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4年06月號 生活情報

有枕難眠 談睡眠障礙

亞東醫院精神科 / 張良慧醫師
  大約1/3的人都曾經歷失眠之苦,其中10~15%是慢性或嚴重失眠。根據研究指出,女性和老年人較容易有失眠問題,而年紀大的男性如患有嚴重失眠,認知功能退化較快。2013年國人睡眠調查結果顯示,全臺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9.3%,和2009年的盛行率21.8%相較,失眠人口變化幅度不大,顯示臺灣幾乎每5位民眾就有一人深受失眠之苦,其中包含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不佳、早醒等失眠症狀。

  睡眠不是一成不變的狀態,許多因素都會影響睡眠狀況,包括:
1.個別差異性:每個人睡眠需求量不同,有人只睡四小時就足夠,有些人卻需八、九小時,文化背景與生活習慣是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
2.隨著年齡增加,睡眠的生理需求相對減少。
3.特殊壓力事件(如:考試、失戀)及睡眠環境改變時(如:旅行、時差),都可能出現短暫睡眠問題。

何時需求助專家?
  根據2005年美國睡眠醫學會出版的「國際睡眠障礙疾病分類」第二版所列,下列情形可認定為失眠:
1.有入睡或維持睡眠的困難、早醒,或無法獲得可重新儲備精力的睡眠。
2.睡眠障礙是在有足夠睡眠的機會及情境下所產生。
3.睡眠問題已影響日常生活,包括: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或學業表現不佳、情緒、嗜睡、沒有活力或動力、在工作或開車時易出錯、身體不適(如:頭痛、腸胃系統症狀)等。

睡眠障礙的類別
1.失眠包括睡得很少和覺得沒睡飽(但實際上睡的時數已不少)。睡得太少可能是入睡困難、早醒或半夜醒來就不易再入睡者。覺得沒睡飽則包括睡眠品質無法達到使人完全消除疲勞的目的,或是已睡夠了但心裡老是覺得沒睡好。失眠常由其他疾病引起,較少為原發性睡眠疾病。

2.嗜睡睡眠時間足夠,但該清醒的時候,卻還在打盹睡覺。此狀況通常有其身體原因,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在睡覺時,身體肌肉放鬆,舌根堵塞呼吸道,除了造成打鼾,由於呼吸道不通暢,血液氧氣下降,也會出現短暫呼吸停止的週期,影響病人的正常睡眠,導致白天嗜睡。

3.睡和醒的週期與生活不協調:例如剛坐飛機到西半球、或工作要輪班,都會出現該睡不睡,而該醒的時候卻又想睡的情況。

4.睡覺時或睡眠前後出現正常睡眠所沒有的行為例如夢遊、夢魘(作惡夢驚醒)、夢境相關聯的異常行為、夜尿等。

  總而言之,睡眠障礙的種類很多,原因也需要多方面考慮,應由專業醫師診治。

失眠與做夢
  有些人會埋怨:「整夜沒睡,都在做夢」,但也有人精神抖擻地表示:「做了一個好夢」。究竟做夢是好是壞?對睡眠有何影響?事實上,夢是正常睡眠應備的條件之一,唯有睡得好,才能暢快的做夢。人在做夢時,全身肌肉的緊張度會明顯下降,也會有消除疲勞的效果。除了「夢魘」及「夢境相關聯的異常行為」是不正常的睡眠,對於失眠患者而言,睡眠時做夢是最佳的休息,切誤以為做夢就是睡不好。

失眠和身體疾病
  身體疾病本身或因其引發的疼痛、不適(例如:氣喘、關節炎),或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抗癌化療的副作用),或患者對於疾病的憂慮,都容易引起失眠。臺灣睡眠醫學會在2009年的調查指出,失眠與三高疾病(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共病現象嚴重,每4個慢性失眠者,就有一人有三高之一的疾病。

  此外,失眠與許多生理疾病也有相互影響的關係,睡不好可能引發其他生理疾病,而其他生理疾病也可能引發失眠,但民眾常忽略睡眠對於健康的重要性,調查結果顯示,47.3%的民眾認為自己的睡眠問題有被其他人發現;35%的民眾表示過去一個月有睡眠問題,且干擾到日常生活;但只有15.5%的民眾表示,過去一個月有擔心或對睡眠問題感到困擾。 

