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01年12月號 領航者的話

兩岸商機──下一個十年財富願景

/ 徐旭東
  兩岸近三十年來的經濟成長率出現彼長我消的態勢,台灣經濟成長率由70年代的平均10%降到90年代的6%;反觀中國大陸卻由7%成長至將近10%。依據IMF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GDP佔全球比重在去年為3.4%,正式超越義大利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這樣的進步,與他們的經濟體制的改變有很大的關係,一直以來,他們都是計畫性經濟,如今出現了自由化經濟,為市場加入了活力與刺激,但我們若樂觀假設大陸未來每年仍舊維持7%的經濟成長,而其他國家零成長的條件下,中國大陸最少也要九年以後方能擠身前三大經濟體,因此,雖然大陸成長快速,但我們也毋需過度將其膨脹,應持平來分析。   有人用「全球最後一塊肥肉」形容大陸市場,從1979年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外資對於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推力,從2001年前三季外商投資金額及增幅比例來看,中國大陸為332億美元,增幅達20.7%,而台灣則只有41億美元,下降了28.3%。因此,若要預測未來十年大陸能否持續高速發展的重要關鍵之一,就是外資的動向,而以下五項因素是我認為全球企業一窩蜂擁向中國大陸的主要原因。   一、充足且廉價的勞動力   二、廣大的內銷市場   三、漸次開放的市場   四、基礎設施及行政效率佳   五、羊群效應(Herd Instinct)   然而,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仍有它的隱憂,首先是下崗失業員工的大幅增加,其背後所可能衍生出來的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其二是目前大陸的金融機構放款壞帳比例高得驚人,若一旦經濟無法持續成長,則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其三是在加入WTO後,中國與國際的接軌將會更密切,Butterfly Effect勢必將更為明顯,最後則是人治與法治系統的對抗與轉移。   而隨著中國大陸加入WTO,對現有產業有利者包括:紡織業、玩具業、製鞋業、成衣業與機械業,至於外資可介入之產業則包括:通訊業、零售業、物流業、金融服務業與精密加工業等。我相信,至少在未來的十年中,大陸發展的主軸仍會是製造業,當然在製造業大幅成長的同時,也會帶動服務業興起。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未來10年台灣的經濟發展如何。短期內台灣要回到以往5%~10%以上的高度經濟成長,將會十分困難,我們所面對的挑戰包括:   一、全球化?空洞化?   二、勞動及環保成本的上揚   三、來自區域經濟體的競爭   四、資金、人才及技術移動成本下降   五、自由開放的社會   其中,全球化是不是等同於空洞化呢?我想,這完全取決於企業和個人在面對競爭環境不利時所採取的心態及做為而定,以台灣為例,當70、80年代風光一時的成衣、製鞋、製傘等業都外移後,填補這個空洞的是什麼?就是電子業、資訊業;而我們所屬的遠東集團也是如此,雖然我們將工廠等生產單位外移到東南亞、大陸去,但管理體系、規劃和訓練機構,還是都根留在台灣,所以我絕對不能認同所謂全球化就會導致空洞化的說法。   有人說,我們最近逐漸失去製造競爭優勢的產業就是資訊硬體產業,從1999年到2000年全球資訊硬體產業產值成長率來比較,中國大陸成長了38.4%,而台灣只成長了9.8%,看起來似乎較中國大陸差了許多,但若我們再回頭看看美國,他們的成長率也只有4.0%,可見台灣已經不算差的了,是中國大陸他們原來的基準比較低,所以從數據上看來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我們由三大產業(服務業、農業、工業)佔國內生產毛額比重的分析表不難看出,從1952年以來,我們的產業結構正逐漸轉型,工業與服務業所佔的比例逐年升高,而農業則不斷萎縮,到2000年時,服務業佔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已經到了將近七成,因此我們可以確定未來帶動台灣經濟繁榮的主流產業一定是服務業。   正因為遠東集團體察到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主流在服務業,因此我們新世紀的事業版圖中涵蓋了通訊事業──遠傳電信、速博、遠銀、大聯,以及新一代結合休閒與零售事業的遠東百貨FE21。不過,這並不表示集團內的傳統產業就面臨了問題,事實上,我們的傳統產業一直以大陸、東南亞等地為主要市場,在大陸加入了WTO之後,我們的化纖、紡織、水泥等傳統產業也勢必出現更好的契機。   在分別看完我對於中國大陸與台灣未來十年的經濟發展之後,我想在此說明,就像世界不會停止轉動一樣,我認為中國大陸也不會因為台灣商人不投資而經濟不成長,未來台灣與中國大陸在經貿上的關係應該是處於既競爭又合作的態勢,以達成兩岸的雙贏。(本文為徐董事長旭東於遠東大聯舉辦的「快樂工作、聰明理財」系列講座之演講內容彙整) .............................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