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號 生活情报
骨填补产品知多少?
亚东医院 / 张至宏主任、许元铭博士&亚东创新发展公司

高楼大厦之所以能耸立不倒,是因为有钢筋栋梁给予支撑,而骨骼对人体来说,即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一般成人的身体由206块大大小小的骨组织架构而成,这些「钢筋」必须承受生活中所有身体活动造成的应力,轻如坐在电脑桌前的挺腰,重如运动时的跑与跳,虽然看似强而有力,但骨折或骨骼缺损的情况还是十分常见,大致可分以下三大主因──
一、承受身体无法负荷之严重撞击:如车祸或运动伤害等,通常此类情况由於瞬间力道过大,很容易造成开放性或粉碎性等严重症状。
二、老年化造成的骨质疏松:随着年纪增长,新生骨骼的产生往往弥补不了老化骨骼的代谢,导致骨骼密度下降,其中以女性为好发族群,由於停经後的副甲状腺素降低,容易影响钙质吸收,约20%的女性皆有此情况。当骨骼密度日趋降低时,原本健康骨骼可负荷的轻微应力都可能造成骨裂或骨折,如脊椎及髋关节退化等。
三、疾病及健康状况不良所造成:如缺血性骨骼坏死、甲状腺机能失调、类固醇过度服用……等,均容易造成骨质流失,只是好发族群不一定为年长者。由於现代人生活与饮食习惯的改变,许多人都有挑食、过度减肥导致营养不均、大量饮用碳酸饮料,或是熬夜晚睡、缺乏运动……等问题,使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平均年龄逐年下降,根据统计,二十岁左右的女性已有超过18%出现骨质疏松的前期症状。
骨骼保健的观念的确重要,但若发生骨折情况,又该如何诊疗呢?其实健康骨骼具有自行修复的能力,一般民众若是轻微骨裂,只要以辅具(如石膏)固定即可,三到六个月即足够使小面积的骨骼缺损完全复原,唯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避免剧烈撞击施压造成二度伤害。
但若骨骼缺损症状较为严重,人体无法自行修复时,体内纤维母细胞会抢先形成软组织,以填满缺损部位。此为人体较次级的修复方式,虽然生长快速,却无法顾及原始之外型及功能。以骨缺损为例,软组织的填补将无法提供骨骼原有强度,且容易形成不正常突起,进而影响外观。故当骨缺损过大时,建议患者需额外搭配骨科填补物,以有效减少软组织的形成。
目前骨科填补物的产品主要可分三大类──
一、 压克力系骨水泥:此类产品主要成份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通常包含粉剂与液剂,使用时需均匀混合,由於产品会在5~10分钟内固化,并於固化过程中释出高达90~100℃之高温,容易对周边组织造成伤害,故近年来渐改采低温骨水泥治疗,目前最低温度可降至50~70℃。
压克力系骨水泥常用於脊椎等人体主要支撑部位,且因其固化时略带黏性,故亦常用於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可填补人工关节与正常组织之间隙,一方面加强其黏着力,另方面亦可避免产生空腔。
尽管此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难闻气味,且其高温往往造成周边组织的伤害,植入後亦常发生化学物质残留等副作用,但由於骨骼常需支撑莫大的瞬间压力,若仅具备硬度,很容易脆裂,故理想的骨骼填补物除了提供硬度之外,需兼备韧性,而压克力系骨水泥的性质正符合此需求,因此几十年间一直无法被取代。
二、 生物骨烧结物:此类产品为自然骨骼经高温烧结而成,成份大致可分异体骨(死去的人骨)、异种骨(通常为牛骨)两种。虽然生物体骨架有个体上的差异,但仍具有部分结构共通性,可提高骨骼细胞对於材料的喜好,进而加速癒合的时间,效果十分优越。然而,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疾病传染及伦理道德等疑虑,使用上仍有争议。
三、 钙磷盐类骨填补物:钙磷盐类为骨骼主要成分之一,近年常被大量应用於骨骼缺损之修补,常见的如氢氧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此外,硫酸钙盐类(如石膏)也常用来搭配使用。此类原料皆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不但不易出现排斥反应,在治癒过程中也会逐渐被吸收,最终可完全为人体自有组织取代。
