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號 生活情報
薄型電視大評比──液晶和電漿誰最省電?
鼎鼎企管 / 唐金輝
目前薄型電視主要係指液晶(LCD)電視和電漿(PDP)電視,和傳統顯像管(CRT)電視相比,薄型電視具有高清晰度顯像、色彩更豐富、使用壽命更長、外形輕薄美觀、節省空間和低輻射的優點,因此,隨著薄型電視技術的不斷革新和成本不斷降低,勢將成為以後消費者的首選。然而,薄型電視不斷推陳出新,越來越大的螢幕,越來越高的解析度,更加穩定的性能以及越來越低的價格背後,又有多少是真正健康、環保、節能的電視呢?
液晶電視
液晶面板是以液晶材料為基本組件,由於液晶係介於固態和液態之間,不但具有固態晶體光學特性,又有液態流動特性。當通電時,液晶排列變得有秩序,使光線容易通過;不通電時排列混亂,阻止光線通過。
既然液晶本身不會顯色和發光,那麼液晶螢幕上的圖像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其實液晶面板是被動式顯示器件,自己無法發光,只能通過光源的照射顯示圖像。目前絕大多數液晶電視採用冷陰極螢光管作為背光光源。冷陰極螢光燈管內充滿惰性氣體和微量水銀,並在玻璃管內壁塗有螢光粉,當加高電壓到管兩端的電極上時,兩極便開始放電,水銀會因電子或充入的惰性氣體的原子等相互碰撞而被激活,發出紫外線,紫外線再激活螢光粉發光。經過 不斷的改良,目前冷陰極螢光管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其使用壽命長,在亮度、節電性等方面性能優異。
液晶的圖像是依靠液晶板背面的燈管透過液晶板形成圖像,亮度一直是困擾液晶電視的一個大問題,提高亮度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提高液晶板的光通過率,但這是有其極限的。二是採用多支燈管的技術,使亮度大大提高,在相同的參數下,液晶的明亮度效果較好一些。不過也會造成另一個問題,更多的冷陰極螢光管意味著功率消耗增大,特別是大螢幕的液晶電視,通常需要數十根冷陰極螢光管,這勢必增加功率。21英寸液晶電視功率為40W左 右,30英寸為120W左右,尺寸越大功耗就越高。
電漿電視
電漿電視的原理則是由無數個微型的發光燈泡組成,電漿顯示器的發光原理很接近我們熟悉的日光燈,不同的是,電極代替燈絲製造電場,惰性氣體代替水銀,上下兩層玻璃基板代替日光燈管壁。
當電極通電後,兩電極間電子逸出形成電流,將惰性氣體激發為電漿狀態,電漿狀態的惰性氣體與電子碰撞產生紫外線,紫外線激發紅、綠、藍三種螢光粉發光,從而產生相應的顏色。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電漿電視與液晶電視在發光方式上的不同。電漿電視採用主動發光的方式,其每一個小的像素都在發光,雖然每個微型的發光燈泡所消耗的功耗很低,但許多微型的發光燈泡集合在一起功耗也是很大的。當惰性氣體激發為電漿狀態是需要吸收能量的,再加上惰性氣體與電子碰撞激發產生紫外線這一過程中,不免要產生熱量,而這些熱量沒有被顯示過程所利用,白白散失掉了,這也增加了電漿電視的功率。
與液晶電視相同的是,隨著螢幕的增大,電漿電視的功率也增大,只不過增加的是微型的發光燈泡,而不是冷陰極螢光管。電漿電視耗電量大,素有高能王之稱,有些在夏天甚至像烤爐,不過隨著近年來電漿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這方面已經有很大的改善。
液晶電視vs.電漿電視
液晶電視和電漿電視究竟哪一個耗電量大?如果液晶和電漿的螢幕都顯示白色,讓同樣的小像素都發光達到峰值,且同樣為42英寸電視,這時電漿電視的耗電量就比較大。因為液晶電視是被動發光,後面有一個背光,液晶板打開以後,後面都是冷陰極螢光管,那是常亮的,通過改變刺激液晶的電壓值就可以控制最後出現的光線強度與色彩,並進而在液晶面板上變化出不同深淺的顏色組合,因此,功率不會因為顯示的效果而改變。
而電漿電視是主動發光,每一個小的像素都在發光,其功率和發光次數、亮度等有關,在全白的情況下,每一個電漿顯示單元都達到了峰值,此時電漿電視耗電比液晶電視高。但是電視的圖像有白有黑,在黑的畫面上不發光,這時候耗電量就只有全白的30%~40%。均衡考慮,在實際操作中,聚焦在某一個時段,松下和夏普曾經做過耗電量的比較,兩者基本上差不多;有時電漿電視還略微省電一些。而在耗電峰值的時候,電漿電視的耗電要多一些。但是從動態的角度講,電漿電視的耗電不一定比液晶電視高。
37英寸液晶電視耗電量為199瓦,電漿電視為370瓦,從這個側面看出,似乎液晶電視在與電漿電視的交鋒中佔了上風。
通過多年來的改進,PDP的發光效率已從早期的1.2Lm/W 上升到前兩年的1.8Lm/W,進而到現在的2.5Lm/W,使得42寸PDP的功耗從400多瓦降到了200多瓦,目標是要把發光效率提高到5Lm/W,使42寸PDP的功耗降到100多瓦。液晶電視螢光燈管的發光效率在30~100Lm/W,大螢幕液晶電視的CCFL背光燈管的發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