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號 生活情報
認識奪命殺手──肺阻塞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 / 王崇任醫師
臺灣於2018年正式步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14%),推估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達到20%),國人要面對的老年性疾病也將愈來愈多。其中「肺阻塞」(舊稱「慢性阻塞性肺病」),即是常見的老年性疾病,然而肺為何會阻塞?又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本期「保健網」將為您詳細解說。
「慢性阻塞性肺病」因為難記、難念,國人對它的認識相當不足,但殺傷力卻很大,為了提醒大家加強預防與治療,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對外公開徵選,為這個疾病取了新名字,國語組冠軍為「肺阻塞」,臺語組則是「肺(ㄏㄧˋ),塞(ㄊㄚ),病(ㄅㄟㄣ)」,讓民眾好記又好唸。
「肺阻塞」不僅在胸腔科門診常見,根據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它已成為世界第三大死因,而衛生福利部的資料也顯示,它是臺灣排名第七大的死亡病因,罹患者平均餘命比一般人少11年,全臺40歲以上罹病人數已超過100萬,是不可不防的奪命殺手。
什麼是肺阻塞?
這是一種肺部功能慢性退化的疾病,與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一樣,藉由藥物「可長期控制,但無法完全治癒」。大部分的病友都有長期抽菸的病史,或是因工作需要,曝露在有害的微塵粒子中,抑或是空氣污染所造成,好發於男性、老年人、反覆肺炎,以及有慢性疾病的病患,主要包括:肺氣腫及支氣管炎兩種病況,會造成患者漸進性加重的呼吸困難、有痰或沒有痰的慢性咳嗽、喘息、胸悶和長期喉嚨不適、咳痰、咳血,以及行動困難等情形。
此外,罹患此病的人也常合併有肌肉萎縮、骨質疏鬆症、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甚至可能引起急性發作,最常見的為呼吸道感染,病友會嚴重咳嗽併有濃痰和呼吸喘鳴,嚴重時甚至併發氣胸、肺炎、敗血症和呼吸衰竭等,必須插管、進入加護病房接受治療,最後造成永久肺功能的損傷,甚至死亡。
由於患病初期不一定馬上出現症狀,甚至往往被誤認為缺乏運動或老化導致的症狀,所以通常在40歲以後,才會因為呼吸症狀逐漸嚴重,而到醫療院所求診,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期。所幸診斷肺阻塞相當簡單,只要在胸腔科門診接受胸部X光片及肺量計(Spirometry)的測定,即可迅速確診,因此,任何懷疑自己可能罹患肺阻塞的病友,皆應就近至當地醫療院所接受檢查。
為什麼檢查很重要?
若是肺阻塞已經產生症狀,但未被及時診斷與治療,則病情會發展得很快,導致肺功能嚴重衰退。雖然該病無法被治癒,生活方式也必須面臨一些改變,但有效的治療仍然可以改善症狀、提高生活品質。因此,建議病患應積極治療,延緩病程進展。
肺阻塞的治療方法
2. 非藥物的肺功能復健治療:分為「噘嘴呼吸」、「腹式呼吸」與「上下肢運動」,主要目的為改善呼吸困難症狀、預防及治療併發症,可增加肺阻塞患者之肌耐力,並提高病友的生活品質,透過經常性的練習,學習以正確的方式減低呼吸急促的速度和增加肺功能,在呼吸急促時,也能控制並緩解不適症狀。
3. 氧氣治療:當肺部已經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可在醫師指示下,使用氧氣來預防因缺氧造成的頭暈、頭痛、心臟不適等症狀。
預防惡化最佳方法
戒菸是預防肺阻塞惡化的最好辦法,若及時戒菸,風險可減少50%以上。奉勸還在吸菸的民眾,應立即戒菸。亞東醫院的戒菸門診提供有效的輔助措施,歡迎多加利用。飲食方面則應少量多餐,每餐不要吃太飽、餐前先休息,餐後勿立刻躺下。吃東西要細嚼慢嚥,盡量低碳水化合物(低糖)與高脂(可避免血中二氧化碳過高)、高纖維(可以預防便秘)、避免產氣食物(可以預防腹脹)。冬天時應注意保暖,避免去人群擁擠的地方,留心空氣品質預報,若空氣品質不佳時,應減少外出。
看完上述文章,希望您對於肺阻塞能有更多的了解,若周遭有抽菸、職業曝露、慢性咳嗽、呼吸不順的親戚朋友,請建議他們立刻就醫診斷,以降低肺阻塞對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