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號 生活情报
这里酸、那里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找上门了吗?
亚东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 / 张婷惠医师
「医师,我常常这里酸、那里痛,是不是得了风湿啊?」其实关节酸痛是常见的症状,有些只是关节退化,有些却是更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究竟该如何辨识?本期「保健网」有请专业医师来解答。
何谓「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发炎性的多发性关节炎,所谓的「慢性」,就是需要长期吃药控制,然而大部分病人在发病初期,往往难以相信与接受,关节炎也是需要长期吃药的疾病。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最重要的依据,是关节附近滑膜软组织因为发炎造成的肿胀,而非单纯的疼痛。患者通常关节反覆肿痛了一、两个月,才辗转来到风湿科就医。类风湿性关节炎侵犯的关节部位,也许一开始比较少,最後常达到五个关节以上,诊断时,以手部关节评估为主,手指、手掌、手腕有七成以上,也会侵犯肩膀、膝盖脚踝等关节。虽然可能发生在男女老少身上,但以中年女性为多,若是没有积极就诊或用药,除了影响工作和生活外,更可能进展到破坏骨头、关节变形,甚至残障。
如何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为了及早遏止病情,并有效治疗,美国风湿病医学会和欧洲风湿病联盟於2010年提出新的分类标准(详见表一),评估「受侵犯之关节」、「血清学」、「急性发炎指标」、「症状出现多久」等四个项目所得到的综合分数,以诊断哪些病人将发展成类风湿性关节炎,若积分达到6分以上,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原则上,小关节发炎的数目愈多、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阳性或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阳性、发炎指标升高或症状持续超过六周,就愈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至於其他自体免疫疾病如:乾燥症、红斑性狼疮或者手部的退化性关节炎等,也可能以慢性好发於手的关节炎表现,尤其是手部的退化性关节炎,通常侵犯手部最远端的指间关节,虽然常会变形,然而不太会有软组织的肿胀,一般而言,触诊只有皮包骨的感觉,因此要特别注意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区分。诊断时,除了关节的触诊以外,在临床上如有疑虑,也会抽血检验,应注意类风湿因子有时会出现假阳性,须配合关节症状由医师判读。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确立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後,及早接受药物治疗,是阻止关节破坏变形的不二法门。医师通常会视关节炎的严重度,还有患者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病,给予不同的治疗,可能包括:消炎止痛药、类固醇、传统免疫调节药物(或称抗风湿药物),以及近年新发展的生物制剂(标靶治疗)。传统抗风湿药物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药效较慢,常常需要一、两个月以上才看得出成果;而有些病情严重者,就算合用两三种传统药物仍无法有效控制,此时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
所谓生物制剂是针对发炎反应中异常的免疫机转,虽然以生物科技制造出来的「标靶治疗」效果较迅速,代谢上的副作用也相对较少,但是仍要注意感染的风险。另外,因为生物制剂所费不赀,需使用传统抗风湿药物或类固醇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以上,健保才会给付。
就医小叮咛
不论使用哪些药物治疗,最重要的还是与医师配合、讨论、掌握自身病情;因为类风湿关节炎目前无法根治,只能控制,因此医病之间配合追踪和用药,才能达到最好的病情控制。此外,亚东医院的免疫风湿疾病支持团体「丰勉之友」,除了推广正确的就医观念,也提供病友交流的机会。有时病友的现身说法、心情分享,胜过医师的千言万语,希望病友们在控制疾病的漫漫长路上,能与医师及其他病友们互相携手前进,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