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號 心动时刻
《看见》有感
亚东石化(上海) / 黄小敏
作者:柴静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月 |
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作者柴静曾是央视记者,本书是她十年记者生涯的回顾。全书288页,20个章节,26万字,篇幅不算多,但内容的厚重感却绝不允许你匆匆掠过。我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读完它,每每打开品读,总忍不住停下细思,欲掩卷又让人不舍。
《看见》一书中,没有宏大的论点,只有一个个鲜活的、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事件。从娱乐节目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评论部;从第一次采访时的青涩、紧张、焦虑,到成熟後的语言犀利、咄咄逼人,再到之後的温婉厚重,柴静说,关键不是别人能给你什麽,而是自己的内心想要什麽。诚如书中的陈邙对柴静说: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有价值………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蒙昧里挣脱,才是活着。柴静在这十年中遇到的挫折、苦难与感动,想必十分深刻。
相较之下,我的青春或许不值一提,但青春对於每个人来说,都是同样刻骨铭心。正如那年的高考,没有人会记得你考过多少分,没有人知道你在排名榜前失落的模样,只有自己记得那些付出的汗水与挑灯夜战的疲惫。也许人生中,很多努力都貌似徒劳,但我知道,我得到的是博尔赫斯所说的:「时光流逝,而我心安」,我始终深信,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人们常被无知和偏见所遮蔽,被概念化、模式化,却忽略了真相来自探寻,来自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书中药家鑫的故事曾轰动全国,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件事?从前写作时,常想着如何批判得再犀利一点、把事件说得更有深度一点,然而,看过这本书後,发现自己当时所谓的观点,也不过是从新闻媒体的观点得来,从未深入了解和思考出自己的立论。柴静从药家鑫父亲的角度,阐述事件的来龙去脉,让我们了解,儿子的成长与父亲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当父亲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解决问题的手法很可能也是暴力;当父亲对受欺负的孩子漠然的时候,孩子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暴力才能解决问题。失败的教育,酿成最後的悲剧。有别於一般媒体对药家鑫杀人影响的大肆渲染,本书关注的是事件本身及其真相,而这也是柴静一直想传达的观点。
身处网路时代的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网路资讯,有几个人能多一份理智,真正去关注真相、关注事件本身?书中讲述许多新闻事件,例如华南虎事件、虐猫事件等,当时都曾引发热议,网友的批判更是铺天盖地,然而,看过本书後,也许您会後悔曾经妄下论断。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面对事情,不必急於论定或发表意见,毕竟,眼见不一定为实,换一个角度或许能发现问题的真相。而对真相的拷问与挖掘,理智的看待事物,也许是我们该学会的一种能力。
《看见》是柴静从业十年的心路历程,她的经历也许是我永远不会接触到的人和事,但也因为如此,更显出读书的意义。从书中体会他们的心路,在自己的经历中慢慢领悟,才能更透澈的照见最深层的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