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號 心动时刻
上帝的部落──司马库斯
亚东石化 / 高梓林
偶然的机会下,社区邻居们以新竹鸟会会员的名义,报名参加县政府农业局举办的老树调查活动。我们一行二十几人搭上县政府准备的中型巴士,上午八点出发,预计中午时分抵达司马库斯部落,夜宿山庄後,隔日清晨再步行进入千年神木群,进行老树调查。
途经秀峦检查哨时,需先办理入山证,再继续往前行驶,接近中午才通过部落的管制哨。山上的空气十分清新,鸟语花香,在一位中年妇人的带领下,我们将行李放进客房。这是一栋两层楼的建筑,墙外包覆着竹子,内部乾净又简约,连一旁的路灯也特别以木头包覆,非常有设计感,远远看去还以为是个大蜂窝。
安置好行李後,来到餐厅,招呼我们的都是部落里的年轻人。虽然是十人合菜,菜色简单,且不提供免洗餐具,但不论食材或饭後水果都是部落自产的农畜产品,健康又环保。
饭後,在部落的安排下,我们到会议室聆听司马库斯头目所做的简报。会议室的陈设很简朴,只有一部投影机和数十个座位,穿着传统服饰的头目先以泰雅族的问候语向我们打招呼,再由一位壮年族人负责即席翻译。在司马库斯这个独立部落,头目就是总统,而现场担任翻译的族人则是文化部长。除此之外,农业部长、内政部长、食宿部长、建设部长等内阁幕僚也一起参与这次的简报。
在头目的介绍下,我们得知,司马库斯是新竹县最偏远的部落,也是全台唯一一个实行社会主义式「互助共生」制度的部落,「长老」、「神父」和「头目」是部落三大领导支柱。根据耆老口述,司马库斯族属於泰雅族的一支,其祖先来自南投县仁爱乡Pinsbkan(今瑞岩部落),原分散在大霸尖山附近的思源哑口,再分别往北、东等不同方向迁徙,其中一支到达今日塔克金溪左岸的镇西堡、新光一带,并继续扩展至泰岗、秀峦、田埔等地,被称为Knazi族;另一支则朝塔克金溪右岸的司马库斯前进,并继续向北扩展至玉峰、那罗一带,形成Mrqwang支族。因此司马库斯与同属Mrqwang的玉峰、那罗等地关系较近,反而与仅一河之隔、属於Knazi的新光部落关系较远,在日治时期,Knazi族和Mrqwang族之间甚至曾爆发过不少争战。战争平息之後,司马库斯族人被迫离开原居地,一部份族人往北绕过玉峰山,迁徙至抬耀部落。後来由於日人理番政策,又被迁往新乐村的拉号部落与鸟嘴部落。日本人退出台湾後,司马库斯族人才得以回到原居地,建立起家屋和农地。尽管对外交通不便,生活较为艰苦,但能回到祖先所居住的地方,对於族人来说仍是意义重大。至於司马库斯的地名,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名为Mangus(马库斯)的祖先,而部落名称Smangus(司马库斯),则是对於这位祖先的尊称。
由於地处深山,司马库斯直到1979年才开始有电力供应,在此之前,这里的夜晚通常一片漆黑,还曾被外界称为「黑暗部落」或「上帝的部落」。至於对外道路则是在1995年底才开通,道路开通之前,居民只能花数小时以徒步方式越过河谷,到达新光部落,再利用当地的道路和外界联系,取得民生物资。
尖石乡有两座千年神木群,一在司马库斯部落,另一处在镇西堡。1996年部落族人为了发展观光事业,在头目的授意下,向媒体批露,立即吸引社会大众的注意,不少旅行社纷纷将神木群列为观光卖点,後来也确实成功行销了司马库斯与镇西堡,当地的物产如香菇、水蜜桃、竹笋与马告(山胡椒)等,也因此可以在山上直销给观光客,省下不少运费。如今每年约有六万多人次造访,一年带入两千万元的观光财,为部落创造前所未有的营收,司马库斯也几乎可以算是全台湾「最会赚钱的部落」。
