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4年04月號 心动时刻

人生若只如初见──《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後感

远东联石化(扬州) / 王莹

书名: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

作者:高铭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是我加入公司读书会读到的第一本书。之前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资讯,好奇心驱使我翻读,没想到却一气呵成的看完。

  本书以访谈形式,记载了
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的独特视角,挖掘他们真正的内心世界。书中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学、符号学,以及玛雅预言……等众多领域,真实性无法考究,但我愿意相信它是真的。

  从精神病人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断质疑的世界,是本书的铺陈方式。作者将主题分成三个部分,各自以短篇小故事的形态呈现,让人可以没有负担的尽情阅读。书中有些患者的世界观,乍看真的很有道理,也让我不禁问自己:为什麽非得用一般人的视角看世界才是正常?我们真的了解这个世界吗?自诩为正常人的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被贴上「精神病患者」的标签,就否定甚至剥夺他们思想里的世界观。我想作者应该也是抱持这样的观点,才选择了这些故事,否则书名就只会出现「疯子」而排除「天才」了。

  看过「角度问题」这个故事,直觉与作者对谈的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完全感觉不出一丝「精神」问题。我甚至花了两天的时间,试着揣摩书中讲述的境界──看树木用花的角度,看花用水准的角度,看自己用别人的角度,却没找到法门;看来,面对这个多重宇宙并存的世界,我还少了一份空灵的机缘。

  作者提供了一批有价值的观察样本,如其所述──每一个牛人(厉害的人),都有自己强大、健全的逻辑。看到这麽多完美的逻辑後,序言里「最美丽的事物,就是这个世界,珍惜这个世界上的自己,是最重要的事。」这句话真挚有力的触动了我。那些所谓的精神病人,虽然不同於主流的价值体系,但在我看来,更像是对现实社会普遍道德迷失、精神荒芜的一记讽刺。到底是我们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人生更有说服力?还是那些「病人」自成一派的逻辑更接近自己的灵魂呢?

  我必须承认,自己从没为爱好而付出过心血,也就是说,还没有真正接触到自己的灵魂。就像作者研究「玛雅文化」那个案例时讲述到的,为自己浮躁不求深入的看书方式与生活方式,感到忏悔和羞愧。一个没有看清自己灵魂的人,就是行屍走肉。

  我们常常质疑这个世界,例如: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活着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麽?正常人也许只是从表面分析一下,而精神病患往往会偏执於他们所执着的面向,把一些微小的事放大来看,以至於做出极端的事情。在一般人的眼里,认为他们病了,於是冠以「精神病患者」的称呼。书中提到,很多精神病医师因为长期与精神病患接触,最终也「病」了,但我猜想,也许他们内心深处本来就存在一些摇摆的因素,一旦平衡点被打乱了、触动了,就「病」了。其实「天才」与「疯子」只是一线之隔,关键在於内心的那个平衡点。

  书中有两个爱情故事,一位是患有臆想症的老人,在老伴逝去多年後,依然认为他还活着,另一位是丧偶的中年人,不断的学习生理学等课程,只为了让爱人复活。正像书中所描写,「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苍老。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正是因为你,我才有勇气说:永远,永远。」深情的思维,让人读来感触颇深。

  我不认为他们说的都是子虚乌有,只是大部分人无法理解,但「不知道」并不代表「没有」或「不正确」,也许只是我们的见识未达而已,就像书中所说,「蜡烛照不到的地方,不是什麽都没有,只是我们看不到罢了。」特别是看完几个关於物理、科幻的章节时,他们所说的内容似乎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解开一些科学的谜团,姑且不论正确与否,至少思
新颖。

  也许,我们以往的观念太过循规蹈矩,就像我们一直以为,生命必须要有
,总是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难免狭隘。书里提到的很多东西都是前所未闻,让我如同挖到宝藏,一边看,一边笑,一边醒悟,感觉极好。其中有些做法我真想尽快尝试……不过,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的一只脚已经踏进精神病院了呢?

******************************************
回上一页  回单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会喜欢的Recommend

活动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