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24年11月號 生活情報

比遺失更可怕--揭開手機資安的真相

遠東新世紀 / 簡筠茹
播放语音

  手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一旦遺失,除了損失金錢,影響更多的恐怕是個資外流風險。本期「資訊網」從電影《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帶您了解手機資安為何不容忽視,以及平時應如何加強防範。


一機在手,天下我有

4113001

  請試著回想您的一天如何度過?清晨,被手機的鬧鐘喚醒,並順勢檢查未讀的訊息或快速瀏覽新聞;接著查詢天氣,決定當天的穿著;出門時,開啟導航,避開堵塞的交通路段;中午點完餐,拿起手機用電子支付結帳,省去找現金的麻煩;趁著短暫的休息時間,流覽社交平臺,查看朋友的動態或回覆訊息;下班途中,用手機播放音樂,並打開外送平臺訂晚餐;睡前,再次拿起手機,檢查翌日的行程,同時設好鬧鐘,為明天的生活預做準備。

 

機不在手,魂都沒有

  這部集合鬧鐘、導航、支付、娛樂等功能的小巧裝置,顯然已不僅是通訊工具,甚至成為個人的行動辦公室,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的生活也不知不覺遭到它綁架,只要沒帶手機,就會感到慌張。正因如此,更容易忽略其潛在的資安風險:每天高頻率地使用手機,其實是將個人的隱私與數據暴露在各種潛在威脅之中。遺失手機可能引發的危機,比您想像得更大。

 

手機出走,唯有憂愁

  2023年上映的韓國電影《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正是以手機對使用者的影響為主題。女主角娜美是個普通的上班族,卻因為弄丟手機,遭到駭客將間諜軟體植入其中,複製並竊取手機裡的資訊,在背後操縱她的生活,甚至利用社交工程技巧,向她父親發送一個看似能追蹤女兒行蹤的間諜軟體。

  這類攻擊在現實中並非罕見,駭客利用惡意軟體即可入侵任何人的手機,竊取個資、監控使用行為。近年隨著技術的進步,變得更精緻化,例如:假冒技術支援、銀行客服或deepfake,騙取使用者的信任後,展開惡意操作。

  手機記錄了大量的個人敏感資訊,包含:社交帳戶、銀行帳戶、公司機密、通訊錄…等,一旦落入不法分子的手中,就能藉此進行身份盜竊、詐騙,個人生活更可能如電影劇情,受到歹徒監控,不可不防。

 

危機有跡可循

  此部電影十分發人深省,提醒大家應反思手機遺失的資安風險,進而重視如何防範威脅。在電影中,娜美雖然落入駭客的陷阱,但過程中其實曾有幾次機會能提前察覺手機正被不當監控。例如:手機耗電速度異常加快、無緣無故發熱…等,都是被植入間諜軟體或惡意應用的徵兆,因為程式不斷運行,會消耗巨額電量與數據,導致手機比平常更快沒電或發熱。除此之外,不明來源的訊息、不熟悉的通知,或數據使用量突然增加,皆是駭客入侵的徵兆,呼籲大家保持警惕,避免成為手機監控的受害者。

 

資訊保護意識的重要性

  電影同時反映出一個關鍵問題--大多數人對手機安全的意識仍顯不足。娜美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讓手機遭到駭客安裝間諜軟體,這可能也是很多人會犯下的錯誤。因此,提升自身的資訊保護意識至關重要。以下是幾個實用的資安建議:

  1.強化裝置安全設定:設定強密碼或生物識別功能(如指紋、臉部辨識),開啟遠端定位及刪除功能,以便在手機遺失後,能夠迅速定位或抹除資料。

  2.防範間諜軟體與惡意應用:確保只從官方應用商店下載App,並檢查App所需的權限。定期檢查手機中的App,刪除不熟悉或可疑的項目。

  3.社交工程防護:不輕易相信來路不明的技術支援電話、電子郵件或簡訊,遇到疑似詐騙的情況,應立即聯繫官方客服查證。

  4.定期備份與加密:養成定期備份手機資料的習慣,並加密重要檔案,如此一來,即使手機遺失或被竊,資料也不會輕易外洩。

 

寫在結局之後

  在數位世界裡,手機就像潘朵拉的盒子,蘊藏無限可能,同時也伴隨著看不見的風險。電影《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透過戲劇情節,提醒使用者必須時刻保持警覺,培養良好的數位安全習慣,方能輕鬆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亦能有效保護自身免受網路威脅。雖然現實生活中,不一定會出現電影中的驚險情節,但有能力主導自己的數位安全,是現代人應追求的共同目標。

 

*圖片來源:freepik

#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