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號 生活情報
雙向轉診好便利 分級醫療零時差
遠東新世紀 / 鍾倖宜
臺灣健保制度完善,民眾就醫相當便利,但仍出現不少亂象,例如大家習慣往大醫院跑,甚至掛急診,造成醫學中心人滿為患、急診壅塞嚴重,以及住院病床一位難求,相反的,基層院所卻逐漸萎縮。不僅如此,家中若有行動不便的長者需經常就醫看診,總擔心轉診至大醫院,子女是否有空陪伴;甚至不知能否順利掛號看診。為此,健保署積極推動分級醫療,以下簡介相關規定。
分級醫療的目的在於希望民眾正確就醫,找對科、找對醫師,就能省時、省錢,讓醫療資源有效運用。分級醫療制度經預告並由醫療團體提供修正意見後,於2017年4月15日開始實施。相關規定包括:
一、厝邊好醫師,社區好醫院──養成正確就醫習慣
※經轉診至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部分負擔一律調降40元,例如醫學中心由210元降至170元、區域醫院由140元降至100元。
※未經轉診至醫學中心:部分負擔由360元調漲至420元。
※醫學中心急診費用:急診檢傷分類第3、4、5級之病患,部分負擔由450元調漲至550元,第1至2級部分負擔維持現況。此外,原訂夜間零時至凌晨6時急診檢傷分類3、4、5級之部分負擔不調高予以取消。
分級醫療制度的施行,是希望讓民眾養成正確的就醫習慣,尋找並建立自己厝邊的家庭醫師,「就醫先到診所,病情需要再轉診」,讓輕症病人留在基層診所和社區醫院,把大型醫院留給嚴重和困難處理的病人,如此一來,珍貴的醫療資源得以有效運用,民眾轉診治療後,也可返回原來的診所追蹤,省去舟車勞頓之困擾。
二、運用電子轉診資訊平臺
過去民眾要轉診,需拿轉診單到大醫院的櫃臺辦理,比較耗費時間,為鼓勵民眾看病先到基層診所,電子轉診系統於2017年3月1日上路,民眾到診所看診,如需轉診,便可透過系統,直接辦理,節省到醫院等待掛號的時間。大醫院看診完,也會把資訊再回傳給診所,方便基層診所後續協助患者。
未來希望轉診服務都能透過電子轉診平臺,促使醫療資源有效使用、院所分工合作,民眾得到最好的照護。但需注意的是,所謂的「優先」看診,並非隨到隨看,同樣也要候診。
健保署呼籲,轉診醫師可與病人討論應轉至哪家醫院,至於轉診科別則應尊重轉診醫師專業建議。相較以往以人工或郵寄方式傳送轉診單,透過電子轉診資訊平臺,可即時傳送轉診資訊,看診結果也可回覆予原醫師,加強雙向溝通,節省重複檢查、等候就醫時間。
有關分級醫療制度相關資訊,可於健保署網站(www.nhi.gov.tw)的「分級醫療專區」查詢。民眾亦可下載「健保快易通」APP,查詢住家附近的健保特約院所及開診時段,取得「分級醫療」的第一手資訊。(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中時電子報、自由時報、udn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