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6年05月號 封面故事

高龄化社会 亚东医院建构全方位照护生活圈

远东人月刊 / 编辑室采访整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高龄(老年)系指65岁以上。当高龄人口达总人口的7%,即迈入「高龄化社会」;若高龄人口达总人口的14%,即迈入「高龄社会」。台湾在1993年已迈入「高龄化社会」,并将在2018年进入「高龄社会」,跻身「老人国」行列。行政院更预估10年後(2026年),每5人中,即有165岁以上的老人,届时每2位成年人必须负担与照护一位高龄人口,可预见未来与高龄化相关的医疗和照护需求势将大增。本期「封面故事」邀请亚东医院林芳郁院长与大家分享,面对银发时代的来临,医疗院所除了具备专业医疗技术,在思维、作法上应有哪些改变与调整。


服务转型 开创高龄照护模式
  对台湾社会来说,高龄化已是现在进行式,此一趋势也逐渐影响政策与产业的发展,不仅政府已着手主导多项远距医疗、穿戴装置、远距疗测的专案,更提出十年长照政策的规划;民间也大举投资在相关的科技研发与设置长照机构、兴建银发住宅等。身为第一线的医疗人员,林芳郁院长当然深刻感受到高龄化带来的改变,以亚东医院为例,高龄的门诊患者已达27%,且多数每一、两个月就需要求诊。这样的转变也促使林院长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过去医疗院所多将重心放在急重症上,未来则必须多考量高龄者的慢性疾病照护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照护模式,如:远距医疗、居家照护、整合友善门诊、巡回门诊、支援机构或电话谘询……等,让高龄者减少奔波就医。」

  此外,有鉴於高龄族群的健康状态不一,林院长认为,未来医疗产业应根据不同的状况,量身打造最适切的服务,「以健康良好者为例,院方可透过疫苗接种、适度提高运动量、健康饮食、菸害防治、定期疾病筛检等作为,帮助民众维持良好健康状态;针对身体轻微异常,但未达慢性病阶段的亚健康族群,则是以正确饮食与运动、调整生活习惯等方式,协助民众调整至健康状态或进行慢性病早期治疗;另外,对於急性期需住院照护的病患,则是以减少死亡、缩短住院天数为目标,待急性照护任务达成後,再由医院协助提升其日常生活功能,让病患顺利回归社区或家庭。至於稳定的慢性病患、长期照护族群……等,亦各有不同的需求,就连疾病末期的病人也是独立的族群,院方必须以善终为目的,提供进一步居家安宁疗护。」可以预期,台湾的医疗服务产业将由医疗服务,发展成全面性的健康照护产业。

体贴入微 打造友善就医环境

  高龄少子时代的来临,正说明「养儿防老」的观念已逐渐式微,林院长观察到,「愈来愈多长者都是自行或由配偶、外籍看护陪同就医,随着就医模式的改变,院方对於银发族就医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重新斟酌和设计。」扩建後的亚东医院,不仅院区环境更加宽敞明亮,在流程及服务上,也力求创新、贴心,更契合高龄者的就医需求。包括:老花眼镜、拐杖等辅助器具的租借,以及符合轮椅高度、提供长者免抽号的「高龄友善柜台」快速服务;还有针对年龄大於88岁的银发族,预留「敬老号」提供优先看诊,更有专属批价柜台、友善志工协助、电子看板与语音叫号及行动缴费车……等服务。其中,行动缴费车是利用亚东医院完整的无线网路,直接至诊区提供银发族或行动不便的民众缴费,将批价柜台行动化。林院长预告,「未来,我们还计画推出全新『病房互动』App,让住院病患与家属可以使用手机查询病患的就医动态、订餐状况、治疗计画、注意事项与缴费等资讯,达到更好的医病沟通。」

  不仅如此,有鉴於高龄族群的疾病模式较为慢性且多元,不能只专注「单一器官」的治疗,必须以全人照护的观点,提供连续性的个案管理服务,因此,亚东医院特别推出整合门诊,着重全人评估与跨科整合治疗,目前已有「糖尿病」、「高血压」、「更年期」整合门诊,并在新院区地下一楼规划全新的「高龄整合门诊」,结合多科医师、社工师、药师与个案管理师,提供全面评估与後续追踪谘询,协助病人与家属了解高龄者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认知力、行动力、社会支持程度与治疗情形,林院长强调,「虽然跨科整合治疗势必拉长每位病患的看诊时间,但这个沟通平台可以让医师们讨论治疗内容,增进效率与品质,并减少重复用药;更重要的是,患者不需为了看诊,三天两头跑医院,一次就可看完所需的科别。」多项贴心措施,充分展现亚东医院建构高龄友善就医环境的决心,也因此於2015年通过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认证,获列「高龄友善医院」,更荣获内政部「友善医疗设施」特优奖。