失眠和精神疾病
  睡眠和精神醫學有許多重疊的地方,例如:精神疾患常有睡眠障礙,而睡眠問題也會影響精神疾病症狀的表現。據報告,八成的失眠與精神疾病有關。許多精神疾病在初期發病或病情惡化時,都以失眠為主要症狀。美國精神醫學會的診斷準則第四版,列出睡眠障礙為多種精神疾病診斷的條件,例如:焦慮症、憂鬱症、躁症、精神分裂症、酒癮或藥癮、適應性疾患、失智症、器質性疾病……等。常見的睡眠形態包含:總睡眠時數縮短、睡眠效力下降、入睡時間加長、無法維持睡眠。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長期失眠會增加焦慮症及情感性疾病的復發率,甚至睡眠障礙有可能是疾病復發的第一個徵兆。另外,藥物、不良的生活作息及睡眠習慣,都有可能影響睡眠。

失眠的治療
  失眠依病因不同,有不同的治療策略,對某些人而言,不良的睡眠習慣是失眠的主要原因,只要逐步改善,大部份都可以不藥而癒。此外,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也是治療的選項之一。

一、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1.睡不著時,最好立即起床,減少在床上「翻煎餅」的 時間,以免愈翻愈焦慮。
2.不論昨晚睡得好不好,每天早上都必須定時起床,假日也如此,以加強生理時鐘的設定。
3.白天盡量不要打瞌睡,若是無法避免,最多不超過一小時,特別是嚴重失眠者,應避免睡午覺。
4.上床前兩小時內,不要抽菸喝酒。
5.下午四點以後,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例如:咖啡、茶、可樂、可可、巧克力等)。
6.規律的運動、休閒活動,但避免睡前四小時從事劇烈運動,以免因亢奮而影響睡眠。
7.安排適合誘發睡眠的固定環境,並留意室溫、聲音、光線……等因素。
8.不要在臥房從事睡眠與性行為之外的活動。
9.若有吃宵夜的習慣,應攝取低碳水化合物的小點心,不宜食用巧克力或含糖份的食品。此外,睡前應避免攝取過多水分,且半夜醒來別吃點心,否則可能養成半夜肚子餓而清醒的規律性。
10. 在醫師指導下,慎用安眠藥物。

二、藥物治療
  門診時,有些患者會要求醫師:「只要開安眠藥即可,因為只是睡不著,沒有別的問題」。有些患者卻一再強調:「千萬不要開安眠藥」。如此兩極化的反應,反應出藥物治療的複雜性,也可看出患者對於藥物治療的認知及心理反應差異很大。一般而言,藥物治療有下列原則:
1.能夠不用就盡量不用藥物,先透過環境、生理、行為、心理等層面的改變來處理輕度失眠。
2.優先選用安全性較高、副作用少、不影響白天精神之藥物。
3.安眠藥物盡量以短期使用為原則(但少數患者不易達到此目標)。
4.使用安眠藥物時,仍須為患者提供有關睡眠生理、習慣、環境等方面的衛教,並協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節律和適度的運動習慣,以行為治療教導患者如何放鬆、以心理治療解除其情緒上的癥結。
5.因喝酒、藥癮產生之失眠,必須按照精神科醫師的醫囑,換用安全性較高的藥物, 穩定後再逐漸減少藥量。

三、心理治療
  雖然失眠患者常為此感到痛苦,卻很少主動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且不認為失眠屬於精神病理的範疇。失眠患者常難以表達或控制他們的攻擊性情緒,對於許多患者而言,入眠即代表放棄控制,因此對於害怕失去控制的人,失眠是他的防衛機轉。這類病患經常自行改變藥物及藥量,並反對醫師所給予有關藥物方面的勸告,企圖控制或操縱自己的睡眠藥物。因此,有必要對病患加以解析連帶關係,讓病患領悟其心理問題,否則將導致無效的藥物治療,甚至可能劑量愈吃愈重。


******************************************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1)

睡不好還是要及早尋求醫師協助喔~ https://www.facebook.com/ADHDHealing/photos/rpp.172973789712775/445711762438975/?type=3&theater

顯示全部留言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