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號 生活情报
聪明控糖 从自我血糖监测做起
亚东医院新陈代谢科 / 张锦焕医师
美国家庭医学会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拥有自已的血糖机,透过自我血糖监测,随时掌握饮食、身体活动和药物对于血糖的影响,稳定控制血糖。不过,不少糖友由于怕痛、怕麻烦、没时间、血糖试纸很贵等因素,对此有些抗拒,或是只固定检验某一餐的血糖,甚至认为,既然已经每三个月抽血检验糖化血色素(HbA1C),就不用再做血糖监测。殊不知,正确掌握验血糖的知识与方法,才能改善血糖控制不良的情况。
什么是糖化血色素(HbA1C)?可否取代自我血糖监测?
血中葡萄糖附着在红血球的血红素成分时,会发生糖化作用,即是「糖化血色素(HbA1c)」,若血糖愈高,糖化作用越多,糖化血色素的浓度就愈高。
红血球的寿命为90~120天,因此糖化血色素的数值主要反映身体近3个月左右的血糖平均值,是临床上常用来追踪病人血糖控制状况的指标之一,但它无法显示血糖波动或出现高低血糖之情况。事实上,同样的糖化血色素也会有不同的血糖变化,而血糖波动过大正是导致糖尿病併发症的原因之一,因此定期自我监测血糖相当重要。
成人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依据2022年中华民国糖尿病学会建议,成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目标包括:饭前血糖80~130mg/dl、饭后2小时血糖80~160mg/dl,以及糖化血色素应低于7.0%。同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低血糖的风险、糖尿病的病程时间,以及共病疾病之严重程度等,设定个别的血糖控制目标。
近年医界积极提倡「聪明就医(Choosing Wisely)」的观念,希望大家能正确选择有助于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检查或处置,减少浪费低效益或无效的医疗资源。因此,关于自我血糖监测,患者应审慎思考:需要自我监测血糖吗?它能带来哪些好处?有何风险?是否有其他更简单安全的方式?如果不做会有什么后果?需要多少费用?了解相关资讯后,再决定处置方式。
自我血糖监测的意义
每一次测量的血糖值都有其意义,医师可依照血糖数值来调整或评估治疗的效果(例如:饮食、运动、胰岛素、抗糖尿病药、压力管理等),患者也能藉此了解哪些食物会引发血糖上升,并观察饭后散步、做家事,与吃饱坐着看电视、滑手机的血糖数值变化,藉由修正生活型态与调整药物,让血糖尽可能接近目标值。
自我血糖监测的时机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建议,自我血糖监测的时机包括:「使用胰岛素」、「禁食的状态」、「运动前」、「怀疑低血糖时」、「治疗低血糖的过程(直到血糖正常为止)」,以及「驾驶/执行关键任务之前与期间」。
自我血糖监测时间和频率
自我血糖监测的操作时间、频率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糖尿病的类型、治疗处方、低血糖风险,以及血糖控制是否达标。
(资料来源:2020糖尿病卫教核心教材)
然而,患者若只是监测血糖而未採取任何行动,仍无法产生助益,必须根据血糖值採取相应措施。例如:饭后血糖飙升至300mg/dL,应检视是否误食警戒食品,避免下次摄取同类食物;若血糖太低,则须尽快进食,找出原因加以修正。此外,所有血糖值都必须记录下来,以便与医疗团队讨论是否需要调整药物、饮食及生活型态等,如此一来,血糖就能控制得愈来愈好,身体也会更健康、有活力。
自我血糖监测注意事项
倘若人为操作不当、採血量过多或不足,甚至是试纸过期、受潮、被酒精污染,都可能影响血糖值准确性,因此建议大家反覆练习,并且勤洗手、用酒精消毒,每次测试都应使用新的採血针,以预防感染。
结论
糖尿病是非常复杂的慢性疾病,唯有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再搭配药物治疗,做好自我血糖监测,管理好血糖,并定期追踪、接受併发症筛检,才是延缓与避免併发症的不二法门。
*张锦焕医师的专长包括:糖尿病及相关併发症、高血脂症、尿酸代谢异常、甲状腺疾病、副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脑下垂体疾病等。https://www.femh.org.tw/section/sectionDetail2?CID=0203&&DoctorID=91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