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21年09月號 生活情報

我的尿液怎麼了? 認識蛋白尿及血尿

亞東醫院腎臟內科 / 吳泓彥醫師

  「醫生!我的尿中有泡泡,是不是腎功能出了問題?」相信很多民眾對於腎泌尿系統疾病有各式迷思,本期邀請亞東醫院醫師為您解析,如何從尿液判斷身體健康狀況。


373M01  一般健康成人每天尿中會排出40至80毫克的蛋白質,最高可達150毫克,一旦尿中蛋白質超過每天150毫克,才是「蛋白尿」。因此,尿中出現泡泡不一定是腎泌尿系統出現狀況,必須透過尿液檢驗才能斷定。

一、蛋白尿分為「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 功能性蛋白尿:通常是暫時性的,在激烈運動、發燒、脫水、使用止痛藥或急性病症等情況下出現;此外,腎泌尿系統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腎盂腎炎等)也常出現蛋白尿,經過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大多能消失。

  姿勢性蛋白尿也是暫時性,與身體的姿勢改變有密切關係,常見於年輕族群。早上剛起床解尿時沒有蛋白尿,經過長時間站立、走路、活動後,蛋白尿便會出現,當平躺一段時間後,蛋白尿又會消失,此為良性的變化。

  •  病理性蛋白尿:腎臟病變引起的持續性蛋白尿,可能是腎臟本身的原發性腎絲球疾病,例如急性或慢性腎絲球腎炎;或是因其他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繼發性腎絲球疾病,例如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腎病變、狼瘡性腎炎等;少數的腎小管疾病乃因蛋白質在腎小管吸收不良引起。此外,白血病或惡性腫瘤產生過量的免疫球蛋白,超過腎臟的最大再吸收量而排出於尿中,也會形成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的檢查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將試紙放入尿液中,依試紙顏色的變化來判定,越多「+」代表尿蛋白的濃度越高,若是微量(+/-)或少量(1+),可再複檢2~3次,且最好是早晨起床第一次解出的尿。若複檢結果是陰性,可能只是暫時的功能性蛋白尿。若複檢持續為陽性或尿蛋白為中高量時,則應安排進一步檢查,例如:尿蛋白定量分析、血液檢查、腎臟超音波或腎臟穿刺切片等,以利準確診斷。

二、血尿分為「肉眼可見的血尿」及「顯微性血尿」

  •  腎絲球性血尿:腎絲球病變引起,包括原發性疾病(如:IgA腎病變)、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風溼免疫疾病)或遺傳性疾病等原因。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或高血壓,可造成慢性腎絲球傷害並導致血尿。此外,劇烈運動也可能造成暫時性血尿,通常發生在運動後1~2小時,也可能持續72小時。至於風溼免疫方面的結締組織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或血管炎等,也常侵犯腎絲球引起血尿;遺傳性疾病也會造成腎絲球性血尿,若腎絲球性血尿合併蛋白尿或腎功能異常,須考慮腎臟穿刺切片作進一步病理診斷。
  •  非腎絲球性血尿:由腎泌尿系統中的傷害出血造成,包括:尿路結石(如:膀胱結石、輸尿管結石、腎結石等)、感染發炎(如: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腎盂腎炎等)、惡性腫瘤(如:膀胱癌、前列腺癌、輸尿管癌、腎癌,以及子宮頸癌、大腸癌等腎泌尿系統周圍器官癌症的侵犯)、尿管置放、多囊腎、腎梗塞、間質性膀胱炎、外傷造成(如:車禍或外力撞擊、近期內曾接受腎泌尿系統之手術等)、凝血功能異常(如:服用抗凝血劑、血友病、白血病、肝硬化、血小板缺乏症等)、化療藥物引起之出血性膀胱炎(如:Cyclophosphamide, Ifosfamide等),以及因癌症接受骨盆腔部位電療後,引起之放射性膀胱炎。
  •  血尿的診斷

  首先,可透過常規的尿液檢驗,配合腎泌尿系統部位的X光與超音波檢查,以及尿液細胞學檢查、血液生化、血清免疫學檢驗,男性則要考慮前列腺部位的檢查。接著再利用注射顯影劑的靜脈腎盂攝影、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造影等方式進行評估。必要時須接受腎臟穿刺切片或膀胱鏡、輸尿管鏡等較為侵入性的檢查。

  泌尿系統感染造成的血尿,經過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後,一般都可獲得改善。若是反覆出現泌尿道感染,則要注意是否尿路結石或尿路結構異常,須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若為腎泌尿系統的惡性腫瘤,應接受完整的評估,再選擇治療方法,某些原發性腎絲球腎炎接受類固醇或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後,會有不錯的療效。至於糖尿病、高血壓、風溼免疫疾病等系統性疾病造成的腎絲球病變,則應針對疾病本身作適當的治療與控制。

  建議民眾定期透過尿液來注意自身的健康,若出現異常且經過詳細檢查後,仍找不到原因,應每3~6個月定期追蹤複查。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