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4年03月號 生活情報

百家爭鳴的中國互聯網金融

揚州總部 / 俞瀛琁
  大陸近一年來,出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月光族開始儲蓄了,學生懂得理財了。原本由銀行獨佔的金融板塊,一夜之間,多了一群不速之客,登堂入室的分食存款/放款/理財這塊大餅,把傳統銀行殺個措手不及。

  大陸所有的開放都是跳躍式的,不需也等不及中間的逐步漸進,連過去一向受到嚴格監管的金融體系也不例外。「互聯網金融」這個時髦的名詞,由專家論述,到街談巷議,已是紅火的無以復加,實質上亦似水銀瀉地般,成為市井小民生活的一部分。拜通信革命突飛猛進之賜,一般人日常生活裡,隨身上網已像打開水龍頭與電燈開關般理所當然。一旦進入互聯網的社群,等於為自己打造了一個虛擬的客制化世界,沒有什麼事不能在互聯網上解決。

  以往提到「儲蓄」,人們很自然的會到銀行辦理,畢竟錢放在銀行裡最是安心保險,且隨著存放時間3個月、6個月到1年的不同,還會生出更多的利息。網路銀行興起之後,除了單純的存款外,投資的產品更多樣化了,帳戶裡的資金可以買基金、買貴金屬、有限度的操作外匯,或是轉到證券帳戶炒股,但基本上還是透過銀行建立的平臺輻射出去,而銀行則從中賺取收益。

  這樣的環境衍生出兩種跛腳現象:其一,資金微弱的普羅大眾,收益被銀行執行的人民銀行固定存款利率剝削了,因為擔心血本無歸,加上資金量小,無法跨出銀行體系去投資門檻高、風險大的金融產品;其二,民間抱團集資所創造的民間利率,早已高於銀行定價,過去礙於地域限制,還能點狀式的此起彼落發展,但自「互聯網金融」興起以降,地域性活動成了全民運動,「協力廠商支付」系統的變形運作是始作俑者,可說是搶到經營許可者得天下,13億人口的市場塑造了空前絕後、世界僅有的金融神化。隨著網路購物逐漸成為消費方式的主流後,停留在「協力廠商支付金庫」的日均資金也逐步演變為令人垂涎的肥肉,讓經營者成為銀行爭相籠絡吸存的金主。即使如此,依然擋不住他們更大範圍攫取市場的野心,也阻止不了他們想改寫歷史的企圖心,於是結合了基金公司,利用高於銀行存款的收益率、靈活使用資金的彈性,以及完全沒有門檻的機制,把原本網購以外的資金,再一次大把吸進「金庫」,然後轉進看似高收益的理財大軍裡,歡喜了天真的小額投資人,卻也鬆懈了對高風險該有的警覺。這種高利的誘惑甚至動搖了資金雄厚的金主,開始蠶食般的侵蝕金融體系中的主力儲蓄資金,這些金流於是萬馬奔騰的流向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產品、房地產開發商、地方政府手裡,逐漸失去了方向。雖然資金最終可能還是停留在金融體系的帳戶裡,但乾坤大挪移的結果,造成幾家歡樂幾家愁的銀行狂打擦邊球吸存的亂象,各家理財產品漫天飛舞,風險隱憂四處擴散,遠遠脫離了政府相關機關的監管,一隻金融怪獸隨時準備掀起滔天巨浪。

  除了儲蓄,「貸款」找銀行似也天經地義,不過那是大型企業/集團企業的擅場,至於中小/小微企業則被銀行視為雞肋,經常借貸無門。這些式微的企業或個體戶,自立自強的發展出家喻戶曉的浙江溫州抱團式民間融資模式,集體集資互保借貸的運作,成就了炒房、炒股等無數大小戰役,成為大陸其他地區爭相仿效的模式。曾幾何時,這種模式也上網了!「宜人貸」、「融道網」及「團貸網」等仲介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資金需求方名目繁多,借錢買車、旅遊、結婚者有之,貸款創業、造樓、買設備者亦有之,金額由數萬到數十萬,利率可以由資金提供方以喊價的形式讓高價者得標,普遍較銀行高出數成或數倍,整體產業呈現蓬勃發展、自由的活力,可惜看不到監管機關的身影,缺乏風險告知與控管機制,現有的榮景,不能保證永遠的繁華。

  中國自成立以來,金融板塊就是一個由國家當莊家的獨佔產業,長年的存貸利差為國庫創造了巨額收益,卻也成為參與世界金融、擁有國際金融話語權的絆腳石。為了打破這層藩籬,讓中國金融儕身國際,我們大膽假設,以阿里巴巴金融為伊始,淘寶網結合支付寶,再打造出餘額寶,成為互聯網金融的熱門之後,市場上前仆後繼加入了「百度理財」與「愛投資」等吸金高收益互聯網站,到2013年話題火熱的民營銀行准設、存款保險制度呼之欲出,以及存款利率自由化的進程,都是人民銀行有意利用這種漫天烽火的方式,來刺激僵化的體制,衝破壟斷的金融。但在境外金融發達國家的眼中,除了驚喜期待之外,更多的是驚心動魄,畢竟,斬掉了金融巨鱷之後,遍地的狂野狼群與哀鴻遍野,又該如何善後?不過,也或許是人們多慮了,事實上管理者思路清晰,一切均在其掌握之中,作為中國金融改革的親身參與者與見證者,心態是樂觀其成的

******************************************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