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9年11月號 封面故事

東聯化學的轉型策略與智能製造

東聯化學 / 房軒

  2018年第一季~第三季,受惠於石化市場熱絡,東聯化學交出亮麗的成績單,營收創歷年新高。然而,東聯的主要產品EG(乙二醇)行情卻自去年底一路低迷至今,壓縮獲利空間。產業環境的瞬息萬變並非新鮮事,為分散風險、強化競爭力,東聯早已啟動創新轉型計畫,不論在產品、製程,甚至服務上,都以新思維殺出新路。


三大策略因應環境驟變
  近年全球受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歐洲經濟疲軟、新興市場政經不穩定,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影響,壓抑總體經濟成長動能,其中又以中美貿易戰影響最為深遠,除了直接影響消費性電子、汽車、紡織產業等終端民生產品,也大幅減緩廣泛運用於上述產業之ABS、PS、PE、PTA、EG等石化產品需求。以紡織為例,中國聚酯紡織供應鏈部分轉往東南亞,導致中國下游需求疲弱,乙二醇庫存去化速度緩慢,2019年第二季價格甚至滑落至每噸600美元以下,多數乙二醇生產廠商面臨不敷成本之窘境。

  東聯化學處於整個產業鏈的中間位置,以乙烯為原料,生產環氧乙烷(EO),再以其製造乙二醇(EG)及其餘環氧乙烷衍生物(EOD),上述提及之影響自然首當其衝。若上游原料緊縮,下游又無更多延伸產品,營運榮枯將完全受制於景氣與單一原料,相對增加了經營的風險。為此,東聯化學研擬三大經營策略,以因應營運環境的變化。

1. 建立基礎競爭力
  當市場動盪、石化產業景氣低迷時,惟有降低核心原料EO之成本,才能保有主力產品EG之獲利空間。為此,東聯持續專注在擴充產能、提升製程效率、整合能源利用率,以確保核心原料EO競爭力。2015年已完成林園廠EO再去瓶頸,提升產能50%至年產36萬噸EO,大幅降低生產成本;目前也正著手評估新一期之EO去瓶頸計畫,達年產能45萬噸EO,以提供下游衍生物需求,且更進一步降低成本。

  在能源方面,響應政府「非核家園」政策,林園廠區規劃興建天然氣汽電共生機組,滿足該廠區八成自用電量,並提高潔淨能源使用效率。另外,有鑒於近年美國與中國分別大量興建乙烷裂解廠及煉化一體廠,未來乙烯供給面可望寬鬆。因此,東聯化學正著手興建大型岸邊乙烯原料儲槽,增加可進口乙烯之調度彈性,並降低輸儲費用,提升整體競爭力。

2. 深耕下游特化產品
  除了提升大宗產品基本競爭力之外,為跳脫傳統大宗石化品獲利易受景氣循環影響,東聯化學也致力於環氧乙烷衍生物的下游研究開發,新增上百種品項,並榮獲經濟部專案補助之肯定。目前於海峽兩岸共擁有乙醇胺(EA)、乙二醇丁醚(EB)、碳酸乙烯酯(EC)及環氧乙烷衍生物(EOD)數家工廠,合計年產能34萬噸,可應用於日用化學品、紡織染整、橡膠、塑膠、水泥、造紙、建築、聚氨酯及電子等不同領域。

  有別於大宗化學的品量大、客戶固定,特用化學品的單一客戶需求量相對少,品項多,且大多客製化,即便是同一產品,當銷售於不同產業時,客戶之需求習性、面對的技術問題,甚至倉儲物流問題常不盡相同,需仰賴技術及銷售團隊與下游客戶密切配合,並經過長時間之驗證才得以開發完成,進入門檻較高,開發時間亦較為耗時。然而,一旦驗證成功,客戶的信心度及依賴度會大幅提升,產品被取代可能性也極低。因此,針對不同產業、不同客戶的需求,提出特用化學品解決方案時,除了高密度的技術研發能量之外,業務推展及技術服務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為此,東聯化學整合研發、技術、營業、生產,成為專案型特化團隊,並建立線上資訊整合管理平臺,強化單位橫向溝通,加速產品商業化,提供客戶更完整的技術服務及更穩定與優良的產品品質。

3. 擴展丙烯產業鏈
  隨著2009年後,美國頁岩氣產量增加,丙烷供應寬鬆、價格低廉,石化產業的結構亦產生深遠影響。國際石化業者紛紛從美國或中東進口價廉的丙烷原料,就近市場興建丙烷脫氫(PDH)廠,以生產具競爭力之丙烯原料。一部分丙烯用以生產聚丙烯(PP)、丙烯腈(AN)及環氧丙烷(PO)等丙烯下游產品,另一部分丙烯則直接當作商品銷售。因此,可預期丙烯未來供應將更加寬鬆。

  東聯化學一直希望將產業鏈從乙烯延伸至丙烯,以降低單一原料的經營風險,因此有計畫地將研發能量聚焦在環氧丙烷PO及其進一步加工之聚醚多元醇,此為丙烯產業鏈中,與環氧乙烷EO最具協同作用的產品。搭配原先東聯化學獨步臺灣的環氧乙烷EO,藉EO、PO兩者截然不同之理化性質,將親水性質的EO與親油性質的PO兩種原料,調配與製造出適合各種應用之特殊聚醚多元醇及環氧衍生物。藉由環氧丙烷及聚醚多元醇的加入,預期未來東聯化學將可繼續推出更多特化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滿足客戶更高階與客製化之產品需求。

在新「智」造浪潮佔領有利位置
  面臨工業4.0、AI人工智慧、物聯網、5G、大數據等時代,如何利用智慧製造,優化及提升傳統產業生產力的議題興起,而化學工業在生產管理上,長期仰賴大數據分析管理,對於新科技的投入與強化絕對有其必要性。隨著電子儀器及軟體的不斷演進,機器可精準搜集數據,如各生產設備之即時溫度、壓力、流量等操作指標,人員得以遠端監控製程安全,並即時預警,為化學工業自動化帶來更多可能。

1. 即時資料庫系統(PI)做先鋒
    秉持智慧製造理念,東聯化學引進OSI soft公司的PI即時資料庫系統,並於重要生產機械設備安裝感測器,即時回饋運轉狀態,將各項生產指標數據自動上傳至控制系統,藉由遠端操控介面,監看即時生產概況,並通過報表、分析工具等,實時顯示當前和歷史的運行狀況於電腦或各式行動裝置上,管理人員得以即時優化生產、應對生產異常,同時也能提昇設備可靠度、預測修理維護需求、有效降低故障率及維修成本。


2. 推行智慧物流與服務
    東聯化學積極納入「物聯網」資訊新元素,推行智慧物流與服務,以液化氣體產品供貨為例,於客戶端建立儲槽監控系統,動態分析客戶使用狀況,並自動進行出貨排程,同時促進供應鏈資訊的透明度與水平整合,提供最快速之應對服務,強化客戶忠誠度。

3. 培養新一代的AI管理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東聯化學在人才培育上,正計畫培養新一代的AI管理人才;近期已派出十餘名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員,於臺灣人工智慧學校研習AI相關知識技能,以整合製造、研發、技術、工務、企劃、資訊、人力資源等多元角度,藉由理論實操、同業交流及共同探討,將營運問題帶到學校,並將解決方案帶回工廠,預期未來可利用AI科技提高營運效率、降低生產風險,創造製造新價值,在新「智」造的時代浪潮中,佔領戰略有利位置,取得先機。#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