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07年10月號 樂活職人

由中國時報改版談媒體溝通策略

遠東集團零售系統總管理處 / 戎撫天

  中國時報於八月二十一日改版,八月二十日該報一版以半版篇幅,刊登了一張大照片,畫面是揉成一團的中國時報,標題是「The End-57歲的中國時報今天結束。明天再見」,許多人看了,以為中國時報要停刊了。

  事實上,中國時報只是改版,竟不惜以揉成一團的舊版面做宣告,可見破釜沉舟的決心。

  次日中國時報版面果然令人驚艷,全彩印刷、大圖片、大標題、更娟秀的標題字型、更清爽的版面設計,內容也更具有話題性,看出時報勵精圖治的決心。不過,一向以「質」取勝的時報,改採「蘋果化」政策,是不是聰明的市場策略呢?

  當然,時報確實需要勵精圖治。最近一年所有報紙發行量調查,都顯示其發行規模已屈居自由、蘋果、聯合之後。不過由於時報集團近年已完成大媒體佈局,由報紙、雜誌平面媒體,跨足網路、有線電視、無線電視領域,中視星光大道節目爆紅,更顯示了時報集團跨媒體經營的議題設定威力,跨媒體綜效的潛力值得期待。

  報紙賠錢是全球的趨勢,不過,美國媒體大亨梅鐸以五十億美元收購了華爾街日報母集團道瓊公司,又顯示了報紙的價值。梅鐸已擁有全美最具規模的媒體集團,從平面媒體到有線、無線電視,去年又積極轉型為網路媒體集團,現再以天價併購華爾街日報,梅鐸告訴世人:「Web 2.0時代,媒體內容製作雖然幾乎沒有門檻,但專業的好內容,價值更高。」

  Web 2.0網路時代,媒體的「量」不是問題,只要內容夠勁爆、夠聳動,幾乎任何人都可以透過網路,在很短的時間創造很大的流量。但從行銷的角度來看,這種流量究竟有多少價值?有多少影響力?這可能是更重要的問題。

  就行銷而言,媒體是溝通工具,透過媒體曝光可以與消費者溝通,達成行銷目的。所以對媒體採購人員而言,進入Web 2.0時代,更應該掌握的不是媒體的曝光「量」,而是「受眾目標」。精明的媒體採購人員應該用最少的成本找到最大的目標市場。

  學傳播的人都聽過一個故事,紐約有一份很好的「質報」──紐約時報,還有一份訴諸社會中低階層的「量報」──紐約郵報,郵報的發行量往往是時報的五倍到十倍以上,但郵報絕對搶不到時報的廣告。以台灣的市場為例,SOGO百貨絕對只在紐約時報刊廣告;紐約郵報則只能找萬華或五分埔成衣廠商登廣告。SOGO百貨與五分埔提供媒體的價值與利潤,當然不可相提並論。

  台灣報紙因長期戒嚴實施報禁關係,市場區隔並不明顯,但雜誌的市場區隔已非常明確,暫不論壹週刊與天下雜誌,讀者群迥然不同,商業週刊與天下雜誌都是財經類雜誌,但讀者群也有很大的差異,媒體採購人員應該深入分析,才能做最精準的採購。

  近兩年,台灣報紙市場已逐漸走向區隔化,譬如蘋果日報的讀者結構與自由時報及聯合、中時已有所不同。經濟日報與工商時報發行量大約只有蘋果的五分之一,但對社會菁英階層的影響力一定超過蘋果,少男少女的行銷計畫則應該透過蘋果會比較有效。同樣道理,當我們評估媒體報導的風險度時,也需要分析媒體的讀者結構,有的報紙或雜誌發行量雖大,但對政治、經濟等嚴肅議題完全沒有影響力,對其報導一笑置之即可,但同樣的內容如果出現在有影響力的媒體,它的發行量雖然較小,但必須嚴肅處理,否則後禍無窮。

.............................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