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號 心动时刻
白雾深深 云海茫茫
远东联(扬州) / 陈燕
苏轼有云:「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风飒爽,桂花飘香的十月,远东联的同事们睿智选择於此佳季登高望远,十四壮士攻顶团吹起了攀登黄山之冲锋号,期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将秋日成熟丰收之美尽收眼底。
众人怀揣着崇敬的心抵达山脚,企盼立即感受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希望「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美词名实不虚。在大自然面前,游人渺小的像假山上的一只蚂蚁,乘坐索道至半山腰後,接下来的一切都得「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了。
路途中,山风起处,松涛轰鸣,峰峦远近,巨壑深谷,雾色缭绕,不知前方道路几何?如果没有贵人指路,迷失在这茫茫雾海乃必然也。攻抵黄山之巅「光明顶」时,大雾弥漫,殊不知已身处云海中;霎时的拨云见日,竟为眼前的伟岸惊得凝噎无语,只见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缓缓舒展,这样的铺陈,只应天上有,要不错愕是非人。满目之间,是接天连壤的白,都说「水灵动、山沉稳」,这一刻山也不甘寂寞,在迷雾中摇曳,若隐若现。一层层白色纱幔笼罩着,大山像是盖着白纱的新娘,委婉的轻拨面纱探望,又害羞的缩身娇蔵,「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拨弄着游客的心,好个若即若离,即使「神笔马良」复活,也无法将这份缥缈的美形诸笔墨,普罗大众就更不用说了,就算绞尽脑汁,也找不出任何溢美的文字来抒发此刻的震撼,在大自然面前,「人间烟火」式的赞美,已显得苍白无力了。
黄山的雾色,赋予了它灵动多变的视角,更加添了它的神秘与朦胧。正如清代诗人金照所描述:「黄山变态自天空,移步看看又改容」,黄山的巍峨因忽浓又淡,时远还近之「雾」的元素,而创造了刚中带柔的灵气,一静一动彼此映衬,相互交融,那一份「白」,笼罩在每一寸能到达的空间,厚薄变换,肆意张扬,无拘无束。俯视云海茫茫,身处白雾深深,浮沉在这一片白色的云海雾帐里,清新、雅致之情感油然而生,转个身却又怅想兴起、迷网罗织,让人思想飘渺、思绪纷沓。
雾气凝成的水滴潮湿了衣裳,游人不约而同穿起了五颜六色的雨衣,整个山头无预警的,被点缀的色彩斑烂,这边各彩点点闪动,那边单色长龙缓移。夕阳谢幕,暮色不知不觉袭来,天光却仍湛蓝如洗,漫天的星辰像坠入大海的宝石,挤眉弄眼,月光温柔的轻抚黛青色的山岚,一颗颗笔直的奇松精神焕发,在夜色中枝干轻摇,微风刷过松针,传来窸窣细语。万籁俱静的山上,远山枕着棉花似的云海睡熟了,顽皮了一天的雾气回家了,游人如我也带着一身的疲惫就寝了,梦里却是悸动反侧的,先睹了明日的黄山一绝──日出云海。
淩晨四点,旅馆内已有动静,不一会儿就人声鼎沸了,大夥儿全副武装、包裹严实地准备抢占看日出的最佳山头。等我们一行人出门眺望,只见一片黑压压的人头攒动。努力塞进人群中的我已被淹没,多希望可以拥有姚明一样的身高,好让我在浩浩荡荡的人群中轻松尽饱眼福,然而,此刻也只能尽量踮起脚尖,高举相机,和众人一起抓拍「白云倒海忽平铺,三十六峰连吞屠」的奇观。
凭台远眺,目之所及,无不是茫茫云海。红日未出,远处几缕朝霞,染红了东方。据预测,此日六点零八分是观日出的最佳时机,时间越接近,紧张的氛围越浓烈。早起的鸟儿们翘首以盼,可是漫天的云儿淘气地成群结对,总是在看到希望曙光之时,又将空中堆起了缭绕的灰色屏障,让众人在欢呼雀跃与垂头丧气的情绪之中跌宕起伏。浩瀚的云海与朦胧的雾气交相辉映,缕缕清烟时起时伏,此刻的山顶已成人间仙境。闭上双眼,张开臂膀,想像自己在云海中遨游,腾云驾雾,乘风归去,得道成仙,深深地陶醉在自己的遐想中。遗憾的是,太阳并没有准点从虚无飘渺的云海中跃出,一股强劲的山风过後,云烟四散,整个红日蓦地突破重围跃入眼帘,刹那间,阳光普照大地,驱散了晨曦的清寒。一切若有若无若、渐行渐远的景色,忽然变得清晰通透,沐浴山间第一缕阳光的幸福之感,在每位迎霞人的面颊上闪现,寒风中刺骨的等待,原来是如此值得。
黄山就是一幅纯净的中国水墨画,巍峨连绵的群山,形态万千,一棵棵奇松破石而出,玉树临风,针叶鲜碧。大气磅礴自是不在话下,然而,让我流连忘返的却是仙境似的云雾深深,大自然这位造型师,为黄山添加了一颦一笑、似静还动的妆点,妙手幻化出千姿百态,无一日,甚至无一时相同。纵然已自黄山归来数日,那种梦幻般的美丽,却已深刻入里,魂牵梦萦的久散不去。
