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號 心动时刻
味道──《入味》一书读後
华煦供热 / 郭延山
一个人的味蕾,就像一位妙龄少女。味蕾对於味道的辨识,正如少女对於初恋的怀念。酸、甜、苦、辣、咸,尽管经过时光的流逝,那份味道依旧留存在记忆中。
妈妈的味道──猪血豆腐
家,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渴望,尤其妈妈的味道更是令人难忘。在家里,妈妈总是温情的看着身边的孩子;在异乡,妈妈总是絮叨着赶紧回家,给你做好吃的。
渐凉的初秋,天还未全亮,妈妈便赶个大早前往集市,采买新鲜的猪血和老字号的小磨豆腐。凡是乡下长大的孩子都有亲眼见过杀猪的经验,在杀猪人熟练的刀法下,新鲜的猪血夹杂着阵阵热气,汨汨的流入事先准备好的盆中。微凉的天气里,猪血渐渐凝结成块,只有趁着大早,才能买到最新鲜的猪血。而豆腐必定要小磨的豆腐才好吃,有别於电动打磨的设备,小磨豆腐必须靠着人工以手动的石磨细细磨就,豆腐最终成功与否,取决於老师傅的点卤幻化。正因为工艺复杂、过程要求较高,每日产出量有限,因此也要特别起早才能买到。
猪血豆腐的烹制方法并不复杂,只要将猪血、豆腐切成小块,先以川烫的方式除去猪血的血腥味和豆腐的豆腥味,再将姜丝和葱段煸出香味(也可以加入一点红色尖椒)後,烩入猪血和豆腐翻炒片刻,加水淹过食材,再煮上7~8分钟,佐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
我偷偷用手捏了一块热气腾腾的猪血豆腐送进嘴里,妈妈见状,假意的拍了拍我的头,笑骂:「馋怂」(家乡话,「馋鬼」的意思)。抬头的一瞬间,与母亲微笑的双目对视,看到的是满满的幸福。原来,我还是从前那个小屁孩,深深依恋着母亲。
爸爸的味道──清炖肉圆
爸爸平时比较忙,日常烧菜做饭都由妈妈一手包办,但那个年代的男人有别於现代,厨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关键时刻才小露身手。有时爸爸兴致一来,围起围裙,微微一撇嘴,掌起勺就好似饭店的大厨。
淮扬菜的三头宴里,有一道着名的「清炖狮子头」,嫩而不破,入口肥而不腻,鲜而不过。经过民间的烹制工艺简化,虽然达不到最佳口感,但在平常家宴中也算是排在前几位的。
除夕之日,爸爸会将精选的五花肉(夏季「肥四瘦六」、冬季「肥六瘦四」),刀起丁成,再手持双刀,将之剁烂成泥。相较於电动绞肉机,手剁成泥的五花肉更能保存肉质的纤维,在成品最终成形上,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接着,取适量葱、姜,剁成泥混入肉中,再加少许盐,充分搅拌,打上劲後,静置30分钟。另一方面,将砂锅上灶,置温水,开小火,取大肉泥以掌心搓成圆球状,轻轻放入砂锅中。温水小火可防止热水过於沸腾翻滚,导致肉圆破形,而为保留食物的美味,下料完毕後必须加盖,持续以小火慢炖3~4小时,起锅前,再加入少许盐、天然调味料,以及川烫後的菜心,待其入味,即可上桌。
煨炖4个小时之後,鲜美的肉质已与汤汁融为一体。「砣子(家乡话,「肉圆」的意思),上桌了!一人最多吃一个哦!」爸爸得意的宣布。「爸,新年快乐!咱爷俩走一个!(家乡话,「喝一杯」的意思)」
我的味道──红烧鯿鱼
