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號 心动时刻
浪花淘不尽的文字——苏东坡
远东集团大陆事务办公室 / 刘祖亮
任职远传电信,外派於成都的四年间,我曾先後四次造访眉山三苏祠(眉山在成都南方约一小时的车程),前面三次,不是碰到休馆,就是遇着整修内部,总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直到第四回造访,方得其门而入,总算「蓬门今始为君开」。
初冬,眉山的天气微冷,银杏叶已黄。方到三苏祠的大门,在门口就被为黄叶所铺满的景象所震撼!四株各有百年以上树龄的老银杏,把前院装饰成黄色世界,悬在枝上的叶子是亮丽的杏黄,洒落满地的落叶则是一片枯黄,老树、枯枝、残叶,结合着一前一後二道古朴的大门,甫进三苏祠就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幽远。
三苏祠兴建在苏氏旧宅「纱榖行」的原址,历经明、清两代多次修缮,展示的内容无非是三苏的蜡像、诗词选集、墨宝拓碑……等。父子三人,一代文豪,千年来传颂的文学作品千百,存留的实体遗迹却仅剩古井一口,石碑四座,沧海桑田令人唏嘘。想到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代枭雄曹孟德而今安在,一代文豪三苏父子何尝不是而今安在!浪花果真淘尽英雄!
三苏父子虽然皆留名千古,其中仍以苏轼传世的作品数量最多、质量最佳,且横跨散文、诗词、赋、绘画,信手拈来的着名作品就有:《留侯论》、《贾谊论》、《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世茫茫》、《前赤壁赋》、《後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等等;而且苏东坡并非只会舞文弄墨的文青,也很有办事能力,在杭州留下了迄今犹存的苏堤、在湖州与徐州兴水利、在惠州与儋州办教育;不管担任什麽职位,不论被贬抑到什麽穷乡僻壤,苏轼都勇於任事,也有所建树,这样的才华,千古以来几人能够?
可是如此才具,却不断受谤,不停遭贬;特别是在乌台诗案中遭人陷害,几乎置於死地,若非苏轼名满天下,连当时的太皇太后曹氏都为他求情,才免於一死,贬谪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在黄州时期是他创作的最高峰,流传千古的前後《赤壁赋》,就是完成於此。苏轼生命的最後20余年,更是在一贬再贬中颠沛。那「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千古绝唱,就是东坡先生穷居海南岛(儋州)的作品。
从历史记载来看,苏轼的人品、EQ应该都没有多大的问题,之所以同时不见容於新、旧两党,似乎是因为他有坚持、有原则。他赞成改革,但反对王安石(新党)的某些作法,因此被新党排挤;而面对司马光(旧党),他又主张不可尽废新法,於是,两面不讨好。无怪乎她的红粉知己王朝云戏称他「一肚皮的不入时宜」!
坚持原则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付出的代价往往也很大;但正因为这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君子,历史才能观照「读圣贤书,所学何事」的真谛。
千古以降,怀才不遇或是生不逢时的知识份子不在少数,想到如韩非、贾谊、王维、苏轼这样的盖世奇才,若非受尽压抑,郁郁以终;便是生不逢时,有志难伸,不禁令人感慨万千。不过妙的是,这些人最好的文学作品,往往就出现在最困蹇的岁月!或许苦难才能激发生命的元气,挫折才能唤醒人生的觉悟。人生若非有些说不出的秘密,挽不回的遗憾,无法触及的梦想,以及忘不了的爱,那将是多麽平淡!当这些生命的不圆满,碰撞到明月与美酒时,往往就幻化出优美无比的文句。所以在思念弟弟苏辙时,东坡先生能吟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在吊祭前妻王弗时,会吐露「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的深情。人生的遗憾与不圆满,反倒成为千载奇文的种苗;就好像麦子不死,无法成就整片的麦田!
