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號 乐活职人
换轨 五大策略打造不败企业
张凯茹 / 企画?采访?撰文
大环境骤变,企业不进则退。无论你是领导人,或是组织成员,公司的处境都影响你的未来, 在企业加速的当头,任何人都不能安然端坐。企业必须懂得乘势而起,时刻培养高洞察力, 在衰退之前发展新事业,掌握下一个荣景。
如果你是学资讯、科技、网路或创新管理的人,你一定听过他的名字;如果你在科技或资讯相关产业工作,你一定听过他的理论;如果你对「鸿沟」「龙卷风暴」等字眼有印象,你是受到他的薰陶,他是「高科技行销之父」杰佛瑞?摩尔(Geoffrey A. Moore)。
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称他为「矽谷主流策略大师」;1990年代他被矽谷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上风》(Upside)月刊,选入「数位革命菁英领袖100强」(Elite 100 leading the digital revolution),比尔?盖兹(Bill Gates)也榜上有名,可说是科技业的重要人物之一。
摩尔的成名作《跨越鸿沟》(Crossing the Chasm),首创「鸿沟」概念,提出完整的市场发展阶段模型;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他,处女作狂销70万本,轰动一时,成了矽谷人人称道的「鸿沟创始者」(chasm guy);这本书被《富比世》(Forbes)杂志评选为「20本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书籍」之一,与吉姆?柯林斯(Jim C. Collins)的《基业长青》以及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的《与成功有约》等书并列。4年後再推出《龙卷风暴》(Inside the Tornado),被翻译成7种不同的语言,奠定摩尔在科技相关领域的巨擘地位。
2011年,有监於世界情势骤变,摩尔再推出《换轨策略》(Escape Velocity),帮助企业发展下个世代的新事业,就如苹果公司(Apple)接连推出iPod、iPhone到iPad的连番革命。
包括微软、IBM、甲骨文、惠普、雅虎和思科等数以百计的顶尖高科技公司,都仰赖摩尔的帮忙。摩尔丰富的实务经验,让他的模型既合乎趋势,又能有效落实。创新大师克雷顿?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这样评论摩尔:「他对创新管理的理解,无人能出其右。」摩尔的着作更是各大名校管理学院的必读书籍。
4阶段、5工具,组织与个人的航行指南
综观摩尔所有着作,他的重要概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他修改了「技术采用生命周期」(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提出市场成长4阶段的完整模型。
当全新的事物出现时,多数人都需要时间去学习和接受,「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把使用者依照接受顺序,分为创新者(innovators)、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早期大众(early majority)、晚期大众(late majority)和落伍者(laggards)5类。半个世纪之後,摩尔发现,这个周期无法有效解释实际的状况,便提出新的「鸿沟」观念,弥补过去模型的不足,一手塑造市场发展的完整架构。
摩尔把5类的采用者重新命名,分别为技术狂热者(technology enthusiasts)、高瞻远瞩者(visionaries)、实用主义者(pragmatists)、保守派(conservatives)和吹毛求疵者(skeptics)。技术狂热者和高瞻远瞩者形成「早期市场」,实用主义者和保守派形成「主流市场」,吹毛求疵者是「晚期市场」。高瞻远瞩者和实用主义者的个性差很多,这两种人中间会出现一道深沟,使得整个模型分成「鸿沟」「保龄球道」「龙卷风暴」和「康庄大道」4个重要阶段。企业必须因应不同阶段的特性,采取不同的策略,才能在市场中生存、茁壮,这就是摩尔提出的第一个经典概念。
随时间拉长,采用的累计人数会呈现S型曲线,当大家都采用後,新事物不再新鲜,开始衰退。这个世纪以来,细数柯达(Kodak)、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福特(Ford)、西北航空(Northwest Airlines)、《新闻周刊》(Newsweek)、百视达(Blockbuster)、摩托罗拉(Motorola)和诺基亚(Nokia)的际遇,无论是叱吒风云的企业和伫立百年的长青巨人,都以跌破眼镜的低价脱手,或宣告破产。衰退之快,令人胆战心惊。