虽然算不上是个吃货,但对於吃,我多少还是有点追求。或许正是这点追求,拿手小菜还是能够做上几道,不至於看着锅碗瓢盆没有饭吃。另一方面,也为了培养女儿对父亲的崇拜感,偶尔休息日,我也会亲自下厨,毕竟留住「小情人」的心,先要「俘虏」她的胃。
「爸爸,今天我们吃什麽啊?」巴唧着嘴的小人问我。
「做你最爱吃的红烧鯿鱼。」
牵起她的小手,我们来到菜市场,询了老板价格後,选定一条1斤半的鯿鱼。老板的服务到位,顺便帮我们将鯿鱼破肚清肠的准备妥当。
返家後,趁鲜,我先将鱼洗净沥乾,再将葱、姜、蒜切段、切片备用。起油锅,趁锅8分热时,将鱼轻滑入锅,煎黄两面,紧接着放入葱、姜、少许老抽、几瓣蒜片,再加水盖过鱼身,并匀撒2匙白糖。待大火烧开,转小火焖煮20分钟,最後再开大火,微收汤汁。盛盘上桌前,顺手甩上青绿蒜叶丁以点缀。
红亮透光的汤汁,伴随着肉嫩爽滑的鱼肉。「小情人」安稳的坐在餐桌前,咸甜的口味正合她意,甚至比平时多吃了半碗饭。摸摸圆圆的小肚子,她竖起大拇指:「爸爸做的红烧鯿鱼最好吃了!」
味道的含义
旅行时,怀着猎奇的心,品嚐当地的美食,感受不同的味道,能丰富自己对於味道的体会。但是,有一种味道绝对不可取代,不管单身,或是携家带眷,漂泊异乡的游子对於家的味道始终无比依赖,永远眷恋渴望。因为,味道也是一种情感。不一样的食材,不一样的烹制技巧,只要加入了情感,就是你最想要的味道。
*注:
《入味》,作者为左壮,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於2014年06月出版。作者尝试从异文化学者的视角,描绘世界各地华人的饮食文化:从青海到上海;从加拿大洛基山到内蒙大草原;从古罗马到今日纽约;甚至从西雅图富豪到贵州山区平民百姓;从中国传奇「杂碎」到哥本哈根迷幻「野间」……等,将人性、自然、厨艺烩为一炉,堪称世界美食学的拓荒之作。
******************************************
妈妈的味道──猪血豆腐
家,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渴望,尤其妈妈的味道更是令人难忘。在家里,妈妈总是温情的看着身边的孩子;在异乡,妈妈总是絮叨着赶紧回家,给你做好吃的。
渐凉的初秋,天还未全亮,妈妈便赶个大早前往集市,采买新鲜的猪血和老字号的小磨豆腐。凡是乡下长大的孩子都有亲眼见过杀猪的经验,在杀猪人熟练的刀法下,新鲜的猪血夹杂着阵阵热气,汨汨的流入事先准备好的盆中。微凉的天气里,猪血渐渐凝结成块,只有趁着大早,才能买到最新鲜的猪血。而豆腐必定要小磨的豆腐才好吃,有别於电动打磨的设备,小磨豆腐必须靠着人工以手动的石磨细细磨就,豆腐最终成功与否,取决於老师傅的点卤幻化。正因为工艺复杂、过程要求较高,每日产出量有限,因此也要特别起早才能买到。
猪血豆腐的烹制方法并不复杂,只要将猪血、豆腐切成小块,先以川烫的方式除去猪血的血腥味和豆腐的豆腥味,再将姜丝和葱段煸出香味(也可以加入一点红色尖椒)後,烩入猪血和豆腐翻炒片刻,加水淹过食材,再煮上7~8分钟,佐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
我偷偷用手捏了一块热气腾腾的猪血豆腐送进嘴里,妈妈见状,假意的拍了拍我的头,笑骂:「馋怂」(家乡话,「馋鬼」的意思)。抬头的一瞬间,与母亲微笑的双目对视,看到的是满满的幸福。原来,我还是从前那个小屁孩,深深依恋着母亲。
爸爸的味道──清炖肉圆
