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號 生活情报
新时代的陌生提款机──网贷纪元之风生水起
扬州总部 / 俞瀛琁
互联网不是新产品,但它像半导体的革命性发明,正将人类的文明推向一个见顶不是顶的历史未知,把原本遥远的地球两点,摆到了面对面,各种功能实实在在的走进生活,个人习惯因此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似乎所有事情,「互联网」都是时髦的解决方案,不沾点边就out了。
以往谈到借钱,脑海里总是浮现70年代母亲为了筹措哥哥的留学经费而勤苦参加互助会的场景,由於开口向亲朋好友借钱总有一种难以启齿的尴尬,向银行贷款需抵押又手续繁杂,所以那个时代的民间借贷或理财活动相当兴盛。即使到了现代,在网路金融还未崛起的几年前,弱势普罗大众的融资需求还是以当铺、地下钱庄、亲友资助及互助会等台面下民间流通为主,存在管道狭隘、成本高昂、风险难测等诸多问题。这种龙蛇混杂的环境,也衍生层出不穷的诈骗伎俩,例如以重利为诱饵的非法吸金、靠推荐人头赚佣金的老鼠会,每每让人只看到高利的虚幻,却松懈了对保本的戒心,到头来血本无归非关民智,都怪贪婪。即使再发达的国家,此类戏码也不断重演,只是包装的糖衣有细致与粗糙之分,骨子里仍是换汤不换药的诈财。除了贪婪的本质,就是供需双方的资讯不对称与监管机制的付之阙如。
网路平台提供的五花八门运用中,互联网金融是极具颠覆性的一环。网贷的出现与发展,其实与网路理财的理念一致,同样是使资金供需双方资讯不对称的差距缩短、内容透明。据闻网贷2005年最早发源於英国,网贷公司利用网路平台建立起P2P(Peer to Peer)的基础运营模式,随後在发达中国家快速滋生,2007年传入中国开花结果。
在中国,要成立一家网贷公司的门槛极低,买一套现成软体系统,拥有基本的运维能力,就可以经营网贷生意了。因此,网贷公司爆发性的成长,让相关法令规范瞠乎其後,管理上的滞後、市场参与者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网贷金融纠纷四起、诈骗丛生、求偿无门,投资人(借方)想要全身而退,除了运气,更需要外部监管制度的建立及内部审慎的评估选择,再加上对投资风险分散原则的坚持。
一个产业的发展是否兴旺与永续,关键在於良好的管理。网贷平台的借贷双方是陌生的,借方处於相对劣势的一方,只能相信平台机制所提供的游戏规则与资讯,此时「良好管理」就发挥其关键作用。据2014年统计,中国的网贷平台有1,600家以上,其中较为活跃的有350家,且每天以1~2家的速度增加中。以中国首次开放民营银行申设为例,在相关配套法令、管理机制及潜在问题预防未完善前即匆匆上路,最终不得不在弊案连连下草草收场。在万事皆呈跳跃式进展的现代,虽说不能有「万事具备才推动」的保守,但更不能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天真乐观,网贷金融经过8年的发展,未来是成为金融产业中健全稳定的一支,还是成为网路泡沫的一页历史,在耳闻立法列车已开动的此时,是值得期待,又心怀戒慎恐惧的。
从投资人的角度而言,建议选择知名度高、保障性强、参与群体人数多的网贷平台,当然,历史记录、产品选择性、产品收益率及服务专案等其他因素也是检视的重点。但就像茫茫股海中,投资标的百百种,靠自己勤做功课之外,专业协力厂商机构的公正评估,可能更为必要。网路是个神奇又具创造力的世界,在千百个网贷公司平台上,评选/统计/谘询/资讯机构的网路商机应运而生,入门前先仔细拜访几个类似网站,即能在最短时间内,对整体网贷近况由浅而深的了解其梗概、探寻其门道。投资标的因人而异,考虑组合不外乎金额大小、期间长短、收益高低,而其背後则配备有协力厂商监管机制、徵信系统、担保条件的有无与松紧,每一项筹码的叠加,一边代表成本,一边则象徵保障,需要多寡,全看个人风险系数的偏好程度。就好像国营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有人完全忽略其合同文字及实质风险,大胆投资、大赚收益,也有人谨慎解读,完全不碰,但网贷非国债,即使不是高收益,还是存在着高风险。毕竟被银行拒於门外或严谨如银行都不做的贷款业务,除了规模过小、件数过杂等非风险因素外,於网路中另辟蹊径取得资金,买车、买房、买奢侈品、个体户或企业短期周转,如果没有後继还款资金的来源,基本上无法回收的机率高达50%。网贷着实就是利自险中求,华丽外表的内里充满着诡变,一手买到希望的同时,另一手已被风险笼罩。
有真钞就会有假币,有贷款就会有次贷危机,网贷世界有正版/正直经营的体系,就存在着身份混淆与产品变形的现象。前者可能既是平台经营者,又是资金需求的借方,或又是协力厂商监管者,可以轻易动用资金,失去了仅扮演平台撮合、收取佣金的公平性角色;後者则是学习次贷的设计技巧,将原本单纯的网贷,以所谓「流转标」的方式,把未到期的贷款分段再出售,或以「拆标」的方式,把长期贷款需求拆为短期借款取得资金,再借新还旧。这样的发展趋势是难以遏止的,或者说,只要有适当的管理机制,根本无须禁止。但现实的情况是,市场发展速度呈等比,法令规范的跟进却似等差,这种且行且管理的调性与惯性,还真叫人捏把冷汗。
