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8年06月號 生活情報

腸胃炎 不一定是吃出來的?!

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 / 黃天佑醫師

  夏天氣溫高,食物容易腐敗,很多人都有吃壞肚子的經驗,因此大家普遍認為,腸胃炎是吃了不乾淨的食物或暴飲暴食所造成。其實,形成腸胃炎的原因很多,包括:細菌、病毒、農藥、食物本身的毒素、食物和食物起的化學作用,或是其他無機性物質污染腸胃道……等,都可能引發腸胃道的發炎反應。
 


腸胃炎的類別
  臨床上,腸胃炎可以簡單分成三種:
1. 細菌性腸胃炎:
  最常見的是食物受細菌感染所造成,症狀通常較為嚴重,除了腸胃道的症狀(如嘔吐、腹瀉)外,也常發生高燒和寒顫的情況,不過仍以腸胃道症狀為主。一般所說的「食物中毒」多屬此類,由於症狀比較嚴重,通常需要住院治療。其中,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沙門桿菌是最常見的病菌。此外,病毒性腸胃炎發作時間過久後,由於腸胃道比較脆弱,原本腸胃道的常在菌也可能因此跑入血液之中,這類型的腸胃炎也屬細菌型腸胃炎。

  有鑒於此,衛福部特別提出預防食品中毒的五要原則,民眾平時若能注意飲食衛生,將能大幅減少感染的機率。
  1. 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都應徹底洗淨雙手,有傷口需先包紮。
  2. 要新鮮:食材要新鮮衛生,用水也必須乾淨無虞。
  3. 要生熟食分開:用不同器具處理生熟食,避免交互污染。
  4. 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
  5. 要注意保存溫度:保存溫度低於7℃,才能抑制細菌生長,室溫下不宜久置。

2. 病毒性腸胃炎:
  病毒感染往往會引致腸胃炎及腸炎,也就是一般所謂的腸胃型感冒。症狀除了腸胃道的症狀(如嘔吐、腹瀉)外,往往合併輕度發燒、全身肌肉痠痛、全身倦怠無力,有時還會出現上呼吸道感冒的症狀,如咳嗽、流鼻水等,整體而言,症狀較不會只侷限在腸胃道上,不過程度較為輕微。容易引致腸胃炎的病毒包括:諾羅病毒、腺病毒、腸病毒、手足口病毒……等,通常在兩天之內發病,其中,輪狀病毒是引起兒童腹瀉最常見的病原體,腺病毒、星狀病毒及沙波病毒亦好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而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

  病毒性腸胃炎普遍發生於世界各地,且每種病毒有其季節特性,例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及星狀病毒在一年當中較冷的月份發生(例如:11月~隔年3月),而腺病毒則一整年內都會發生。

3. 非感染性腸胃炎:
  這類型的腸胃炎症狀最為輕微,多半不會伴隨發燒,而是以腸胃道症狀為主,形成的原因是來自不潔食物中的毒素,或暴飲暴食,使腸胃道短時間急速脹大導致受損,造成腸胃不適。

腸胃炎常見症狀
1. 嚴重嘔吐和腹瀉,常合併腹部痙攣及絞痛,約2~4天停止,但也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
2. 發燒、出汗。
3. 可能因體液流失而脫水,甚至休克。
4. 嘔吐物和糞便中可能有少量血。

需迅速就醫之腸胃炎症狀
1. 糞便中有大量鮮血、黏液或膿。
2. 持續高燒不退或出現寒顫的狀況。
3. 孩童活動力變差或意識不清。
4. 上述情形容易發展為腸阻塞、腸穿孔或敗血症,需儘快就醫。

腸胃炎可以吃甚麼?
  補充水分很重要,因此,即使吃不下東西也一定要補充水分,不妨適時補充電解質液體,例如:溫開水和運動飲料以1:1 的比例混合後飲用。不需要刻意禁食,重點是飲食要清淡,選擇好消化吸收、富含澱粉跟蛋白質類的食物,例如:稀飯、白麵條、吐司、蒸魚、蒸蛋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要暫時少吃高油脂、高纖維的食物,以及容易引發脹氣的豆類、奶類。飲食最好以七分飽為主,少量多餐,絕對不可以暴飲暴食,但也不能讓自己一直維持空腹狀態。當症狀持續無法改善,甚至越來越嚴重,有時可能並非單純的腸胃炎,請儘快就醫,以免產生後續的併發症。#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