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號 特别报导
从「开窍」到「加值」 谈元智人之培育
元智大学 / 彭宗平
元智大学最近委托104人力银行市调中心,对3,068家企业雇主进行「元智大学校友雇主满意度调查」,请雇主针对校友工作能力、工作满意度及个人特质三项指标作评价,俾便了解校友的就业竞争力与雇主满意度。
调查发现,校友在「学习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及「分析思考能力」等方面受到较多肯定,但「外语能力」、「适应全球化变迁的能力」及「洞察国际市场趋势的能力」则得分相对较低。在工作表现上,雇主对校友的「学习意愿」、「与同事相处融洽」及「团队合作的精神」的满意度较高,较不满意的则为「领导表现」、「负担决策的责任」及「创新研发表现」。此外,校友个人的特质「乐观开朗」及「品行操守」受到普遍赞许,而相对较弱的项目则为「勇於尝试、进取」与「通权达变」。以上的调查结果相当具代表性,也与过去几年来,外界杂志对企业调查所得到对本校校友的印象相当符合,应可作为本校教育人才极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般而言,社会与企业对元智校友的评价极为正面,而且逐年提高。以远见杂志2008年对企业的调查为例,其中「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进步最多」的学校,元智名列全国第一,显示本校的教育获得企业雇主的高度认同,这也是近两年来校园企业徵才活动,到本校徵才的厂商数目高居全国各大学第二的原因。以本校毕业生人数仅为其他许多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的公私立大学的二分之一甚或三分之一来看,竟能有此成绩,确属不易。但我们并不以此为满足,培养第一流的学生,并成为社会与企业的最爱,仍有相当大的努力空间。
今年适值元智大学设校二十周年,本校特地规划「Vision 20」,期能为下一个二十年定下更坚实永固的发展蓝图。「Vision 20」的规划,以「优秀人才培育」、「双语大学建构」、「应用导向研究」及「优质校园环境」为下一阶段校务发展的四大主轴,其中的「优秀人才培育」即以「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与企业的菁英人才」为目标。欲达成此目标,就必须有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来培育元智的学生,使其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元智大学以工程学院起家,学生的专业训练极为紮实,加上教学品保系统的推行,学生的专业能力一向广受企业好评,这也是企业界爱用元智毕业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多元化,专业技能的生命周期日趋缩短,学生的思考、分析与整合技术的能力,比专业科目的能力更能持久。史丹佛前校长甘乃迪(Donald Kennedy)在<学术这一行>(Academic Duties)即指出,「学生对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知识必须加强,这些素养将有助於他们透过新的职场生态与社会环境,找到自己的定位。」因此,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即是如何强化学生的求知慾与创新力,专才与通才兼俱,人文与科技互融,加强语文与资讯的沟通能力,培养第二专长,并从通识教育培育学生博雅的素养。
纽约时报记者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於2005年出版的<世界是平的>(The Word is Flat)一书即指出,由於网路的兴起与资讯的流通,21世纪的职场竞争已经打破国界的藩篱,大家都是站在同样的立足点上与世界各国相同行业的对手一起竞争。周遭环境与所属组织对个人竞争力的加持已经逐渐淡化,竞争力最大的来源,主要决定於自己的基本功与个人特质。
最近哈佛大学前校长伯克(Derek Bok)所撰<大学教了没>(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s)提出大学教育应该是培养「具探索力与知识力的大学生」,并且指出,学生从大学带走什麽样的知识和心智习惯,较少取决於课程内容,而是取决於教学品质。「教学品质佳,学生的兴趣、价值观或认知能力,会保留得较长久;那些经由自己的思考努力获得的观念或知识,也保留得比较久。」伯克在书中亦提出八大教学目标,就业能力只是其中一项,而另外七项能力都是属於「基本功」。他更呼吁大学应加强协助学生,使其能更准确流利的沟通,更清晰的思辨和更严谨的分析,更具道德辨别力和更热衷於公民事务,培育这样的学生将使社会更为受益。
其实,大学教育决不仅是专业训练,大学教育也不只是教导学生谋得一技之长,让他们可以在毕业後顺利找到工作。良好的大学教育更要让校友拥有绝佳的竞争力,在漫长的职场生涯可以轻易更换跑道,并且优先被晋升。换言之,大学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教育,使他们在第三份、甚或第五份工作更具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绝不单单只靠专业能力,而是需要更坚实的底盘功夫,使学生就业後可以适时、适地、适性的尽情发挥。若具有这种基本功,在当前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将更有机会在谋职中胜出,也更有机会在裁员减薪浪潮中屹立不摇,甚或逆势上扬。
