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7年05月號 生活情報

子宮的不速之客──漫談子宮肌瘤

亞東醫院婦產部 / 孫序東醫師

  子宮肌瘤是骨盆腔中最常見的腫瘤,在生育年齡的婦女中,發生率約為20%~30%,年紀愈大的婦女,比例愈高,尤其在更年期前後,發生率約佔40~50%。多數的子宮肌瘤都沒有症狀,因此有些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子宮長有肌瘤,直到肌瘤發展到從肚皮上都可以摸得到,或是有明顯症狀時,才到醫院求診。


  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月經量增加,有些病患還會合併貧血,甚至是骨盆腔疼痛,例如:痛經、性交疼痛等。若是肌瘤發生扭轉,也可能造成急性疼痛;肌瘤太大,則可能壓迫到泌尿系統,造成頻尿、解尿困難,或是腎積水;若壓迫到腸子,亦可能造成阻塞或便祕;當然也有可能影響懷孕機會,唯機率不高,所以不孕症患者若發現子宮肌瘤,不需要斷然認定它是不孕的原因,宜尋求不孕症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

子宮肌瘤類別(依據生長地點)
  1. 漿膜下肌瘤:由子宮往腹腔內生長,通常臨床症狀較不明顯,必須長到相當大才會出現症狀,如:腹部摸到腫塊或持續性腹痛。

  2. 黏膜下肌瘤:
往子宮內腔生長,這類肌瘤只要小小一顆,就可能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如:經血量過多或血潰至嚴重貧血。

  3. 肌層內肌瘤:
位於子宮肌層內,屬於最常見的肌瘤形態。

子宮肌瘤診斷
  子宮肌瘤的診斷並不困難,除了較大的肌瘤可藉由內診觸摸到,常見的診斷方法如下:
  1. 骨盆腔觸診:對於診斷出陰道內或子宮頸肌瘤的準確度最高。

  2. 經陰道或腹部超音波檢查:
高解析度的超音波檢查,可診斷出大部份的肌瘤。

  3. 子宮鏡檢查:
對黏膜下肌瘤的確診有很大幫助,通常會順便進行肌瘤切除,由於經由陰道處置,身上不會有傷口,而且屬於門診手術,不需住院,唯子宮腔內的空間有限,不一定能處理太大顆或太深部位的肌瘤。

  4. 斷層掃描和磁振造影檢查:
能夠準確診斷出肌瘤,但因價格昂貴,不適合用來做例行檢查,通常懷疑是惡性腫瘤時,才會安排此類檢查。
 
子宮肌瘤治療
  1. 定期觀察:對於體積不是太大,或是沒有明顯臨床症狀的肌瘤,只要定期觀察即可,不需要進一步治療,因為造成肌瘤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受女性荷爾蒙的刺激而長大,所以許多婦女在懷孕的過程中,肌瘤會長大,反而進入更年期之後,肌瘤開始萎縮,若停經前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停經後大多數便不會有問題了。

  2. 藥物治療:
因肌瘤引起的出血或疼痛,可藉由止痛藥物和補血藥物來控制,至於治療肌瘤本身的藥物則有:類黃體素、避孕藥、性腺激素釋放類似劑、類男性荷爾蒙等,但多數有明顯副作用且藥效有限,民眾的接受度不高。

  3. 手術治療:
對於症狀明顯的肌瘤或是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一般建議手術治療,例如:全子宮切除術、子宮體切除手術及肌瘤切除術,若已完成生育計劃、想避免肌瘤再發的患者,可考慮接受全子宮切除術或子宮體切除手術。若要保持生育功能,則施行肌瘤切除術為宜。無論何種手術,都可分成傳統剖腹手術及內視鏡微創手術兩種,其中,內視鏡微創手術的傷口疼痛程度較輕、傷口小而美觀,不易留下明顯的疤痕、出血少、住院時間較短,復原快、手術後的沾黏比較少、感染風險較低。當然這些優點會因為病人狀況及手術型態而有不同結果,建議病患先與醫師充份溝通,再選擇合適的手術與治療方式。

  4. 另類治療:
例如子宮肌瘤熔解術、子宮動脈阻塞、聚焦超音波治療系統……等,不過這些治療方式的成效如何,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子宮肌瘤是婦女最常見的良性腫瘤,雖然惡性肌瘤的比例不到0.3%~0.5%,通常不需要太過擔心,但如果停經後子宮肌瘤增大,或是短時間內迅速增大時,建議仍應儘快找婦產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和處置。#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