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7年07月號 生活情報

夏日戲水不溺水

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 / 黃俊諺醫師

  一到炙熱的夏天,大家都迫不及待想泡在清涼的水裡,但是在享受涼意之時,千萬別忘了加強水上安全防護,否則發生溺水,甚至危及生命,可就後悔莫及了!本期特別介紹溺水時的急救和自救要領,希望大家開心戲水之餘,也能保護自身與他人安全。


  所謂溺水,是指身體浸入、浸沒在液體中,進而遭受呼吸損傷的過程。就醫學層面而言,溺水的過程主要為溺水者因為各種原因(喝入水、疲乏、失溫、受傷、無法對抗水流、被水中雜物絆住、失去方向感)發生失能的行為,以致於產生驚恐的狀態、無效的呼吸、浮力的減低、筋疲力竭而溺水,最後導致溺斃。

  溺水又分為濕溺與乾溺,濕溺(wet drowning)指肺部吸進水或其他液體,通常發生在喪失保護性的呼吸道反射與不能抑制呼吸的病人。當吸入淡水後,由於滲透作用,液體迅速經由肺泡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稀釋血漿濃度及破壞肺泡表面的介面活化劑,導致降低肺臟擴張、肺塌陷、微血管滲漏及肺水腫,最後造成通氣不良及嚴重缺氧。若吸入鹹水,則會藉由滲透作用,使循環中的液體漏出至肺中。無論吸入鹹水或污染的水,都會使肺泡介面活化劑流失及微血管滲漏,導致與吸入淡水的作用相似。另有大約10%溺斃的病患,肺部沒有吸入或僅吸入極少量液體,稱為乾溺(dry drowning)。通常是因為在水中掙扎,吸入的水刺激到下呼吸道,導致過度喉攣縮,原本喉攣縮是身體為了防止水繼續進入肺部的自然機制(例如:喝水嗆到),但過度的攣縮也會阻礙空氣進入肺部,如果持續數分鐘,人體就會因缺氧而昏迷,最終因呼吸道阻塞與窒息導致死亡。

  大部份溺水的人會立刻出現呼吸窘迫,但有一些病人雖然最初急救後穩定,上岸後或嗆水後數小時,又再度發生呼吸窘迫,稱為「二度溺水」(Secondary drowning)或「延遲性溺水」。這是因為溺水過程中,因部分水跑到肺部、肺泡,造成延遲性肺水腫或肺部發炎。因此只要曾經溺水,即須持續觀察,若有任何呼吸不順或喘,一定要盡快就醫。

預防溺水注意事項
【防溺十招】
1. 戲水地點需合法,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
2. 避免做出危險行為,不要跳水
3. 湖泊溪流落差變化大,戲水游泳格外小心
4. 不要落單,隨時注意同伴狀況、位置
5. 下水前先暖身,不可穿著牛仔褲下水
6. 不可在水中嬉鬧、惡作劇
7. 身體疲累狀況不佳時,不要戲水游泳
8. 不要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小心失溫
9. 注意氣象報告,天候不佳時,不要戲水
10. 加強游泳漂浮技巧,若不幸落水,須保持冷靜

【救溺五步:叫、叫、伸、拋、划,救溺先自保!
1. 叫:大聲呼救
2. 叫:呼叫119、110、112
3. 伸:利用延伸物(竹竿、樹枝等)
4. 拋:拋送漂浮物(球、繩、瓶等)
5. 划:利用大型浮具划過去(船、救生圈、浮木、救生浮標等)

如何自救和急救?
  萬一不幸溺水,切莫慌張,應保持鎮靜,積極自救。游泳時用鼻子吸氣,最容易引起嗆水,因此如果嗆水,首先要張大嘴、深呼吸,哪怕喝上幾口水,也一定要用嘴呼吸,千萬不能用鼻子喘氣。除呼救外,應採取仰臥姿勢,頭部向後,使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同時,呼氣要淺,吸氣要深,因為深吸氣時,人體比重降到比水略輕,可浮出水面,千萬不要將手臂上舉亂撲動,否則反而會使身體下沉更快,應舉起一隻手,放鬆身體,讓對方拯救,不要緊抱著拯救者不放。

  此外,搶救溺水人員時,應注意哪些事項呢?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2015年急救指引,大部分的心跳停止急救順序為(C-A-B),也就是先壓胸(C),再打開呼吸道(A),然後給予人工呼吸(B)。然而,溺水的人主要是因為缺氣造成心跳停止,並非心律不整,因此應優先打開呼吸道及給予通氣(A-B- C)。雖然溺水的人容易合併其他外傷,但有時頸椎固定反而會影響呼吸道的暢通,應先將患者拖離水面,盡早施予人工呼吸(嘴對嘴或嘴對鼻皆可)。大部分患者吸入呼吸道的水都不會太多,因此急救時,不要執著於清除呼吸道中的水,或是給予哈姆立克法(Heimlich Maneuver)。如給予呼吸後,患者仍無意識呼吸,則應立即叫119來幫忙,並取得自動體外去顫器(AED),在救護員到場前,持續急救(CPR)。#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