有监於此,元智大学提供的教育,便是强化学生最坚实的基本功。元智的教育原则简单来讲,就是让学生「开窍」,而教育目标简单来讲,就是给学生最大「加值」。基於「开窍」与「加值」的观念,我们必须体认,就「教学」的意涵而言,「教」只是手段,「学」才是主体。「教学」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同理,「教育」的意涵乃是以「育」为主,以「教」为辅,让学生在读书、做事、做人及生涯规划各方面能真正「开窍」,获得启发。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开了窍门,学生便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只是从旁辅导,而「教学」与「教育」也才能产生深远的成效。
为了让学生「开窍」,元智近年来推行许多新的教学与辅导措施,举其大者,包括将「经典五十」及「服务学习」列为必修,推动「师友制」,并且将宿舍的住宿功能扩大为生活学习圈。元智推动「经典五十」系从文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各领域的中外经典名作选出约50本,依其份量计为10点、5点或2.5点,大学部学生必须自己阅读,撰写心得报告,再经教师验证通过,积满50点始能获得两个必修学分,也才能毕业。学生透过这种阅读、撰写报告及验证的过程,不仅可扩展见识,培养器度与眼光,提昇沟通、表达与思考的能力,更可养成阅读的习惯,一举数得。「服务学习」则利用各种引导的课程及校内外的志工服务,让学生了解校内环境及校外社会,并从做中学,落实对社会的关怀,养成学生的服务观与责任感。「师友制」则是引进校外资源,访求社会贤达,做为元智学生的业师(mentor),藉由生命历程与事业经营的分享与交流,来丰富并扩展导生(mentee)的视野,协助其建立人生观与价值观,并涵养其品格与品味,掌握做人做事成功的诀窍。至於「宿舍生活学习圈」则是将宿舍住宿的功能扩大,兼具教学、学习、辅导与社交之功能,强化学生课堂外的学习面向,建立起「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教育模式,丰富学生的生活内涵,全面提昇学生的知识与教养。为了给学生教育最大的「加值」,让学生走出校门时比进入元智前更具竞争力,在专业的教学,元智藉领先全国各大学所推动的「教学品保」系统,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课业上受到最妥善的照顾,建立厚实的专业知识;也藉「经典五十」培养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以及广博的知识及见解。元智大学也特别采取蓝海策略,培养学生各种面向的能力。为提昇学生国际化的能力,元智要求大学部各系的必修课程至少有四分之一必须用英语授课,而管理学院研究所甚至所有课程均采英语授课。因此,本校英语授课比例已属全国最高。实施五年多以来,英语授课已逐渐成为校园的传统,也建立招生国际学生的基础。在「Vision 20」的计画中,本校更将「双语大学建构」列为四大策略主轴之一,并期在四年内将全校英语授课比例全面提昇至50%。虽然英语授课只是增进学生国际化能力的一部分工作,但确是极重要的一环,希望这种努力,可以打造为元智的品牌,让学生更具就业竞争力。
我们亦体认到,後金融风暴的时代,台湾产业的竞争力绝不再是低价格的加工或代工能力,而必须靠创新与创意,在产品上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有监於此,元智早在三年前即大力提倡创意教育,并且每年订定创意周,希望透过创意课程的教学、创意工作坊的示范、社团创意活动的设计、院系的创意观摩及全校性的主题创意竞赛,让学生藉观摩、参与及切磋与激荡,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发想出更多的创意,让创意的产出变成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并成为元智的校园传统。我们相信培养创意对学生的竞争力具有指数函数的加权效益,是元智学生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训练。除了创意的培养外,元智也规定每个学生须能游泳至少25公尺,且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3,000公尺的跑走,始能毕业。学生每学期作体适能量测,务期年年增进,以确保未来有健康的身体在职场上尽力发展。元智更特别重视学生的「境教」,在硬体的建筑空间提供充分且优美的开放场所让学生乐意在室内外逗留、交谈、讨论,激荡思想与创意,并透过各种艺文展览与活动,让学生自然的沉浸在高雅幽美的氛围,藉耳闻目睹、潜移默化,自然地提昇品味与器识。总之,元智校园各种软硬体之规划,其着眼点无一不是要提供学生教育的最大加值。
经由「雇主满意度调查」所得到的回馈,本校自应持续针对学生的外语、国际化、创新与领导能力做加强,进行教学课程的调整与相关配套措施之规划,但更要紧的,乃是要经由「开窍」与「加值」建立学生更紮实的基本功,让学生可以在长远的生涯中,不断自我超越,持续自我成长,成为真正的社会与企业菁英。我们更期望元智的教育所培塑出来的元智人能具备有系统有组织之表达能力、勤朴踏实之求学态度、监赏文化与艺术之素养、国际化之视野与终身学习之能力,更同时具有麦克阿瑟《为子祈祷文》中所述的各种特质。果能如此,则我们才敢低声说:「元智没有对不起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