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23年03月號 心动时刻

浅析不同文学作品中的拿破崙形象

远纺工业(上海) / 熊一芳
播放语音

  经常在外国文学作品中读到拿破崙,其英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许多歷史学家至今仍在研究他的每一场战役,不过文学家对于他的评价仍褒贬不一。


done1(2)

  据说茨威格写《人类群星闪耀》一书时,第一篇写的便是拿破崙的「滑铁卢战役」,他将这篇命名为《决定世界的一分钟》,虽然篇幅不长,对于战场的着墨不多,仍匀出小半篇幅描写格鲁希(拿破崙的元帅)对形势的错判。

  格鲁希奉拿破崙之命追击普鲁士军队,阻止他们与英军会合。然而,在英法双方陷入拉锯战时,他带领着三分之一的法军在原野游荡,未能于关键时刻随机应变,前往支援;与此同时,威灵顿与布吕歇尔(英军、普军的统帅)却成功会合,因而击败拿破崙。这也正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歷史只给人一秒成为命运的主人,格鲁希错过了,导致了天才(拿破崙)的惨败。

  《悲惨世界》这本名着中,对于「滑铁卢战役」参战双方的军事实力、战略要塞,以及具体经过,描写得更为详尽精彩,同时加入了小说的元素。即使是坚定支持共和制的雨果,也抑制不住字里行间对拿破崙的推崇。他认为,拿破崙的失败源于他个人的分量太重,「世界都昇华到他一人脑中」,长此以往,将打破人类命运的平衡,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打击。因此尽管战况惨澹,却不能埋没天才的光辉。

  很有意思的是,托尔斯泰却在拿破崙的全盛时期,看到了天才的平庸。《战争与和平》一书中,涉及的歷史包括「三皇会战」与「莫斯科保卫战」。前者无疑是拿破崙战绩的巅峰,也是全书最为精彩之处。托尔斯泰写出双方的排兵佈阵,但未侧重于统帅,而是关注战争前线的军官和士兵,描绘他们未能及时收到指令,只得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自发调整策略,或进攻、或退却,从而推动了整个战局的变化。读者阅读时,彷彿可以清晰看见战役全貌,是真正的上帝视角,而非拘泥于统帅一人。

  托尔斯泰批判了拿破崙是「天才」的称谓,他指出,战争的统筹方案固然重要,但真正上战场时,情势瞬息万变,其作用就衰减了许多。此外,统帅在后方,真正作战在前方,无法及时传达指令,这也正是当时「战报杂乱无章,评论自相矛盾」的原因。所以「天才」的军事才能或许对战局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只是歷史进程中给人的错觉罢了。

  文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拿破崙有了截然相反的解读,把思考空间留给了我们。

图片来源:pixabay

#

回上一页  回单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会喜欢的Recommend

活动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