。「技藝競賽指導教師與培訓選手之間形成共同體,無論放學後或例假日皆形影不離,有時甚至為了完成作品留校夜宿,而這些辛苦的過程也造就了選手們的成功。」劉校長欣慰的表示。
務實致用 做中學接軌產業
不論參加發明展或技能競賽,學校的目的都是希望提升學生競爭力,進而成功接軌產業,因此,創新的技術必須能進一步商轉,才是真正的成功。然而,技術的鑑價一直是個難題,畢竟發明者與廠商對於技術的潛在價值常有巨大的落差,亞東技術學院創新育成暨技轉中心林昭元經理指出,「對學校而言,如何提高共識、降低彼此對技術價值的落差是現今的重點工作。」為此,亞東技術學院一方面提供教師更精確的市場訊息,使開發的技術可以更有效地解決需求問題;另方面則提高廠商與老師合作的意願,避免因為雙方互動不夠、資訊交流不足、對談語言不同等因素,導致溝通成本太高,或廠商對學界開發的技術信心不足。「其實亞東技術學院不乏長期與產業合作的教師,因此,我們今年也會舉辦更多的交流與分享座談會,並協助老師與廠商合作時的權責分際,從而提高老師輔導產業的意願,帶動學校技術市場化、價值化。」林經理補充。
至於豫章工商今年則是在產學合作上有重大突破。劉校長介紹,「豫章工商商業經營管理科去年年底與集團零售體系,包括:遠東百貨、太平洋SOGO百貨、愛買、City Super超市,以及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商業設計管理系,共同簽訂產學合作計畫,並加入致理技術學院策略聯盟,將進行七年一貫課程設計,由學校與業界共同制定符合企業人才培育之課程,也讓原先教育部部定課程大變身,特別加強了語文訓練,強化商用英文與商用日文技能。」
此項合作計畫的七年一貫課程將從今年開始招收兩班,共100位學生,一年級以業師入班上課與參訪體驗為主;二年級除了業師課程外,還需進行一個月的業界實習,由遠東集團零售體系四家公司提供實習機會並給予評定分數。三年級再實習四週,且經由大學端與企業端麟選50位學生,直升臺北商業大學並成為四家公司之正式員工。直至107學年度,50位學生進入大學後,將以4天上班+2天上課+1天休假的模式,完成四年課程及格並取得學士學位。「此計畫是以培養企業基層幹部為前提,實現『畢業即就業』的理想。」不僅如此,劉校長更進一步公布,「從今年起,豫章工商商經科與資料處理科的學生也可透過與遠東百貨、太平洋SOGO百貨的就業導向專班,直升致理技術學院,這也是豫章工商創造的產學攜手合作新模式,希望為集團零售體系帶來穩定優秀的人力資源。」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產業對於人才的需求也日趨多元。對學校而言,培育出獨立學習、與時俱進,能為企業所用的現代專業人才,才能發揮教育最驚人也最可貴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