爸爸平时比较忙,日常烧菜做饭都由妈妈一手包办,但那个年代的男人有别於现代,厨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关键时刻才小露身手。有时爸爸兴致一来,围起围裙,微微一撇嘴,掌起勺就好似饭店的大厨。
淮扬菜的三头宴里,有一道着名的「清炖狮子头」,嫩而不破,入口肥而不腻,鲜而不过。经过民间的烹制工艺简化,虽然达不到最佳口感,但在平常家宴中也算是排在前几位的。
除夕之日,爸爸会将精选的五花肉(夏季「肥四瘦六」、冬季「肥六瘦四」),刀起丁成,再手持双刀,将之剁烂成泥。相较於电动绞肉机,手剁成泥的五花肉更能保存肉质的纤维,在成品最终成形上,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接着,取适量葱、姜,剁成泥混入肉中,再加少许盐,充分搅拌,打上劲後,静置30分钟。另一方面,将砂锅上灶,置温水,开小火,取大肉泥以掌心搓成圆球状,轻轻放入砂锅中。温水小火可防止热水过於沸腾翻滚,导致肉圆破形,而为保留食物的美味,下料完毕後必须加盖,持续以小火慢炖3~4小时,起锅前,再加入少许盐、天然调味料,以及川烫後的菜心,待其入味,即可上桌。
煨炖4个小时之後,鲜美的肉质已与汤汁融为一体。「砣子(家乡话,「肉圆」的意思),上桌了!一人最多吃一个哦!」爸爸得意的宣布。「爸,新年快乐!咱爷俩走一个!(家乡话,「喝一杯」的意思)」
我的味道──红烧鯿鱼
虽然算不上是个吃货,但对於吃,我多少还是有点追求。或许正是这点追求,拿手小菜还是能够做上几道,不至於看着锅碗瓢盆没有饭吃。另一方面,也为了培养女儿对父亲的崇拜感,偶尔休息日,我也会亲自下厨,毕竟留住「小情人」的心,先要「俘虏」她的胃。
「爸爸,今天我们吃什麽啊?」巴唧着嘴的小人问我。
「做你最爱吃的红烧鯿鱼。」
牵起她的小手,我们来到菜市场,询了老板价格後,选定一条1斤半的鯿鱼。老板的服务到位,顺便帮我们将鯿鱼破肚清肠的准备妥当。
返家後,趁鲜,我先将鱼洗净沥乾,再将葱、姜、蒜切段、切片备用。起油锅,趁锅8分热时,将鱼轻滑入锅,煎黄两面,紧接着放入葱、姜、少许老抽、几瓣蒜片,再加水盖过鱼身,并匀撒2匙白糖。待大火烧开,转小火焖煮20分钟,最後再开大火,微收汤汁。盛盘上桌前,顺手甩上青绿蒜叶丁以点缀。
红亮透光的汤汁,伴随着肉嫩爽滑的鱼肉。「小情人」安稳的坐在餐桌前,咸甜的口味正合她意,甚至比平时多吃了半碗饭。摸摸圆圆的小肚子,她竖起大拇指:「爸爸做的红烧鯿鱼最好吃了!」
味道的含义
旅行时,怀着猎奇的心,品嚐当地的美食,感受不同的味道,能丰富自己对於味道的体会。但是,有一种味道绝对不可取代,不管单身,或是携家带眷,漂泊异乡的游子对於家的味道始终无比依赖,永远眷恋渴望。因为,味道也是一种情感。不一样的食材,不一样的烹制技巧,只要加入了情感,就是你最想要的味道。
*注:
《入味》,作者为左壮,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於2014年06月出版。作者尝试从异文化学者的视角,描绘世界各地华人的饮食文化:从青海到上海;从加拿大洛基山到内蒙大草原;从古罗马到今日纽约;甚至从西雅图富豪到贵州山区平民百姓;从中国传奇「杂碎」到哥本哈根迷幻「野间」……等,将人性、自然、厨艺烩为一炉,堪称世界美食学的拓荒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