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20年03月號 生活情报

严重病毒感染再返──认识新型冠状病毒

亚东医院内科部副主任、感染管制中心 / 廖俊星主任

  2020年最震撼世界的新闻,非「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莫属,尤其台湾曾有SARS的惨痛经验,对防疫更是不敢大意。本期「保健网」有请专业医师深入介绍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并提供实用的预防之道。


  冠状病毒在1960年代就被发现,当中有两型可以引起人类的上呼吸道感染,分别是human coronavirus 229E和human coronavirus OC43,历来文献上发表的死亡率都很低,极少导致严重的病情。但在2003年爆发的SARS-CoV(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冠状病毒,有别於之前的病毒,容易引起肺炎,且死亡率大约10%左右。全世界第一个SARS病例发生在2002年11月中国广东,然而,一开始并未引起全球大流行,直到2003年2月,一名来自中国广东的病患将SARS传染给其他12名在旅馆中的人,之後这个冠状病毒就在短短几个月内传播至许多国家,包括台湾。最後台湾总共有346个感染个案,37个死亡案例。在全球的努力之下,这一波大流行终於在2003年7月宣告结束。

  然而,另一个严重的冠状病毒感染在2012年又被发现,这次地点在中东国家,发现的过程和SARS相似,先有病人得到严重的不明原因肺炎,後来才发现是由新型的冠状病毒引起(MERS-CoV,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在2012年9月发布全球警讯,截至目前为止,全球已有超过2,000例个案。MERS的源头来自蝙蝠,中间透过骆驼传播到人类身上,致死率比SARS还高(超过30%),而且和SARS相同的是,也可以在院内传播,导致其他病人与医护人员感染。2015年,韩国某家医院因为一个从中东回来的病人带有MERS病毒,後来传播给超过100个个案,并导致30人以上死亡。因此,台湾疾病管制署一直要求医疗同仁针对旅游史、职业史、接触史及群聚史做详细的询问,并做好院内感染的监控与防治。

  当台湾各大小医院仍针对MERS进行定期演习之际,2019年12月,中国武汉开始出现不明原因肺炎,2020年1月,个案数大量增加,中国官方於1月9日公开确认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月12日将此病毒命名为2019 novel coronavirus(2月12日正名为COVID-19),1月13日,泰国发现有境外移入个案,台湾也在1月21日发现第一例境外移入个案,自此全球个案快速累积,截至2月18日,全球已有超过71,400例的确定个案,死亡人数超过1700人,超越当年SARS的纪录。

  根据目前基因比对结果,高度怀疑COVID-19是来自蝙蝠的病毒,感染後的潜伏期约为2~14天,死亡率约在2~2.5%,其主要徵状为发烧、咳嗽、肌肉酸痛和呼吸困难。和SARS不同的是,得到SARS的病人超过99%都会发烧,而且发烧後才有传染性,但感染COVID-19的病人只有80%会发烧,且在病人没有发烧的情况下就会传播。因此,专家们预期这个病毒并不像SARS容易被控制,但COVID-19的严重度与死亡率应低於SARS。

  要确认是否感染COVID-19,需利用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来侦测呼吸道是否有病毒,从一开始只有疾病管制署提供相关的检验,至2月已经有超过10家以上的医疗院所可以执行这项检查。原本对冠状病毒的感染并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需靠病人自身的免疫力和医院提供的支持疗法来对抗病毒。不过,令人振奋的是,好几个国家在成功培养病毒之後,发现许多成分都可以在体外测试有效地抑制病毒,也有少数的病例报告展现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目前关於这些药物能否真正减少病人死亡的研究已在进行中。

  隔离疑似/确诊的病人、完整的防护、多洗手、确实的清洁消毒,是控制所有传染疾病的标准做法。冠状病毒主要透过飞沫传染,或是直接、间接接触到感染者分泌物而得到感染。因此,在没有特别的状况下,多洗手和在人口密集区域配戴外科口罩是预防的最好方法。而在没有社区感染之前,有临床症状与旅游史的病人,会接受胸部X光检查,以评估是否有肺炎,一旦符合通报定义,会将病人安置於单人负压隔离病室,若无负压隔离病室,则安置於有卫浴设备的单人病室。照护人员的防护标准为长袖防水的隔离衣、非无菌的外科手套、N95口罩,以及护目镜或面罩。如果发生社区感染,旅游史的参考价值就没有那麽高,此时反而接触史与群聚现象更为重要。只要有群聚现象,不管在家庭、工作场所或是医院,都要小心发生传染性疾病。在中国的疫情还没被控制之前,最好避免前往中国,最近曾至中国旅游的民众,若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主动通报公卫人员进行後续检查,并主动告知医护人员旅游史。

  随着科技进步,防疫体系对传染病的侦测与了解已有大幅进步,以COVID-19来说,短时间内就确定了病毒,也有了治疗的方向。但是,面对所有的传染病,注意手部卫生及咳嗽礼节仍然是最重要的。此外,公共卫生观念的提升、疫情的透明与民众的配合,亦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能否顺利控制的关键。

防疫TIPS──如何落实「勤洗手」?
  用肥皀洗手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最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之一,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可预防腹泻、呼吸道传染病及肠道寄生虫等疾病。呼吁大家牢记以下洗手时机——
※吃东西前:吃东西时,双手难免接触到食物,容易将病菌带入口中。
※碰触、逗弄、照顾婴幼儿前:婴幼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展成熟,容易因感染病菌而生病,家中大人或大孩童即使无症状,仍可能从外带回病菌,因此大人或大孩童返家後应更衣洗手,婴幼童照顾者於搂抱、亲吻或喂食婴幼儿前,更应先洗手。
※看病前後:无论是病人或陪同家属,进入医院前都应洗手,避免将病菌带入医院,保护其他抵抗力弱的病人。另外,在医院的就诊环境中,容易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病菌,故看病後、离开医院前也要洗手,保护自己,也避免把病菌带回家中。
※上厕所後:如厕过程中,双手难免会接触到尿液或粪便,甚至在翻马桶盖、开关门、冲水等动作时,也可能沾染到病菌,因此上厕所後应洗手。
※擤鼻涕後:平时应避免用手碰触口鼻,以避免吃进病菌,特别是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如:流鼻涕),鼻腔分泌物含有大量病菌,即使用手帕、卫生纸等擤鼻涕,双手仍可能沾染分泌物或病菌,一定要洗手,避免病菌传播。
(以上资料参考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传染病与防疫专区)

回上一页  回单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会喜欢的Recommend

活动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