此类填补物常用於颜面、手腕等无需支撑高度应力的部位,依其操作方式又可分为注射型和烧结型两种。前者如压克力骨水泥,操作时需进行粉液剂的混合,且植入後会渐渐固化,虽然过程中不会放热,但强度仅约压克力骨水泥的三分之一。至於後者通常经过900℃以上的高温处理,且需具备开放性孔洞,让骨细胞迁移生长,外型可依患部需求进行变化,常见的有颗粒、条状等型态。
骨骼为形成人体架构的重要器官,除了应尽量避免从事高风险动作之外,平日若妥善保养,减缓其老化速度,即可大大降低受损机率。但若不幸造成伤害,目前市面上已有上述多款不同种类的产品可供治疗,亦无需过度烦恼。
*********************************************
一、承受身体无法负荷之严重撞击:如车祸或运动伤害等,通常此类情况由於瞬间力道过大,很容易造成开放性或粉碎性等严重症状。
二、老年化造成的骨质疏松:随着年纪增长,新生骨骼的产生往往弥补不了老化骨骼的代谢,导致骨骼密度下降,其中以女性为好发族群,由於停经後的副甲状腺素降低,容易影响钙质吸收,约20%的女性皆有此情况。当骨骼密度日趋降低时,原本健康骨骼可负荷的轻微应力都可能造成骨裂或骨折,如脊椎及髋关节退化等。
三、疾病及健康状况不良所造成:如缺血性骨骼坏死、甲状腺机能失调、类固醇过度服用……等,均容易造成骨质流失,只是好发族群不一定为年长者。由於现代人生活与饮食习惯的改变,许多人都有挑食、过度减肥导致营养不均、大量饮用碳酸饮料,或是熬夜晚睡、缺乏运动……等问题,使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平均年龄逐年下降,根据统计,二十岁左右的女性已有超过18%出现骨质疏松的前期症状。
骨骼保健的观念的确重要,但若发生骨折情况,又该如何诊疗呢?其实健康骨骼具有自行修复的能力,一般民众若是轻微骨裂,只要以辅具(如石膏)固定即可,三到六个月即足够使小面积的骨骼缺损完全复原,唯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避免剧烈撞击施压造成二度伤害。
但若骨骼缺损症状较为严重,人体无法自行修复时,体内纤维母细胞会抢先形成软组织,以填满缺损部位。此为人体较次级的修复方式,虽然生长快速,却无法顾及原始之外型及功能。以骨缺损为例,软组织的填补将无法提供骨骼原有强度,且容易形成不正常突起,进而影响外观。故当骨缺损过大时,建议患者需额外搭配骨科填补物,以有效减少软组织的形成。
目前骨科填补物的产品主要可分三大类──
一、 压克力系骨水泥:此类产品主要成份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通常包含粉剂与液剂,使用时需均匀混合,由於产品会在5~10分钟内固化,并於固化过程中释出高达90~100℃之高温,容易对周边组织造成伤害,故近年来渐改采低温骨水泥治疗,目前最低温度可降至50~70℃。
压克力系骨水泥常用於脊椎等人体主要支撑部位,且因其固化时略带黏性,故亦常用於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可填补人工关节与正常组织之间隙,一方面加强其黏着力,另方面亦可避免产生空腔。
尽管此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难闻气味,且其高温往往造成周边组织的伤害,植入後亦常发生化学物质残留等副作用,但由於骨骼常需支撑莫大的瞬间压力,若仅具备硬度,很容易脆裂,故理想的骨骼填补物除了提供硬度之外,需兼备韧性,而压克力系骨水泥的性质正符合此需求,因此几十年间一直无法被取代。
二、 生物骨烧结物:此类产品为自然骨骼经高温烧结而成,成份大致可分异体骨(死去的人骨)、异种骨(通常为牛骨)两种。虽然生物体骨架有个体上的差异,但仍具有部分结构共通性,可提高骨骼细胞对於材料的喜好,进而加速癒合的时间,效果十分优越。然而,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疾病传染及伦理道德等疑虑,使用上仍有争议。
三、 钙磷盐类骨填补物:钙磷盐类为骨骼主要成分之一,近年常被大量应用於骨骼缺损之修补,常见的如氢氧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此外,硫酸钙盐类(如石膏)也常用来搭配使用。此类原料皆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不但不易出现排斥反应,在治癒过程中也会逐渐被吸收,最终可完全为人体自有组织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