因此,摩尔的第二个重要概念,是以5种分析工具,帮助企业在成熟期进行「版图转移」,避免走向风烛残年,重新成为活力四射的少年。
这5项工具分别是品类力(category power)、公司力(company power)、市场力(market power)、产品或服务力(offer power)以及执行力(execution power)。
首先检视你是否处於有发展性的产业(成长品类,如社群媒体);选择你的公司层级(一级公司,如Facebook);接着瞄准要服务的市场(市场区隔,如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再探讨产品或服务本身的竞争力(差异化的产品,如拥有最稳定的系统),最後是组织执行的成效。
也许你的产业和公司方向都正确,但市场选择错误,便可循此改进或发挥。摩尔提醒,5种力量如同一组向量,当方位一致,就能产生综效的魔法,向上冲刺。
包括赛贝斯(Sybase)、奥多比(Adobe)和思科(Cisco)等企业,都曾透过摩尔的分析工具,推出摇撼市场的产品,成为市场领袖。
从个人到组织,不改变就衰退
台湾这一块科技岛,历经30年的高科技产业演进,包括网路、资讯、电子和数位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代工走向品牌,下一步是什麽?摩尔的产业发展逻辑,清楚记载了从过去到未来的发展阶段,是台湾企业借镜的必备模型。
摩尔的论述虽以高科技业出发,但随着科技汇流的时代来临,愈来愈多的产业面临与高科技业相同的成长模式,如电信、零售商务、媒体、音乐、金融服务、新闻和娱乐。
「平衡计分卡」创始者罗伯?柯普朗(Robert S. Kaplan)认为,摩尔理论的适用范围,「从成长快速的高科技产业,到已经成熟、成长缓慢的传统产业,无所不包。」
英特尔(Intel)在1980年代初期,本来以记忆体晶片事业为主,後来义无反顾投入新版图发展微处理器,如今,英特尔是微处理器的代名词。正如摩尔所强调,组织中每个人都要勇於改变,把企业推向新的引爆极限,才能弹射出惊人的能量。
思科执行长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曾说:「市场转型不等人。」市场各阶段不断改变,在阶段走到尽头前,就该着手铺设新路,让环境的变动根本追不上你。你要做的,是开始了解每个阶段该做的事,并在正确的时机协助孕育下一代,以延续组织的生存,及个人职涯的生生不息。(本文由《经理人月刊》授权提供,原文刊登於《经理人月刊》2013年2月号)
*********************************************
如果你是学资讯、科技、网路或创新管理的人,你一定听过他的名字;如果你在科技或资讯相关产业工作,你一定听过他的理论;如果你对「鸿沟」「龙卷风暴」等字眼有印象,你是受到他的薰陶,他是「高科技行销之父」杰佛瑞?摩尔(Geoffrey A. Moore)。
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称他为「矽谷主流策略大师」;1990年代他被矽谷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上风》(Upside)月刊,选入「数位革命菁英领袖100强」(Elite 100 leading the digital revolution),比尔?盖兹(Bill Gates)也榜上有名,可说是科技业的重要人物之一。
摩尔的成名作《跨越鸿沟》(Crossing the Chasm),首创「鸿沟」概念,提出完整的市场发展阶段模型;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他,处女作狂销70万本,轰动一时,成了矽谷人人称道的「鸿沟创始者」(chasm guy);这本书被《富比世》(Forbes)杂志评选为「20本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书籍」之一,与吉姆?柯林斯(Jim C. Collins)的《基业长青》以及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的《与成功有约》等书并列。4年後再推出《龙卷风暴》(Inside the Tornado),被翻译成7种不同的语言,奠定摩尔在科技相关领域的巨擘地位。
2011年,有监於世界情势骤变,摩尔再推出《换轨策略》(Escape Velocity),帮助企业发展下个世代的新事业,就如苹果公司(Apple)接连推出iPod、iPhone到iPad的连番革命。
包括微软、IBM、甲骨文、惠普、雅虎和思科等数以百计的顶尖高科技公司,都仰赖摩尔的帮忙。摩尔丰富的实务经验,让他的模型既合乎趋势,又能有效落实。创新大师克雷顿?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这样评论摩尔:「他对创新管理的理解,无人能出其右。」摩尔的着作更是各大名校管理学院的必读书籍。