头目笑称,司马库斯族人其实比汉人更聪明,因为族人住在高山上,饮用溪水源头,是最乾净的水;用不完或是排废水才流到中下游的溪流和水库里,由汉人取用。此外,族人在山上种植农作物时,由於采梯田方式耕种,高低错落,无论插秧或播种,均不须弯腰即可轻松完成。头目还细数了司马库斯互助共生部落的八大福利,包括:0~2岁可月领补助4,000元,3至4岁月领补助5,000元;60岁退休,月领7,000敬老津贴;生病住院或死亡,皆全额补助;至於午餐则是全部族人一起吃免费的大锅饭;每户还有40万元的建屋补助;部落并提供免费巴士方便族人上下山;就学时,无论学杂费、书籍或制服费用,也一律全额补助;一年还有8天年休假,可免费集体国内旅游。除了包办生老病死、食衣住行育乐的福利之外,更令人羡慕的是,部落在六年内,已连续加薪三次,从十年前开始,部落每位工作者月领1万元,直到2010年,增加为1.6万元;三大领导还讨论,未来是否将比照平地企业发放年终奖金。
过去族人必须下山充当临时工或贩售季节性的农产品,薪水不高,工作也时有时无,如今观光收益为部落经济注入活水,以春节连假为例,开放订房不到两天,100个房间随即被抢光,在互助共生的制度下,族人不只收入日趋稳定,外出的青年族人也更愿意回到部落,在低薪成为社会议题的此时,司马库斯却在原民部落中一枝独秀,不仅年所得增加,族人福利也不断加码,可说是台湾失业率最低的部落。
不过,发展观光其实并不容易,头目强调,除了族人的合作共识,他们也积极向外学习如何做好观光导览、了解最新的旅游模式。因此,司马库斯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而是天时地利配合得宜,再加上原住民互助的传统,才造就出成功的结果。
而今,司马库斯俨然成为原住民部落成功发展观光的典范,不只吸引其他部落的原住民前来见习,部落青年也常受邀至各大专院校分享互助共生的经验。眼前的荣景让人忍不住赞叹,「司马库斯」不愧是上帝所眷顾的部落啊!
******************************************
途经秀峦检查哨时,需先办理入山证,再继续往前行驶,接近中午才通过部落的管制哨。山上的空气十分清新,鸟语花香,在一位中年妇人的带领下,我们将行李放进客房。这是一栋两层楼的建筑,墙外包覆着竹子,内部乾净又简约,连一旁的路灯也特别以木头包覆,非常有设计感,远远看去还以为是个大蜂窝。
安置好行李後,来到餐厅,招呼我们的都是部落里的年轻人。虽然是十人合菜,菜色简单,且不提供免洗餐具,但不论食材或饭後水果都是部落自产的农畜产品,健康又环保。
饭後,在部落的安排下,我们到会议室聆听司马库斯头目所做的简报。会议室的陈设很简朴,只有一部投影机和数十个座位,穿着传统服饰的头目先以泰雅族的问候语向我们打招呼,再由一位壮年族人负责即席翻译。在司马库斯这个独立部落,头目就是总统,而现场担任翻译的族人则是文化部长。除此之外,农业部长、内政部长、食宿部长、建设部长等内阁幕僚也一起参与这次的简报。
在头目的介绍下,我们得知,司马库斯是新竹县最偏远的部落,也是全台唯一一个实行社会主义式「互助共生」制度的部落,「长老」、「神父」和「头目」是部落三大领导支柱。根据耆老口述,司马库斯族属於泰雅族的一支,其祖先来自南投县仁爱乡Pinsbkan(今瑞岩部落),原分散在大霸尖山附近的思源哑口,再分别往北、东等不同方向迁徙,其中一支到达今日塔克金溪左岸的镇西堡、新光一带,并继续扩展至泰岗、秀峦、田埔等地,被称为Knazi族;另一支则朝塔克金溪右岸的司马库斯前进,并继续向北扩展至玉峰、那罗一带,形成Mrqwang支族。