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號 封面故事
高齡化社會下 醫療照護新趨勢
遠東人月刊 / 編輯室輯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高齡的定義是65歲以上的長者,以戰後嬰兒潮涵蓋了1946年~1966年間出生的世代來看,老人潮將自2011年開始,而且很可能持續20年之久。對台灣而言,民國65年(龍年)左右出生的第二嬰兒潮世代,同樣將使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41年之後達到另一波高峰。這些銀髮族在醫療、保健上有哪些需求?面對高齡化社會趨勢,醫療機構又有何因應措施?本期將由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陳志道主任,帶您深入了解銀髮族健康照護領域及應運而生的醫療照護新趨勢。
|
銀髮族健康照護需求日殷
根據資料顯示,近年在亞東醫院就診的65歲以上高齡病患,不管就診人數或就診人次,都有明顯逐年增加的趨勢,平均每年約有38,000位老人、288,000人次的醫療需求,每位老人每年平均就診次數為7.5次。
特別是近兩年來,老人每年看診多於三科、五科的比例,更是超越前幾年,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陳志道主任分析,「高達26%的老人每年看診三科以上,約有7%老人每年看診五科以上。其就診科別前五名分別為:心臟血管內科、神經內科、骨科、家庭醫學科與肝膽腸胃科。若以慢性病集群型態來看,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則為高齡患者最常就醫的原因。」
面對日益升高的銀髮族照護需求,陳主任認為,「高齡者可依健康狀態,概分為:健康良好、亞健康、穩定慢性病患、急性期需住院照護、亞急性照護、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七大族群,不同族群,各有不同的照護目標與需求。」
其中,「健康良好」的族群,可持續藉由疫苗接種、適度提高運動量、健康飲食、菸害防治、定期疾病篩檢……等,以維持良好健康狀態。至於「亞健康」族群,主要為身體輕微異常,但未達慢性病階段,因此可透過正確飲食與運動、戒菸、適量飲酒等,逐步回復健康。而「穩定的慢性病患」,則大多具有多重慢性病的特色,宜發展整合式門診,協助其遵照醫囑用藥,並考量用藥安全,減少慢性病之併發症及住院率。若是「急性期需住院照護」者,則應提供急性照護,以減少不預期死亡或縮短住院天數。而「亞急性照護」患者,通常是在急性照護任務達成後,針對需要亞急性病房照護的高齡者,以提升其日常生活功能、順利回到社區或居家為目標。至於「長期照護」族群,在不需醫院照護之後,若仍需醫護長期照護,則應銜接護理之家或養護中心,或返回家中由家人照護。而「安寧療護」則是在疾病末期,強調全人照護,以善終為目的。
整合照護 關懷老人零距離
目前亞東醫院每週五下午由具老人醫學專科醫師資格的石明雄醫師提供「高齡整合門診」,由於每次門診人數有限,因此能提供專科醫師較充裕的診療時間,實施周全性老人功能性評估(主要包含:醫學上、心理社會上,以及身體功能上的評估),較容易發現病人潛在的健康問題。陳主任指出,「此為教學門診,可提供住院醫師及護理人員學習的機會,同時也提供病患一個醫療服務的整合平台,協助其完成包括復健科和精神科的轉介。」
此外,亞東醫院也附設居家護理所,期使病人出院後,能獲得完整而持續性的專業醫療照護與指導,協助病人及家庭有效運用醫療與社會資源,並參與社區活動。陳主任強調,「我們希望秉持服務理念,貫徹『以病人為中心、家庭為單位』之全人照護,共同提升長期照護病人的家庭功能與居家生活品質。」
至於位於一樓的整合式預防保健服務中心,則提供65歲以上的民眾,每年一次慢性病篩檢,檢驗內容包括:血糖、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肝腎功能、老人失智與憂鬱症初步評估,檢驗完成後,再由家庭學科醫師提供理學檢查與報告解說。
秉持「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理念,未來,亞東醫院也計劃以醫學中心的照護品質,成立「高齡整合照護中心」,針對高齡族群進行跨科別、跨專業、跨領域整合且創新的照護模式。
其中,「跨科別整合」是以家庭醫學科、復健科、神經科、精神科等為主,提供周全性老人評估、每年慢性病篩檢、癌症篩檢、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早期失智評估,以及整合式門診……等。而「跨專業整合」是由醫師、復健、護理、藥學、營養、心理等專業人員合作,提升高齡用藥安全、高齡憂鬱症篩檢、提升高齡者家屬照護技巧、提升高齡者日常活動能力、適當的營養照護……等服務,希望達到身心靈的完整照護。至於「跨領域整合」則是善用亞東醫院與遠東集團各專業資源的優勢,進行醫療、資訊、工程、建築等方面的合作,包括:雲端健康資訊的儲存與應用、發展健康管理平台、疾病風險評估、就醫提醒、遠端照護系統、健康相關APP開發、高齡友善住宅……等。不止如此,陳主任也透露,「未來將以每5年為一階段,持續推動高齡整合照護計畫。」透過不斷的品質提升與改善,亞東醫院將為高齡者提供最完善的照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