*******************************************
以往谈到借钱,脑海里总是浮现70年代母亲为了筹措哥哥的留学经费而勤苦参加互助会的场景,由於开口向亲朋好友借钱总有一种难以启齿的尴尬,向银行贷款需抵押又手续繁杂,所以那个时代的民间借贷或理财活动相当兴盛。即使到了现代,在网路金融还未崛起的几年前,弱势普罗大众的融资需求还是以当铺、地下钱庄、亲友资助及互助会等台面下民间流通为主,存在管道狭隘、成本高昂、风险难测等诸多问题。这种龙蛇混杂的环境,也衍生层出不穷的诈骗伎俩,例如以重利为诱饵的非法吸金、靠推荐人头赚佣金的老鼠会,每每让人只看到高利的虚幻,却松懈了对保本的戒心,到头来血本无归非关民智,都怪贪婪。即使再发达的国家,此类戏码也不断重演,只是包装的糖衣有细致与粗糙之分,骨子里仍是换汤不换药的诈财。除了贪婪的本质,就是供需双方的资讯不对称与监管机制的付之阙如。
网路平台提供的五花八门运用中,互联网金融是极具颠覆性的一环。网贷的出现与发展,其实与网路理财的理念一致,同样是使资金供需双方资讯不对称的差距缩短、内容透明。据闻网贷2005年最早发源於英国,网贷公司利用网路平台建立起P2P(Peer to Peer)的基础运营模式,随後在发达中国家快速滋生,2007年传入中国开花结果。
在中国,要成立一家网贷公司的门槛极低,买一套现成软体系统,拥有基本的运维能力,就可以经营网贷生意了。因此,网贷公司爆发性的成长,让相关法令规范瞠乎其後,管理上的滞後、市场参与者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网贷金融纠纷四起、诈骗丛生、求偿无门,投资人(借方)想要全身而退,除了运气,更需要外部监管制度的建立及内部审慎的评估选择,再加上对投资风险分散原则的坚持。
一个产业的发展是否兴旺与永续,关键在於良好的管理。网贷平台的借贷双方是陌生的,借方处於相对劣势的一方,只能相信平台机制所提供的游戏规则与资讯,此时「良好管理」就发挥其关键作用。据2014年统计,中国的网贷平台有1,600家以上,其中较为活跃的有350家,且每天以1~2家的速度增加中。以中国首次开放民营银行申设为例,在相关配套法令、管理机制及潜在问题预防未完善前即匆匆上路,最终不得不在弊案连连下草草收场。在万事皆呈跳跃式进展的现代,虽说不能有「万事具备才推动」的保守,但更不能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天真乐观,网贷金融经过8年的发展,未来是成为金融产业中健全稳定的一支,还是成为网路泡沫的一页历史,在耳闻立法列车已开动的此时,是值得期待,又心怀戒慎恐惧的。
从投资人的角度而言,建议选择知名度高、保障性强、参与群体人数多的网贷平台,当然,历史记录、产品选择性、产品收益率及服务专案等其他因素也是检视的重点。但就像茫茫股海中,投资标的百百种,靠自己勤做功课之外,专业协力厂商机构的公正评估,可能更为必要。网路是个神奇又具创造力的世界,在千百个网贷公司平台上,评选/统计/谘询/资讯机构的网路商机应运而生,入门前先仔细拜访几个类似网站,即能在最短时间内,对整体网贷近况由浅而深的了解其梗概、探寻其门道。投资标的因人而异,考虑组合不外乎金额大小、期间长短、收益高低,而其背後则配备有协力厂商监管机制、徵信系统、担保条件的有无与松紧,每一项筹码的叠加,一边代表成本,一边则象徵保障,需要多寡,全看个人风险系数的偏好程度。就好像国营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有人完全忽略其合同文字及实质风险,大胆投资、大赚收益,也有人谨慎解读,完全不碰,但网贷非国债,即使不是高收益,还是存在着高风险。毕竟被银行拒於门外或严谨如银行都不做的贷款业务,除了规模过小、件数过杂等非风险因素外,於网路中另辟蹊径取得资金,买车、买房、买奢侈品、个体户或企业短期周转,如果没有後继还款资金的来源,基本上无法回收的机率高达50%。网贷着实就是利自险中求,华丽外表的内里充满着诡变,一手买到希望的同时,另一手已被风险笼罩。
有真钞就会有假币,有贷款就会有次贷危机,网贷世界有正版/正直经营的体系,就存在着身份混淆与产品变形的现象。前者可能既是平台经营者,又是资金需求的借方,或又是协力厂商监管者,可以轻易动用资金,失去了仅扮演平台撮合、收取佣金的公平性角色;後者则是学习次贷的设计技巧,将原本单纯的网贷,以所谓「流转标」的方式,把未到期的贷款分段再出售,或以「拆标」的方式,把长期贷款需求拆为短期借款取得资金,再借新还旧。这样的发展趋势是难以遏止的,或者说,只要有适当的管理机制,根本无须禁止。但现实的情况是,市场发展速度呈等比,法令规范的跟进却似等差,这种且行且管理的调性与惯性,还真叫人捏把冷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