因此司马库斯与同属Mrqwang的玉峰、那罗等地关系较近,反而与仅一河之隔、属於Knazi的新光部落关系较远,在日治时期,Knazi族和Mrqwang族之间甚至曾爆发过不少争战。战争平息之後,司马库斯族人被迫离开原居地,一部份族人往北绕过玉峰山,迁徙至抬耀部落。後来由於日人理番政策,又被迁往新乐村的拉号部落与鸟嘴部落。日本人退出台湾後,司马库斯族人才得以回到原居地,建立起家屋和农地。尽管对外交通不便,生活较为艰苦,但能回到祖先所居住的地方,对於族人来说仍是意义重大。至於司马库斯的地名,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名为Mangus(马库斯)的祖先,而部落名称Smangus(司马库斯),则是对於这位祖先的尊称。
由於地处深山,司马库斯直到1979年才开始有电力供应,在此之前,这里的夜晚通常一片漆黑,还曾被外界称为「黑暗部落」或「上帝的部落」。至於对外道路则是在1995年底才开通,道路开通之前,居民只能花数小时以徒步方式越过河谷,到达新光部落,再利用当地的道路和外界联系,取得民生物资。
尖石乡有两座千年神木群,一在司马库斯部落,另一处在镇西堡。1996年部落族人为了发展观光事业,在头目的授意下,向媒体批露,立即吸引社会大众的注意,不少旅行社纷纷将神木群列为观光卖点,後来也确实成功行销了司马库斯与镇西堡,当地的物产如香菇、水蜜桃、竹笋与马告(山胡椒)等,也因此可以在山上直销给观光客,省下不少运费。如今每年约有六万多人次造访,一年带入两千万元的观光财,为部落创造前所未有的营收,司马库斯也几乎可以算是全台湾「最会赚钱的部落」。
头目笑称,司马库斯族人其实比汉人更聪明,因为族人住在高山上,饮用溪水源头,是最乾净的水;用不完或是排废水才流到中下游的溪流和水库里,由汉人取用。此外,族人在山上种植农作物时,由於采梯田方式耕种,高低错落,无论插秧或播种,均不须弯腰即可轻松完成。头目还细数了司马库斯互助共生部落的八大福利,包括:0~2岁可月领补助4,000元,3至4岁月领补助5,000元;60岁退休,月领7,000敬老津贴;生病住院或死亡,皆全额补助;至於午餐则是全部族人一起吃免费的大锅饭;每户还有40万元的建屋补助;部落并提供免费巴士方便族人上下山;就学时,无论学杂费、书籍或制服费用,也一律全额补助;一年还有8天年休假,可免费集体国内旅游。除了包办生老病死、食衣住行育乐的福利之外,更令人羡慕的是,部落在六年内,已连续加薪三次,从十年前开始,部落每位工作者月领1万元,直到2010年,增加为1.6万元;三大领导还讨论,未来是否将比照平地企业发放年终奖金。
过去族人必须下山充当临时工或贩售季节性的农产品,薪水不高,工作也时有时无,如今观光收益为部落经济注入活水,以春节连假为例,开放订房不到两天,100个房间随即被抢光,在互助共生的制度下,族人不只收入日趋稳定,外出的青年族人也更愿意回到部落,在低薪成为社会议题的此时,司马库斯却在原民部落中一枝独秀,不仅年所得增加,族人福利也不断加码,可说是台湾失业率最低的部落。
不过,发展观光其实并不容易,头目强调,除了族人的合作共识,他们也积极向外学习如何做好观光导览、了解最新的旅游模式。因此,司马库斯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而是天时地利配合得宜,再加上原住民互助的传统,才造就出成功的结果。
而今,司马库斯俨然成为原住民部落成功发展观光的典范,不只吸引其他部落的原住民前来见习,部落青年也常受邀至各大专院校分享互助共生的经验。眼前的荣景让人忍不住赞叹,「司马库斯」不愧是上帝所眷顾的部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