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6年05月號 心動時刻

《看見》有感

亞東石化(上海) / 黃小敏
作者:柴靜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月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作者柴靜曾是央視記者,本書是她十年記者生涯的回顧。全書288頁,20個章節,26萬字,篇幅不算多,但內容的厚重感卻絕不允許你匆匆掠過。我共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讀完它,每每打開品讀,總忍不住停下細思,欲掩卷又讓人不捨。

  《看見》一書中,沒有宏大的論點,只有一個個鮮活的、作者親身經歷過的事件。從娛樂節目到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評論部;從第一次採訪時的青澀、緊張、焦慮,到成熟後的語言犀利、咄咄逼人,再到之後的溫婉厚重,柴靜說,關鍵不是別人能給你什麼,而是自己的內心想要什麼。誠如書中的陳邙對柴靜說: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有價值………就像葉子從痛苦的蜷縮中用力舒展一樣,人也要從矇昧裡掙脫,才是活著。柴靜在這十年中遇到的挫折、苦難與感動,想必十分深刻。

  相較之下,我的青春或許不值一提,但青春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同樣刻骨銘心。正如那年的高考,沒有人會記得你考過多少分,沒有人知道你在排名榜前失落的模樣,只有自己記得那些付出的汗水與挑燈夜戰的疲憊。也許人生中,很多努力都貌似徒勞,但我知道,我得到的是博爾赫斯所說的:「時光流逝,而我心安」,我始終深信,青春,是用來奮鬥的。

  人們常被無知和偏見所遮蔽,被概念化、模式化,卻忽略了真相來自探尋,來自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書中藥家鑫的故事曾轟動全國,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這件事?從前寫作時,常想著如何批判得再犀利一點、把事件說得更有深度一點,然而,看過這本書後,發現自己當時所謂的觀點,也不過是從新聞媒體的觀點得來,從未深入瞭解和思考出自己的立論。柴靜從藥家鑫父親的角度,闡述事件的來龍去脈,讓我們了解,兒子的成長與父親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當父親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的時候,孩子解決問題的手法很可能也是暴力;當父親對受欺負的孩子漠然的時候,孩子得出的結論可能是:在弱肉強食的社會中,暴力才能解決問題。失敗的教育,釀成最後的悲劇。有別於一般媒體對藥家鑫殺人影響的大肆渲染,本書關注的是事件本身及其真相,而這也是柴靜一直想傳達的觀點。

  身處網路時代的我們,面對形形色色的網路資訊,有幾個人能多一份理智,真正去關注真相、關注事件本身?書中講述許多新聞事件,例如華南虎事件、虐貓事件等,當時都曾引發熱議,網友的批判更是鋪天蓋地,然而,看過本書後,也許您會後悔曾經妄下論斷。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面對事情,不必急於論定或發表意見,畢竟,眼見不一定為實,換一個角度或許能發現問題的真相。而對真相的拷問與挖掘,理智的看待事物,也許是我們該學會的一種能力。

  《看見》是柴靜從業十年的心路歷程,她的經歷也許是我永遠不會接觸到的人和事,但也因為如此,更顯出讀書的意義。從書中體會他們的心路,在自己的經歷中慢慢領悟,才能更透澈的照見最深層的自我。


******************************************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