  提供友善就医环境的同时,为了更进一步服务不便就医的高龄长者,远距医疗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展开。然而,由於医师无法真正看到、触摸到病人,诊断、开方上难免产生争议,加上现阶段法令仍有诸多限制,林院长坦言,「目前仍无法实际执行远距『医疗』,只能先以谘询、监测的模式来协助病患。」

  在远距医疗尚未成熟之前,社区医疗似乎是更可行的方式,林院长指出,「愈来愈多医护人员和志工深入社区,提供长者们日常关怀、宣导卫教资讯,甚至是监测生理数据,在社区中落实健康照护,减少长者往返就医的奔波。」多年来,亚东医院也在板桥地区提供失能者「到宅沐浴」服务、慢性病长者忧郁关怀……等,并实施「老人托付带诊」服务,双薪家庭若无法陪伴残病长者就医时,可先与医院联络,由志工协助接待与带诊,让家属无後顾之忧。

  针对偏远地区,亚东医院甚至提供巡回医疗服务,「我们自2012年承接公部门『偏远地区巡回医疗服务计画』,开始将医疗服务带入资源缺乏的石碇区,医疗团队隔周六下午都会进驻石碇区乌涂里活动中心,就像开设在石碇区的行动诊间,目前已服务2,854人次,深受当地民众支持。」

深入社区 启动健康乐龄生活
  「银发族的『生活』比『治疗』更重要。」林院长深信,「要让高龄者健康老化,享受生活,就必须加强他们的活动力。」因此,亚东医院的服务内容除了治疗疾病,也包含身心灵的照顾与预防保健,「我们与社区发展协会、里长、乐龄学习中心合作,办理多元的健康促进活动,并训练在地志工,协助长者走入社区。」2012~2015年间,亚东医院已办理197场保健谘询(服务13,672人次)、690场健康讲座(服务75,150人次)。除此之外,院方也建构失智者社区照护模式,透过卫教宣导,让民众了解早期失智症的症状,并进行失智症筛检,高风险者亦可藉由电话谘询,转介有关资源。2013~2015年,亚东医院开办瑞龄学堂课程,服务近2,000人次,提供失智长者刺激学习、延缓疾病发生的环境。

  而为了将保健观念推广至每个家庭,亚东医院与远传电信合作推出「Health健康+」云端管理系统,「高龄者常需监控血压、血糖等生理数值,以往这些数据只存在於各纪录表单或医疗院所,病患或家属无法随时掌握,有了『Health健康+』行动APP,便可以互相串联,免除长者每日量测抄写的不便,还能让家属透过网路,共同关心长者的健康。推行至今,吸引许多儿女为家中长辈购买,目前已超过十万人次体验服务,会员累积达14,000多人。」林院长开心的表示。

  不论是院内或社区医疗,面对高龄社会衍生的新服务模式,医院第一个挑战便是人力需求。林院长强调,「老人照护是全面向的,医护人员除了需要广泛的知识与照护技巧,还要具备热情、体力和沟通能力。另外,由於医疗服务连接健康照护时,需要不同领域专业共同合作,因此,跨领域人才也是必要条件之一。」为此,亚东医院持续培育包括:家医科医师、社区护理的护理师、药师、营养师、复健师、社工师……等长期照护团队,并接受卫生福利部长期照护专业人力培训课程,以迎接长照服务法与长照保险法正式上路。而为了向下紮根,亚东医院也与亚东技术学院护理系建教合作,使人才输送无缝接轨。

  另一方面,老人照护的知识探索和辅具研发也是至关重要的议题,「我们除了与元智大学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合作,投入辅具、机器人等相关研发,也密切留意高龄族群的医学知识。过去总认为高龄者应控制饮食和体重,但根据医界的最新研究,BMI小於22的高龄者,死亡率较高;另外,高龄者正常的血压数值其实较年轻人高,过低反而不好。这些资料都有赖医院和学校进一步挖掘,找出正确的数据,才能帮助长者健康生活。」对於医院在银发时代所扮演的角色,林院长充满期待。未来不论在老人照护研究或是社区医疗,亚东医院都将不断强化与地区的连结,造福更多民众,成为银发族最坚实的医疗後盾。



******************************************
回上一页  回单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会喜欢的Recommend

活动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