4阶段、5工具,组织与个人的航行指南
综观摩尔所有着作,他的重要概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他修改了「技术采用生命周期」(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提出市场成长4阶段的完整模型。
当全新的事物出现时,多数人都需要时间去学习和接受,「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把使用者依照接受顺序,分为创新者(innovators)、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早期大众(early majority)、晚期大众(late majority)和落伍者(laggards)5类。半个世纪之後,摩尔发现,这个周期无法有效解释实际的状况,便提出新的「鸿沟」观念,弥补过去模型的不足,一手塑造市场发展的完整架构。
摩尔把5类的采用者重新命名,分别为技术狂热者(technology enthusiasts)、高瞻远瞩者(visionaries)、实用主义者(pragmatists)、保守派(conservatives)和吹毛求疵者(skeptics)。技术狂热者和高瞻远瞩者形成「早期市场」,实用主义者和保守派形成「主流市场」,吹毛求疵者是「晚期市场」。高瞻远瞩者和实用主义者的个性差很多,这两种人中间会出现一道深沟,使得整个模型分成「鸿沟」「保龄球道」「龙卷风暴」和「康庄大道」4个重要阶段。企业必须因应不同阶段的特性,采取不同的策略,才能在市场中生存、茁壮,这就是摩尔提出的第一个经典概念。
随时间拉长,采用的累计人数会呈现S型曲线,当大家都采用後,新事物不再新鲜,开始衰退。这个世纪以来,细数柯达(Kodak)、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福特(Ford)、西北航空(Northwest Airlines)、《新闻周刊》(Newsweek)、百视达(Blockbuster)、摩托罗拉(Motorola)和诺基亚(Nokia)的际遇,无论是叱吒风云的企业和伫立百年的长青巨人,都以跌破眼镜的低价脱手,或宣告破产。衰退之快,令人胆战心惊。
因此,摩尔的第二个重要概念,是以5种分析工具,帮助企业在成熟期进行「版图转移」,避免走向风烛残年,重新成为活力四射的少年。
这5项工具分别是品类力(category power)、公司力(company power)、市场力(market power)、产品或服务力(offer power)以及执行力(execution power)。
首先检视你是否处於有发展性的产业(成长品类,如社群媒体);选择你的公司层级(一级公司,如Facebook);接着瞄准要服务的市场(市场区隔,如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再探讨产品或服务本身的竞争力(差异化的产品,如拥有最稳定的系统),最後是组织执行的成效。
也许你的产业和公司方向都正确,但市场选择错误,便可循此改进或发挥。摩尔提醒,5种力量如同一组向量,当方位一致,就能产生综效的魔法,向上冲刺。
包括赛贝斯(Sybase)、奥多比(Adobe)和思科(Cisco)等企业,都曾透过摩尔的分析工具,推出摇撼市场的产品,成为市场领袖。
从个人到组织,不改变就衰退
台湾这一块科技岛,历经30年的高科技产业演进,包括网路、资讯、电子和数位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代工走向品牌,下一步是什麽?摩尔的产业发展逻辑,清楚记载了从过去到未来的发展阶段,是台湾企业借镜的必备模型。
摩尔的论述虽以高科技业出发,但随着科技汇流的时代来临,愈来愈多的产业面临与高科技业相同的成长模式,如电信、零售商务、媒体、音乐、金融服务、新闻和娱乐。
「平衡计分卡」创始者罗伯?柯普朗(Robert S. Kaplan)认为,摩尔理论的适用范围,「从成长快速的高科技产业,到已经成熟、成长缓慢的传统产业,无所不包。」
英特尔(Intel)在1980年代初期,本来以记忆体晶片事业为主,後来义无反顾投入新版图发展微处理器,如今,英特尔是微处理器的代名词。正如摩尔所强调,组织中每个人都要勇於改变,把企业推向新的引爆极限,才能弹射出惊人的能量。
思科执行长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曾说:「市场转型不等人。」市场各阶段不断改变,在阶段走到尽头前,就该着手铺设新路,让环境的变动根本追不上你。你要做的,是开始了解每个阶段该做的事,并在正确的时机协助孕育下一代,以延续组织的生存,及个人职涯的生生不息。(本文由《经理人月刊》授权提供,原文刊登於《经理人月刊》2013年2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