结尾诗:
白雾深深 万丈薄纱轻飞扬,
云海茫茫 柔情缱绻如波漾;
翠松无数 破壁而生诉坚强,
奇峰罗列 争相竞秀意深长。
*********************************************
众人怀揣着崇敬的心抵达山脚,企盼立即感受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希望「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美词名实不虚。在大自然面前,游人渺小的像假山上的一只蚂蚁,乘坐索道至半山腰後,接下来的一切都得「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了。
路途中,山风起处,松涛轰鸣,峰峦远近,巨壑深谷,雾色缭绕,不知前方道路几何?如果没有贵人指路,迷失在这茫茫雾海乃必然也。攻抵黄山之巅「光明顶」时,大雾弥漫,殊不知已身处云海中;霎时的拨云见日,竟为眼前的伟岸惊得凝噎无语,只见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缓缓舒展,这样的铺陈,只应天上有,要不错愕是非人。满目之间,是接天连壤的白,都说「水灵动、山沉稳」,这一刻山也不甘寂寞,在迷雾中摇曳,若隐若现。一层层白色纱幔笼罩着,大山像是盖着白纱的新娘,委婉的轻拨面纱探望,又害羞的缩身娇蔵,「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拨弄着游客的心,好个若即若离,即使「神笔马良」复活,也无法将这份缥缈的美形诸笔墨,普罗大众就更不用说了,就算绞尽脑汁,也找不出任何溢美的文字来抒发此刻的震撼,在大自然面前,「人间烟火」式的赞美,已显得苍白无力了。
黄山的雾色,赋予了它灵动多变的视角,更加添了它的神秘与朦胧。正如清代诗人金照所描述:「黄山变态自天空,移步看看又改容」,黄山的巍峨因忽浓又淡,时远还近之「雾」的元素,而创造了刚中带柔的灵气,一静一动彼此映衬,相互交融,那一份「白」,笼罩在每一寸能到达的空间,厚薄变换,肆意张扬,无拘无束。俯视云海茫茫,身处白雾深深,浮沉在这一片白色的云海雾帐里,清新、雅致之情感油然而生,转个身却又怅想兴起、迷网罗织,让人思想飘渺、思绪纷沓。
雾气凝成的水滴潮湿了衣裳,游人不约而同穿起了五颜六色的雨衣,整个山头无预警的,被点缀的色彩斑烂,这边各彩点点闪动,那边单色长龙缓移。夕阳谢幕,暮色不知不觉袭来,天光却仍湛蓝如洗,漫天的星辰像坠入大海的宝石,挤眉弄眼,月光温柔的轻抚黛青色的山岚,一颗颗笔直的奇松精神焕发,在夜色中枝干轻摇,微风刷过松针,传来窸窣细语。万籁俱静的山上,远山枕着棉花似的云海睡熟了,顽皮了一天的雾气回家了,游人如我也带着一身的疲惫就寝了,梦里却是悸动反侧的,先睹了明日的黄山一绝──日出云海。
淩晨四点,旅馆内已有动静,不一会儿就人声鼎沸了,大夥儿全副武装、包裹严实地准备抢占看日出的最佳山头。等我们一行人出门眺望,只见一片黑压压的人头攒动。努力塞进人群中的我已被淹没,多希望可以拥有姚明一样的身高,好让我在浩浩荡荡的人群中轻松尽饱眼福,然而,此刻也只能尽量踮起脚尖,高举相机,和众人一起抓拍「白云倒海忽平铺,三十六峰连吞屠」的奇观。
凭台远眺,目之所及,无不是茫茫云海。红日未出,远处几缕朝霞,染红了东方。据预测,此日六点零八分是观日出的最佳时机,时间越接近,紧张的氛围越浓烈。早起的鸟儿们翘首以盼,可是漫天的云儿淘气地成群结对,总是在看到希望曙光之时,又将空中堆起了缭绕的灰色屏障,让众人在欢呼雀跃与垂头丧气的情绪之中跌宕起伏。浩瀚的云海与朦胧的雾气交相辉映,缕缕清烟时起时伏,此刻的山顶已成人间仙境。闭上双眼,张开臂膀,想像自己在云海中遨游,腾云驾雾,乘风归去,得道成仙,深深地陶醉在自己的遐想中。遗憾的是,太阳并没有准点从虚无飘渺的云海中跃出,一股强劲的山风过後,云烟四散,整个红日蓦地突破重围跃入眼帘,刹那间,阳光普照大地,驱散了晨曦的清寒。一切若有若无若、渐行渐远的景色,忽然变得清晰通透,沐浴山间第一缕阳光的幸福之感,在每位迎霞人的面颊上闪现,寒风中刺骨的等待,原来是如此值得。
黄山就是一幅纯净的中国水墨画,巍峨连绵的群山,形态万千,一棵棵奇松破石而出,玉树临风,针叶鲜碧。大气磅礴自是不在话下,然而,让我流连忘返的却是仙境似的云雾深深,大自然这位造型师,为黄山添加了一颦一笑、似静还动的妆点,妙手幻化出千姿百态,无一日,甚至无一时相同。纵然已自黄山归来数日,那种梦幻般的美丽,却已深刻入里,魂牵梦萦的久散不去。
结尾诗:
白雾深深 万丈薄纱轻飞扬,
云海茫茫 柔情缱绻如波漾;
翠松无数 破壁而生诉坚强,
奇峰罗列 争相竞秀意深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