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號 心動時刻
武漢,你好嗎?
武漢遠紡新材料 / 劉曉潔
武漢有句民間俗語「站在黃鶴樓上看翻船」,本意是打趣看熱鬧、事不關己之意。如今回首自2019年12月,武漢因新冠疫情爆發封城,至今影響全球,讓人深刻體會「休戚與共」的真義。
中國大陸於2022年12月疫情全面解封,讓人們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自覺做到「非必要不出門」後,街道再次上演形單影隻的寧靜,與往日人海茫茫形成鮮明的對比,大橋上常見的堵車情形也消失了,令人不勝唏噓。當時隨著武漢遠紡新材料廠內確診人數持續升高,為確保生產穩定運行,部分日班人員及輪班同仁全力以赴支援頂崗,以單人多崗的超負荷作業緩解產線壓力;儲運、警衛隊也在極度缺員的情況下互幫互助,順利完成儲運、門禁管理及高強度防疫工作;全廠同仁在主管們的領導下,各司其責齊心共度難關。
12月對大家來說,是特殊的時間記憶,疫情封控在12月,解封也在12月,從2019年到2022年,新冠影響人們的生活整整三年。晚春,江灘上飛揚的風箏;盛夏,長江上劃行的槳板;初秋,矗立在東湖邊的水杉…這些美好的過往令人懷念,盼望生活回歸正常的心被啟動。
恢復健康之後,重登黃鶴樓,雖然看不到帆船,但是滾滾長江上,武漢長江大橋橫跨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猶如一條正在沉睡的巨龍,彷彿下一刻就會甦醒。站在黃鶴樓上,遠眺長江大橋,想來此刻的武漢人民,已經不是那種「黃鶴樓上看帆船」的玩鬧心態,一場疫情,使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期盼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能早日回到正軌。對於老百姓來說,生活不過是一日三餐,縱然四季更迭,惟願健康平安。
蛇山腳下的戶部巷被譽為「漢味小吃第一巷」,西臨長江,南枕黃鶴樓,清晨六點,伴著芝麻醬噴香夾裹的熱乾麵、鍋裡煎得滋滋冒油的豆皮、簍子裡碼好的一份份準備就著各種鹵水湯汁拿去燙賣的粉麵,還有各式油炸類的炸攤,配上熱氣騰騰的桂花糊或蛋酒…武漢這座名副其實的「早餐之都」,終於逐漸在疫情放開後,以最平凡的煙火氣息重新恢復了生機和活力。
吃早餐在武漢稱為「過早」,而最能代表這座城市、體現武漢人性格的食物當屬武漢熱乾麵。易中天先生曾經在他的《讀城記》中說過,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武漢人,就看他早餐是否吃熱乾麵。熱乾麵製作方式乾淨利索,將鹼水麵條置於熱鍋汆湯數秒後,加入芝麻醬、鹹菜等各色佐料,就著熱氣,立即拌之速食,否則多等一刻,麵條就坨了。不過,一碗熱乾麵品質的好壞,不全然看佐料,而在於麵條本身是否筋道足、有嚼勁。從對熱乾麵的口感偏好,到食用方式,無一不體現武漢人豁達、爽直,又不拖泥帶水的個性。隨著疫情漸漸穩定,街頭排隊等吃熱乾麵的景象又重現了。一碗熱乾麵下肚,最是撫慰人心。武漢人像吞食著熱乾麵一樣,希望快速忘卻疫情帶來的悲痛,又像熱乾麵一樣,汆燙過後,無論怎麼攪拌都仍保有一骨子韌性。
傍晚時分,暗夜來臨,長江大橋上的燈亮了,整座橋猶如一條臥龍,橫跨在長江之上,金碧輝煌,時而出現火車的鳴笛聲,劃破寂靜夜晚的寧靜,那些急於回家的人們會開著車,從長江大橋上架著一陣風,往家裡奔去…不知不覺中,長江大橋與武漢人們的生活有了緊密的關係,只要一出家門,便可以看見長江大橋那雄偉壯觀的身影。
武漢長江大橋樸素而美觀,是中國大陸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樑。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上層為公路橋,在橋面兩側,是鑄有各種飛禽走獸的齊胸欄杆;大橋的兩側是對稱的花板,有孔雀開屏、鯉魚戲蓮、喜鵲鬧梅、玉兔金桂…等,極具民族氣息。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毛主席稱之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描述了大橋的雄偉氣勢及其在南北交通發揮的重要作用。如今橋上車來車往,是熟悉的生活氣息,真是太好了!
武漢又稱「江城」,屬於典型的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冷夏熱,本非宜居的氣候,卻因此培養出武漢人民耐寒、耐高溫的粗獷性格,一種從骨子裡流露出的堅毅。緊挨黃鶴樓,首義路上的紀念館向四方遊客展示武昌起義革命者的英勇無畏。正如這場疫情阻擊戰,已經讓抗疫精神深深烙進這座城市的記憶深處。一念冬來,一念雪落,被雪覆蓋後的江城依舊堅挺恢弘。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如雪,東湖梅園裡,梅花綻放,沁人心脾的暗香飄來,梅樹上掛滿了人們的祈福。時間洗刷萬物,唯獨願望除外,孩子們追逐的歡笑聲響起,皆昭示著苦寒已過。
2023年1月的冬季有些溫暖,不似往年那麼冷冽,彷彿是想用這種溫柔的方式來稀釋這三年疫情帶來的陰霾。熬過漫漫寒冬,春天悄然而至,一切又重新開始,生命之樹將綠。這份期待讓我情不自禁拿起畫筆,畫出心中那棵生機勃勃、迎著朝陽舒展枝葉的健康之樹。
站在黃鶴樓上,讓我對著長江呐喊:武漢很好,會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