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23年11月號 生活情報

聰明控糖 從自我血糖監測做起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 / 張錦煥醫師
播放语音

  美國家庭醫學會建議,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應擁有自已的血糖機,透過自我血糖監測,隨時掌握飲食、身體活動和藥物對於血糖的影響,穩定控制血糖。不過,不少糖友由於怕痛、怕麻煩、沒時間、血糖試紙很貴等因素,對此有些抗拒,或是只固定檢驗某一餐的血糖,甚至認為,既然已經每三個月抽血檢驗糖化血色素(HbA1C),就不用再做血糖監測。殊不知,正確掌握驗血糖的知識與方法,才能改善血糖控制不良的情況。


3992801

什麼是糖化血色素(HbA1C)?可否取代自我血糖監測?

  血中葡萄糖附著在紅血球的血紅素成分時,會發生糖化作用,即是「糖化血色素(HbA1c)」,若血糖愈高,糖化作用越多,糖化血色素的濃度就愈高。

  紅血球的壽命為90~120天,因此糖化血色素的數值主要反映身體近3個月左右的血糖平均值,是臨床上常用來追蹤病人血糖控制狀況的指標之一,但它無法顯示血糖波動或出現高低血糖之情況。事實上,同樣的糖化血色素也會有不同的血糖變化,而血糖波動過大正是導致糖尿病併發症的原因之一,因此定期自我監測血糖相當重要。

 

成人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標

  依據2022年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建議,成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目標包括:飯前血糖80~130mg/dl、飯後2小時血糖80~160mg/dl,以及糖化血色素應低於7.0%。同時,應考慮患者的年齡、低血糖的風險、糖尿病的病程時間,以及共病疾病之嚴重程度等,設定個別的血糖控制目標。

  近年醫界積極提倡「聰明就醫(Choosing Wisely)」的觀念,希望大家能正確選擇有助於疾病診斷及治療的檢查或處置,減少浪費低效益或無效的醫療資源。因此,關於自我血糖監測,患者應審慎思考:需要自我監測血糖嗎?它能帶來哪些好處?有何風險?是否有其他更簡單安全的方式?如果不做會有什麼後果?需要多少費用?了解相關資訊後,再決定處置方式。

 

自我血糖監測的意義

  每一次測量的血糖值都有其意義,醫師可依照血糖數值來調整或評估治療的效果(例如:飲食、運動、胰島素、抗糖尿病藥、壓力管理等),患者也能藉此了解哪些食物會引發血糖上升,並觀察飯後散步、做家事,與吃飽坐著看電視、滑手機的血糖數值變化,藉由修正生活型態與調整藥物,讓血糖盡可能接近目標值。

 

自我血糖監測的時機

  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建議,自我血糖監測的時機包括:「使用胰島素」、「禁食的狀態」、「運動前」、「懷疑低血糖時」、「治療低血糖的過程(直到血糖正常為止)」,以及「駕駛/執行關鍵任務之前與期間」。

 

自我血糖監測時間和頻率

  自我血糖監測的操作時間、頻率因人而異,主要取決於糖尿病的類型、治療處方、低血糖風險,以及血糖控制是否達標。

3993002v2

(資料來源:2020糖尿病衛教核心教材)

  然而,患者若只是監測血糖而未採取任何行動,仍無法產生助益,必須根據血糖值採取相應措施。例如:飯後血糖飆升至300mg/dL,應檢視是否誤食警戒食品,避免下次攝取同類食物;若血糖太低,則須儘快進食,找出原因加以修正。此外,所有血糖值都必須記錄下來,以便與醫療團隊討論是否需要調整藥物、飲食及生活型態等,如此一來,血糖就能控制得愈來愈好,身體也會更健康、有活力。

 

自我血糖監測注意事項

  倘若人為操作不當、採血量過多或不足,甚至是試紙過期、受潮、被酒精污染,都可能影響血糖值準確性,因此建議大家反覆練習,並且勤洗手、用酒精消毒,每次測試都應使用新的採血針,以預防感染。

 

結論

  糖尿病是非常複雜的慢性疾病,唯有控制飲食、適度運動,再搭配藥物治療,做好自我血糖監測,管理好血糖,並定期追蹤、接受併發症篩檢,才是延緩與避免併發症的不二法門。

 

*張錦煥醫師的專長包括:糖尿病及相關併發症、高血脂症、尿酸代謝異常、甲狀腺疾病、副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腦下垂體疾病等。https://www.femh.org.tw/section/sectionDetail2?CID=0203&&DoctorID=91074

#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