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號 乐活职人
裕智轮随船见习手札
裕民航运 / 彭一民
从交大毕业之後,压根没有想过自己会进入海运产业,更没想过会有登轮见习的机会,或许因为父亲曾是货柜船轮机长的缘故,冥冥之中,让我跟船只有着特殊的缘分。
进入裕民航运之後,先到船务处负责有关船员调派的事务,让我在之後随船见习的过程当中,更能体会父亲长年在外、海上航行的辛劳;有些船员甚至无法即时参与家庭的重要时刻,总是令人遗憾而感慨。於船务处服务满两年後,有幸蒙总经理、单位主管之首肯,我请调至业务处继续服务,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学习机会,也让我对自己有更高的期许。当然,非海事、船员背景的我,不管在船务、业务单位,都需要耗费多一点时间来了解散装船的操作特性,单凭坐在办公室内的想像,的确与实际船舶作业有所差异,因此在公司的随船见习计画下,经业务处朱船长热心联络,我先被安排至印尼煤场参访开采、运送至船边流程,再登轮随船往台湾航行,完成生平第一次特殊的学习历程。
2007年10月31日,我怀着既忐忑又兴奋的心情,搭上华航班机,经过6个小时航程,终於抵达印尼首府Jakarta。与当地港口代理公司接待人员Mr. Toto会合後,转搭国内线班机,飞往印尼第一大岛、也是主要煤矿产区-Kalimantan岛之第一大城Balikpapan,再搭车前进煤矿出口港Samarinda,到达旅馆时,已经是晚上11时。
隔日,随同矿场经理进入煤场,在太阳照射下,只见一座座山头反射出黑亮的闪光,原来是露出的煤层所致,这种壮观的场景以往只能在电视上看到,此刻却鲜活的呈现眼前。只见一辆辆卡车来回煤场与河边堆煤场,扬起阵阵沙尘,煤堆也因自燃现象而冒出缕缕白烟,除了热带多雨的特色之外,黑、灰色似乎也构成了印尼的另一个特殊景观;河边煤堆经由输送带倾卸於小型驳船,再拖往下游出海口,与散装船会合後,再用抓斗丢入船舱当中,完成所有煤矿出口运送流程。
经过一日的煤场参访,隔日我搭乘快艇与本公司「裕智轮」会合登轮,迎面而来的是亲切爽朗的两位前辈──刘船长、施轮机长,他们也分别为我介绍所有的大陆籍、菲籍船员。多国籍的船员象徵海运是一个国际性的产业,也代表船员管理技巧需要更有弹性,而这也更加考验船长的应变能力。在往後几天的航程中,我看到船长与所有船员齐心协力达成运务,公忙之余,所有人员均打成一片、相处融洽,难怪刘船长能赢得裕民「金牌船长」的封号。
我原以为,船在海上航行总不免摇摇晃晃,因此行前带了不少晕船药,不过,事实证明,我真是多虑了,尤其大於巴拿马型船的散装轮,船体宽、吃水深,加上货物本身重量,其实稳如泰山。
白天,我随着船长从船头走到船尾,认识船体结构、大型重机具及其用途。原来船舱真是大得吓人,光从照片真的无法了解现场实况;用餐後,我倚着船舷栏杆,从甲板往外看去,四周尽是一片汪洋大海,看不到任何船只,偶而才会与其他船只交会,这才了解船员口中所谓「汪洋中的孤船」的意思。真佩服他们能忍受孤独,抛弃陆上多采多姿的下班生活,日复一日的执行单调的航海任务。走上窗明几净的驾驶台,各种电子航仪彷佛为海上航行提供了一盏明灯,拜科技高度发展所赐,如今的自动化设备已不需有人掌舵,只需利用电脑设定航线、速度、引擎转速等相关参数,船只就会往目的地航行,而方便的卫星通讯设备,也使船、岸在日常事务、紧急时刻都能保持良好沟通,不再因为电报往返而错失应变时机。
夜间,我从驾驶台仰望夜空,这又是一大享受。大海中无任何城市的光害,满天星斗星罗棋布,让人心情完全放松,与几名大陆籍船员闲话家常,聊聊家庭背景、故乡景致,好不惬意。在轮机长的邀请下,我也有机会至机舱了解船舶的动力来源。走下狭窄梯子,就看到比陆上汽车大上百倍的引擎耸立在面前,轰隆作响,再走到船尾控制航行方向的舵机室,又是一个个比人高的机具。以往认为机舱总是布满油污,而如今现代化、自动化的大型船舶中,这种状况已不复见,这当然也有赖轮机长有效的管理才能有此成果。
经过将近一周的航行,途经菲律宾群岛、吕宋海峡、巴士海峡、台湾海峡,最後进入台中港外海,等待引水人协助船长进港停泊。此时,全船又开始忙碌起来,船长与引人专注於进港事宜,大副以下的人员则准备缆绳、卸货事宜,轮机长指挥机舱部门人员引擎备便随时调整转速;越接近岸边,心情越踏实,因为自己从来没有离开陆地这麽久的时间,回想这几天的航程,着实增进了不少实务经验,也多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虽然下船後又要面对公事、生活上的种种压力与挑战,但这段旅程,相信对我未来在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与经验都将有所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