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號 心动时刻
实事求是,就事论事——曾国藩的处世与做事
远鼎实业(上海) / 刘祖亮
同光中兴的功臣中,曾国藩恐怕是最「憨厚」的一个,他没有左宗棠的才华横溢、大开大阖(注1);也没有李鸿章的手腕灵活、随机应变;甚至他的对手——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与忠王李秀成,也多次在战场上把他打得灰头土脸,全军覆没。这样一个人,怎麽会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他的过人之处在哪里?
中学时曾经读过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家书》,坦白说,看不到20分钟就开始打瞌睡。文中尽是告诫读书治学要持之以恒、学问的底子要打紮实、待人接物必须谦虚、不可有官僚气、必须戒奢侈骄矜…等,年少的我觉得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八股的一塌糊涂。令人惊讶的是,曾国藩硬是把这些修身治学的工夫用到了行军打仗与为人处世上,而且非常成功。
曾国藩率领的军队是在湖南办理团练期间召募而来,主要以湖南人为骨干,故称湘军。其特点是战术平实,训练有素,用兵谨慎。总结来说六个字:「紮硬寨,打呆仗」。什麽是「紮硬寨」?湘军行军到任何地方,哪怕只宿一晚,都要结营成寨,寨墙必须高八尺、宽一丈,上面还得设观察哨;寨墙外则须挖二尺深的壕沟,沟内布置竹签等尖韧之物。布置这些防御措施得花不少时间,导致湘军前进的速度非常缓慢,但也因为这样,湘军鲜少被太平军偷袭成功。
所谓的「打呆战」,就是不轻举妄动,在占有绝对优势前,绝不展开攻击。二次大战时,英国的陆军元帅蒙哥马利(Montgomery)就把这套战术在北非战场发挥得淋漓尽致。蒙哥马利的对手是德国军事奇才隆美尔(Rommel),论及双方士兵素质、装甲战术、谋略机巧,蒙哥马利未必讨得了便宜;但英军的优势是,背後有美国庞大的物资援助与兵源,而纳粹德国深陷东线战场的泥沼,能够提供隆美尔非洲军团的补给非常有限。於是蒙哥马利接手英国第八军团,在北非阿拉曼地区和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对峙时,初期只守不攻,不断蓄积力量,直到己方拥有压倒性的优势时,才一举突破僵局,击败沙漠之狐隆美尔。
湘军和太平军的战争到了咸丰八年,太平天国能够掌握税收与粮食的地区越来越少,长江中游的重镇武汉及安庆也先後丢失,尽管骁勇善战的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等,依然在大小战役中击败清军,仍无法挽回太平天国战略与政治(注2)上的失败,以湘军为主的清军开始掌握物质力量上的绝对优势。此时,曾国藩稳紮稳打的「呆仗」战术就开始发挥了效用,随着湘军对天京城(南京)的步步进逼,太平天国的领地也被不断限缩,能够发挥太平军野战与运动战优势的空间没了,湘军有如蟒蛇缠绕猎物,一点一点缩小包围圈,最终在没有打出显着胜仗(注3)的情况下,硬是把曾经震动十八省的太平天国给终结了。
「紮硬寨,打呆仗」其实是《孙子兵法》中:「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注4)的精确实践。由於人力、物力上具有优势,所以曾国藩采取稳紮稳打的策略,以步步进逼带给对手压力,再等待其犯错。这套战略平实无华,却实事求是,不躁进、不虚浮,将自身的优势有效转化为最後的胜利。
太平天国覆亡不久,又发生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此案肇因於当时民众对西方文化不了解,而若干洋人及其手下的买办、教民又狗仗人势的欺负百姓,再加上当时讹传西洋教堂有杀婴、贩婴的情形,导致仇外情绪大暴发。冲突中,法国的教堂(望海楼天主堂)与法国领事馆被毁,法国领事丰大业、三名领事馆人员,以及修女、神父、中国籍教友合计40余人被杀,受波及的还有三个俄国人,以及英美传教士开办的四间基督教堂。此事引起法、美、英、俄、普、比、西七国的抗议,并派遣军舰陈兵天津港,更大的冲突一触即发。
当时距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甫将届满十年,离太平天国覆灭仅仅五年多,清廷完全没有再应付一场战争的能力;但是,国内的清议却对乱民颇为同情,认为洋人欺人太甚,乃有不惜一战的舆论。慈禧太后左右为难之际,只好推出「王牌」——直隶总督曾国藩来处理此一烫手山芋。
