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6年04月號 封面故事

走向高值化 東聯化學轉型競變

遠東人月刊 / 編輯室輯

  油價下跌、景氣低迷……一連串的不利因素,使石化業的經營環境更加艱鉅。然而,愈是身處困境,愈需要應變的能力,東聯化學無懼於全球景氣陰霾與產業結構變化的衝擊,堅定邁開轉型的步伐,無論營運架構、產品研發或新科技的應用,都做足準備,全力開創石化產業新契機。


多元發展 新品入列
  東聯化學的產品線以乙烯為原料,製造環氧乙烷(EO),往下延伸再生產多項產品,主要為「乙二醇」(EG),約佔總營收的七成,是東聯的主要獲利來源。然而,隨著大環境不斷變動,乙二醇(EG)面臨中國大陸、中東,甚至是全球原料的激烈競爭,東聯化學蔡錫津總經理坦言,「在石化產業鏈中,東聯屬於中游的石化公司,因此當產業景氣不佳時,過於單一的產品將嚴重影響企業獲利,而這也促使東聯必須積極再造,轉型成為更具競爭力與產品多元化的公司。」

  其實,早在7~8年前,東聯已朝產品多元化之路邁進,前後陸續加入碳酸乙烯酯(EC)、環氧乙烷衍生物(EOD)等產品,2013年因環氧乙烷(EO)產量不足,無法達到獲利目標。東聯啟動環氧乙烷(EO)及乙二醇(EG)再去瓶頸工程,並於2015年2月順利完工,將環氧乙烷(EO)的年產能由24萬噸提升至36萬噸,為週邊衍生產品開創更大的成長空間,另方面,也大幅提升了乙二醇(EG)產品的競爭力。

  除了增加產能,蔡總經理也認為,關注單一原料產品的發展之外,應該追求更多元的發展。未來東聯將新增環氧丙烷(PO)的生產線的開發,讓產品更多元、更環保,也更貼近下游聚酯(PU)、塑化產品的需求。不僅如此,近年東聯也積極開發碳酸乙烯酯(EC)產品,並回收環氧乙烷(EO)製程產生之二氧化碳CO2作為原料,希望將CO2的回收提升至80%~90%,屆時東聯可望成為臺灣最大的工業級、食品級和電子級CO2供應廠家,不但節能減碳,還能將CO2轉化為公司的產品。蔡總經理更期許,「以三年為目標,我們希望將東聯從原本主力生產環氧乙烷(EO)的公司,擴大成為以環氧乙烷(EO)、環氧丙烷(PO)和CO2為核心原料的多角化公司。」

  新元素的創新結合,有賴強大的研發技術,為此,東聯延攬國內外專家共組研發團隊,積極著手CO2衍生新化學技術、環氧乙烷(EO)/環氧丙烷(PO)多元配比技術,以及特殊分子結構催化技術的研發,全力發展高端環保材料,為企業創造更多差異化、獨家、高值的產品。

  規劃下游新產品的開發之餘,蔡總經理也希望尋求更穩定的原料來源,因此進一步研擬投資原料工廠,「東聯在中國揚州與臺灣林園各有一座40萬噸與36萬噸的環氧乙烷(EO)廠,未來將逐步提升兩個工廠的產量,與原料工廠銜接,並將乙二醇(EG)的生產與天然氣結合,用物美價廉、具環保效益的原料來製作,其他較高級的原料則用來發展更高附加價值的產品。」

科技加持 內外整合
  過去東聯以乙二醇(EG)為主力產品,客戶端也相對單純,不過在多角化經營後,情況勢必有所改變,客戶數可能增加10倍,甚至百倍,屆時無論服務或銷售,對東聯團隊來說,都將是全新的挑戰,也更需要有效的資訊整合。為此,蔡總經理特別與遠傳合作建置商業智慧(BI)系統,著手大數據分析,「我們需要整合內部資訊與外部客戶,包括競爭對手、目標客戶、市場趨勢,以及產品品質需求、終端應用和銷售通路等訊息,都必須取得全面性的分析,以確保產品更貼近User的需求。」未來2~3年內,東聯不僅將從傳統化學公司,轉型為高技術價值公司,對於下游客戶乃至於整體環境都將有更大的貢獻。
  

五年計畫 永續成長
  東聯林園廠已於2015年完成擴建,蔡總經理希望今年能將揚州和林園廠環氧乙烷衍生物(EOD)的產能向上提升1倍,使環氧乙烷(EO)的使用極大化,讓集團石化體系在今年達到200億的規模;未來,東聯也將持續發展環氧丙烷(PO)製程技術,擁有屬於自己的環氧丙烷(PO)資產及觸媒,乙二醇(EG)的獲利能夠維持在3~4成,衍生性特化品則提升至6~7成,徹底改變東聯的獲利結構,是東聯的願景。2017~2018年,東聯可望邁向300億規模;至2020年,除了具備東聯自有的製程技術外,另連結低價能源原料,再將東聯推升至400億的規模。
  
  東聯的轉型再造已正式啟航,以原有乙二醇(EG)產品為基礎,在特用化學與環保材料領域衝刺,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可為客戶提供更有用的產品,並成為更具競爭力的石化典範。



******************************************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