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8月號 專題報導
展翅高飛的金鳳凰─江西亞東
/ 江西亞東.鄭台崙
人稱江西碼頭鎮是長江入贛第一鎮,如今在這知名的大鎮上拔地而起的江西亞東水泥廠更被當地人視為吉祥的金鳳凰。因為她帶進了臺灣水泥廠先進的設備、有效的管理、一流的技術,更促進了碼頭鎮的就業潮,活躍了江西省的經濟。
金鳳凰能夠擇木而棲,能夠展翅高飛,其孕育過程是艱辛的。話說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七年間,時任臺灣亞泥的總經理張才雄先生基於為企業再造前景的理念,數度率團從東北遼寧考察到沿海,希望找到具豐富石灰石的礦脈和距離銷售點近的廠址。
當時遼寧省錦西市首先展開雙臂熱烈歡迎如今已是江西亞東董事長的張才雄能夠在當地建廠,不過,事與願違,在錦西礦脈鑽探到三百公尺深後,張董事長發現愈往下採,品質愈差,雖然企業已為先期作業投資數百萬元,但也只能準備放棄。這時,國台辦經濟局長劉震濤先生聽說亞泥要放棄投資,特地邀請張董到北京,並提議到江西去投資,因為那裏有符合亞泥所需的礦脈。
張董形容未到江西時,他印象中的江西是個農業省,民風保守,較著名的景點是景德鎮的磁器和名滿天下的蘆山,因此那時對在此處興建水泥廠不敢抱太多的希望。
但看完江西提供的資料,並實地踏勘後,亞泥高層產生了信心,決定進一步鑽探礦源。當時採取的做法是每鑽探兩公尺就取樣化驗,結果證實這是一個好礦,化學成分好,石灰層分量高,最重要的是石灰石儲量高,且瀕臨長江黃金水道。
當亞泥決定在江西投資設廠時,卻面臨地價比兩年前高出兩倍,大大超出原先投資計畫,加上鄉間小路無法讓大噸位的卡車通行、電力不足影響水泥行業運作,徵地拆遷及安置居民等事務出現雜音等,樣樣考驗亞泥和江西省政府及瑞昌市等當地政府的智慧和魄力。
幸而,江西的各級領導總能以開放的胸襟、長遠的眼光幫助亞東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而亞東也以大企業之姿,或捐贈水泥造橋鋪路,或捐贈金錢協助成立亞東希望小學,讓大家因為亞泥的到來,生活環境品質和經濟效益都有共同的成長。
2000年9月在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海內外重要領導、貴賓的觀禮祝福下,第一條生產線風風光光的投產了,並在第二個月就達產達標(設計日產能四千二百噸),目前日產常接近五千噸;2003年9月16日第二條生產線點火加入投產後,更是如虎添翼,紅紅火火,熟料年產量達三百萬噸以上,年產各型水泥約四百萬噸,已可進一步滿足省內及長江中下游與沿海城市對高標號、高品質的水泥需求。才不過七年光景,這隻金鳳凰已展翅高飛,不僅是江西省著名的招商引資企業之一,也是臺灣遠東企業集團亞洲水泥公司在內地設廠發展之基地。
十年前,亞泥秉持「誠勤樸慎」的企業文化,在集團創辦人徐有庠先生和徐旭東董事長支持下,由張才雄常駐董事主導,開始佈局大陸水泥事業版圖。十年間已先後於上海、江西、武漢等地投資設立七個公司,正在籌備的水泥廠亦有四個,構築產品上中下游產運銷之經營網路,大陸投資「T」型發展框架已然成形。
與傳統水泥廠相比,亞泥的優勢還在於其擁有先進的物流管理和現代化營銷方式。由於瀕臨長江,亞東的水泥成品出口絕大多數以江運為主,為了暢通運輸,公司沿長江邊自建兩個五千噸級專用碼頭,供水泥發貨和原燃料裝卸之用。
同時,因長江長期以來以駁船運送水泥,既費時又受天候影響,無法掌控產品運輸時效,相當影響公司信譽,決策階層當機立斷,要造一條江西和上海聯線的水泥船。因此由董事長張才雄全程領導,一艘五千噸級全密閉、高環保自航自卸散裝水泥專用船──長亞一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並於2003年8月首航上海。每航次往返約二千公里航程,裝、卸在內僅需六天,有效地提升了服務品質,降低運輸成本,也重新開啟了長江散裝水泥運輸的新頁。
各界今天看待亞泥西進有成,其實風光的背面有無數艱辛,摸著石子過河的窘境及不斷折衝的艱困過程,斷非外人所能了解和體會。但路畢竟是人走出來的,張董事長經常勉勵大家,要秉持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克服各種困難,最後終能ENJOY自己的成就,台灣亞泥和江西亞東就是在這種工作態度中成長茁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