此番造访三苏祠,是风是雨。不适合旅游的天气对游客而言,是种遗憾,但也因为这样的天气,才得见一夜风雨後的满堂萧瑟与清静无人的美景!这岂不有点像我们的人生,若没遭逢山穷水尽的困顿,又怎能遇见柳暗花明的机缘!#
(由左至右)图一: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担当的起这幅对联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图二:苏东坡的石雕/图三:三苏祠侧门孤零零摆放的单车
初冬,眉山的天气微冷,银杏叶已黄。方到三苏祠的大门,在门口就被为黄叶所铺满的景象所震撼!四株各有百年以上树龄的老银杏,把前院装饰成黄色世界,悬在枝上的叶子是亮丽的杏黄,洒落满地的落叶则是一片枯黄,老树、枯枝、残叶,结合着一前一後二道古朴的大门,甫进三苏祠就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幽远。
三苏祠兴建在苏氏旧宅「纱榖行」的原址,历经明、清两代多次修缮,展示的内容无非是三苏的蜡像、诗词选集、墨宝拓碑……等。父子三人,一代文豪,千年来传颂的文学作品千百,存留的实体遗迹却仅剩古井一口,石碑四座,沧海桑田令人唏嘘。想到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代枭雄曹孟德而今安在,一代文豪三苏父子何尝不是而今安在!浪花果真淘尽英雄!
三苏父子虽然皆留名千古,其中仍以苏轼传世的作品数量最多、质量最佳,且横跨散文、诗词、赋、绘画,信手拈来的着名作品就有:《留侯论》、《贾谊论》、《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世茫茫》、《前赤壁赋》、《後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等等;而且苏东坡并非只会舞文弄墨的文青,也很有办事能力,在杭州留下了迄今犹存的苏堤、在湖州与徐州兴水利、在惠州与儋州办教育;不管担任什麽职位,不论被贬抑到什麽穷乡僻壤,苏轼都勇於任事,也有所建树,这样的才华,千古以来几人能够?
可是如此才具,却不断受谤,不停遭贬;特别是在乌台诗案中遭人陷害,几乎置於死地,若非苏轼名满天下,连当时的太皇太后曹氏都为他求情,才免於一死,贬谪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在黄州时期是他创作的最高峰,流传千古的前後《赤壁赋》,就是完成於此。苏轼生命的最後20余年,更是在一贬再贬中颠沛。那「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千古绝唱,就是东坡先生穷居海南岛(儋州)的作品。
从历史记载来看,苏轼的人品、EQ应该都没有多大的问题,之所以同时不见容於新、旧两党,似乎是因为他有坚持、有原则。他赞成改革,但反对王安石(新党)的某些作法,因此被新党排挤;而面对司马光(旧党),他又主张不可尽废新法,於是,两面不讨好。无怪乎她的红粉知己王朝云戏称他「一肚皮的不入时宜」!
坚持原则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付出的代价往往也很大;但正因为这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君子,历史才能观照「读圣贤书,所学何事」的真谛。
千古以降,怀才不遇或是生不逢时的知识份子不在少数,想到如韩非、贾谊、王维、苏轼这样的盖世奇才,若非受尽压抑,郁郁以终;便是生不逢时,有志难伸,不禁令人感慨万千。不过妙的是,这些人最好的文学作品,往往就出现在最困蹇的岁月!或许苦难才能激发生命的元气,挫折才能唤醒人生的觉悟。人生若非有些说不出的秘密,挽不回的遗憾,无法触及的梦想,以及忘不了的爱,那将是多麽平淡!当这些生命的不圆满,碰撞到明月与美酒时,往往就幻化出优美无比的文句。所以在思念弟弟苏辙时,东坡先生能吟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在吊祭前妻王弗时,会吐露「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的深情。人生的遗憾与不圆满,反倒成为千载奇文的种苗;就好像麦子不死,无法成就整片的麦田!
此番造访三苏祠,是风是雨。不适合旅游的天气对游客而言,是种遗憾,但也因为这样的天气,才得见一夜风雨後的满堂萧瑟与清静无人的美景!这岂不有点像我们的人生,若没遭逢山穷水尽的困顿,又怎能遇见柳暗花明的机缘!#
(由左至右)图一: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担当的起这幅对联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图二:苏东坡的石雕/图三:三苏祠侧门孤零零摆放的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