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號 生活情報
被動收入由主動投資開始
遠東商銀 / 廖冠傑
很多人都在談論被動收入,每天翻開財經專欄,不時會看到斗大標題寫著「存股退休」或是「透過投資累積人生第一桶金」。相信很多人都懷疑:投資真的這麼簡單嗎?靠著存股就能每個月增加被動收入嗎?市面上的金融商品這麼多,如何挑選呢?投資的確不簡單,而且若是沒有投入大筆資金,被動收入是無法養家餬口的,然而投資者對於風險的承受度亦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了解自身風險承受度,再選擇投資工具
舉例而言,王大明的儲蓄習慣為定存,雖然存股領股息是不錯的投資方式,但股價每天上下波動,反而對大明造成極大的壓力。因此,選擇投資工具之前,需先了解自己是相對保守或是相對積極的族群。再者,每個月增加多少被動收入取決於投入的資本,需要「主動」投入資本,才能享有額外的「被動」收入。
透過債券投資增加收入
目前市場上可以投資的商品種類眾多,包括:股票、期貨、選擇權、基金、ETF或結構型商品等,投資什麼商品才能穩定增加被動收入呢?假設大明定存臺幣100萬元,以現行的定存利率計算,一年可領8,000元利息,每月大概可增加700元。換言之,若透過投資,每月平均可增加的收入超過定存利息的收入,就會是不錯的投資。當然,這只是比較每月可增加收入的多寡,並沒有將風險納入考量,透過平衡風險和報酬,才能健康的增加被動式收入。
以大明這類風險趨避的投資者來說,不妨考慮擁有類似定存特性,包括:擁有到期日和穩定配息的商品,例如:客製化結構型商品、目標到期基金及債券。結構型商品較為複雜,目標到期基金雖有「到期不違約,原幣保本」的特質,但若是臨時有資金需求,提早贖回還是有可能要付出贖回費用。相比之下,債券更適合大明。根據過去數據觀察,債券的波動性小於股票,可提供穩定且明確的收入(固定的利息)。以目前美金投資等級短天期債券收益率2.5%計算,每投入臺幣100萬元,每年可領債息25,000元,平均每月可增加2,083元的被動收入,較定存每月多領1,300元。
債券是提供貸款予需要籌集資金的機構(政府和公司),也就是將錢交給發行債券的政府或公司,並在約定的期限內,返還原始的票面金額,期間可獲得定期利息,通常稱為「票息」。債券與股票不同之處在於,投資股票主要是享受公司盈餘成長的成果,但債券投資人只能拿到固定的債息。在企業高度成長階段,股票的獲利會優於債券的配息,但一般人通常難以判斷企業何時走下坡。債券投資人的優勢在於,只要企業不賠錢,就能穩定的拿到利息。另外,買入債券後,不一定要持有至到期,債券也可以在次級市場流通。
善用信用分析工具,降低投資風險
當然,債券不是沒有風險,必須購買有擔保的債券,否則仍有可能無法收回原始投資本金,因此必須了解債務人(發債機構)的信用風險。發債機構就如同借款人,有其借貸的理由,例如:拓展業務規模。就像民眾申請房貸一樣,銀行會評估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是否有其他債務,以此決定可申貸的金額及利率;購買債券時,民眾同樣要了解債券發債的原因,以及發債機構的財務狀況和還款能力。不過,對於沒有投資經驗的民眾來說,解讀財報與分析還款能力並非易事,此時不妨借助有公信力的信評公司。
信評公司會為發債機構進行評級,標示發行機構支付利息及到期償還本金的能力。美國政府債券往往被評為AAA或AA級,即代表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比公司債券更安全。各國發行的債券會因地緣、政治因素、國家GDP成長率或債務佔比而有不同的評級,評級為BBB或更高的債券,被視為投資級債券;而評級低於BBB的債券,則被視為高收益債券。例如,亞馬遜或蘋果等科技巨頭的信評為A~AA等級的投資級債券,違約風險小,購買該公司債券,每年可領取2.5%的利息;至於信評等級為BB的非投資級公司債,則可享受年領6%的債息,若同樣以臺幣100萬元投資在兩種不同等級的債券上,每年獲利將有35,000元的差距。
綜上所述,任何投資都伴隨著風險,投資人必須在收益與風險中找出平衡,才能正確的投資、健康的增加被動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