曾国藩以三个多月的时间平息此案,他的作法很简单:就事论事。首先,查明事件的导火线,证实洋人教堂并无杀婴、贩婴之事,於是将带头闹事的16人处决,并将处置失当的官员撤职、流放。接着,他和法国以外的其他六国先达成协议,以赔偿银两结案,如此只须单独对应法国,避开以一对多的谈判劣势,将冲击面缩小。最後达成惩凶、赔款,以及派特使(崇厚)赴法国道歉的协议。
处理天津教案时,曾国藩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与批评,朝野清议认为其丧权辱国。但是,事隔150年後,抛开民族情绪,重看此案,你会觉得曾国藩处理得中规中矩,已经是当时时空背景下最好的结果了。杀人偿命原本就无可厚非,惩处失当的官员也很合理,先和其他六国达成赔款的协议更是高明的谈判手法,毕竟损毁了人家的教堂,伤了人家的传教士,赔钱抚慰与重建教堂都是应该;或许有人觉得49万两白银的赔偿金过高,但是权衡当时的国力,加上自身理亏,花钱消灾,避免兵戎相见才是上上之策。至於派专使道歉也说不上丧权辱国,我方毕竟有错,赔个不是,取得谅解,希望以後好好相处,这和家中小孩打伤邻居小朋友,父母上门道歉包个红包又有什麽两样?虽然在当时的民族情绪与仇外气氛下,曾国藩被形容成「汉奸」,但从他处理事件有条不紊来看,他确实做到了就事论事。
实事求是、就事论事这两种精神,放在今天的职场一样受用。实事求是就不会痴心妄想,有多少实力做多少事。笔者30年的职场经历中,看多了因为财务杠杆操作过度而倒闭的企业,唯有实事求是才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一个企业没有技术优势、没有创新环境、没有人才发掘的管道、没有稳固的组织和财务,那麽一切「时来运转」下的成功都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在经营政府与同业关系上更是如此,不要冀望吃顿饭、参加几场活动就能和对方建立深厚的感情,当对方有困难、有危机时,将心比心、雪中送炭才是建立真实情谊的机会。
就事论事的态度对於企业任何层级的主管而言都非常重要,不就事论事,就无法专注於事件本身,容易过度联想。下属做了一件对公司有助益的事,反而会猜想:「他是不是在抢我的锋头,意图取代我」;若是下属和自己所持的意见不同,就会揣测:「这小子是否有异心,想用唱反调来搞垮我」,无法就事论事的主管常常伴随着疑神疑鬼的心态,除了俯首贴耳者之外,皆视为务必去之而後快的敌人,殊不知中国历史上无数的反叛,十之七八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曹爽的威逼,司马懿未必会反;没有杨国忠的疑心,安禄山也不见得会起兵。无尺度的猜忌,反而逼得有能力、有原则的人纷纷离去,断绝了企业永续发展的血脉。
晚清时代,中国面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局,西方的船坚炮利、欧美的工业科技,都让技术落伍、统治力日渐衰落的清政府穷於应付。曾国藩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同时和洋人与太平天国叛军周旋,最终力挽狂澜,为满清政府再续五十多年的国祚,和他实事求是的精神与就事论事的态度密不可分。
注:
1.左宗棠自视极高,早年在湖南乡下教书时,就自称为「今亮」(今世的诸葛亮),并在书齐亲书「文章西汉两司马,经世南阳一卧龙」的对联。不过,他确实当之无愧。
2.攻下南京後,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秀全开始追求享乐,丧失了进取心,以致主力部队未挥军北伐,给了清廷喘息的机会,这是战略上的失误。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间的政权争夺,导致严重内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此为太平天国在政治上的一大败笔。
3.中国历代争夺天下,往往都有一场左右胜负的关键性战役,例如:昆阳之战决定了光武中兴、官渡之战促成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赤壁之战确定了三国鼎立、萨尔浒之战确认了满清兴起。但是湘军和太平军对峙的十余年间,湘军没有打过一场歼灭太平军主力的大胜战,反而在靖港之役差一点全军覆没,曾国藩甚至投水自尽,幸为左右所救。
4.见《孙子兵法》军形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