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號 封面故事
智慧綠建築 遠東建經打造未來城市風景
遠東人月刊 / 編輯室採訪整理
建築不僅是人們生活的空間,也是構成城市的重要風景,人們對於建築的需求,從最原始的遮風擋雨,逐漸提升至舒適、美觀,甚至強調平衡永續,還要聰明自動!遠東集團近年陸續在臺北、竹北、板橋,規劃商場、商辦大樓等建案,本期「封面故事」特別邀請負責專案管理的遠東建經團隊──衛英資深協理、鍾陳輝協理,與大家分享現代智慧綠建築的新風貌。
自動化管理 智慧整合有效率
隨著ICT技術的快速發展,智慧綠建築已然成為近年業界的熱門話題,根據鍾陳輝協理的觀察,「政府推動智慧綠建築產業發展,目標是以建築為載體,物聯網為精神,導入綠建築設計與智慧型科技技術、材料及產品之應用,串連各個物件間的關聯性,使建築物更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減碳又環保,進一步帶動科技產業之發展。」不過,由於商場、辦公大樓與住家等建築類型不同,在應用和規劃上也大不相同,其中又以人流、目的地單純的辦公場所最易發揮,「較為人熟知的當屬『智慧停車』,可運用車牌辨識或eTag技術,自動感應開啟閘門、引導車位、自動尋車等;近期也陸續出現『電梯智慧叫車』的應用,系統可以自動計算最快、最近的電梯,引導用戶乘坐,以提高電梯的使用效率。至於『自動會議室系統』除了方便用戶線上預訂會議室之外,也會在開會時間自動啟用照明與相關電子設備,待會議結束即自動關閉,其他如:可偵測環境溫度以自動設定的『智慧空調』、能感測室外亮度來調整室內燈光的『智慧照明』,亦都是節省人力、減少耗能的重要智慧應用。」
位於板橋的台北遠東通訊園區,本身就是一座智慧園區,富含許多智慧化的規劃,鍾協理舉例,「設於生態池的電子圍籬,不僅提升民眾安全,也能減少巡檢人力;路燈自動控制系統則連線氣象局數據,依據每天日出、日落時間來調整開關燈時間;未來,灑水系統不只能做到定時噴灑,還可進一步連線氣象局,參考下雨狀況來決定是否澆灌。」
除了基礎的建物系統整合與ICT技術呈現,鍾協理認為,智慧建築的應用甚至能貫穿建物的生命週期,「例如設計建案時,可使用建築資訊模型系統(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此3D模型包含建築構件的所有資訊,方便團隊根據模型檢討或修改;而在施工階段,營造商亦能透過BIM,了解各部位的施工順序、方法,減少施工管路與設備的碰撞;整體竣工後,還可移交業主,其內含的詳盡資訊,有利於提升設備和管線的管理與維運效率。」
至於智慧建築的未來發展,衛英資深協理則強調彈性與擴充性,「過去傳統建築要擴充智慧功能,均需預留管道間、布建管線,如今在資通訊技術的加持下,可運用無線傳輸連結,不僅釋放了管道空間,也提升建物擴充性,能隨時延伸出更多服務。」不過,衛資深協理也坦言,「現階段智慧應用其實已不再受限於技術,而必須考量成本與效益,因此,業主仍應檢視需求,估算投報率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台北遠東通訊園區今年最大的進展將是TPKC、D兩棟新建物的工程進度,鍾協理透露,「TPKD為辦公大樓,TPKC則規劃為遠傳IDC機房和辦公區域,未來將與遠傳合作導入更多智能項目,希望取得智能建築鑽石級標章,也就是最高等級的智能建築認證。」
除了智能建築認證,台北遠東通訊園區在綠建築認證更是下足功夫,開發設計之初,即從交通、基地規劃設計、暴雨逕流管理、節水景觀設計等四大面向,獲得LEED Campus(綠園區)積分,成為臺灣第一件完整開發園區申請認證者。儘管TPKD可直接適用之前LEED綠園區所通過之分數,不需重新送審,不過,團隊對於各項指標絲毫不敢馬虎,例如:在綠化設計成效上,原生或誘鳥誘蝶種採用率達90%;保水設計上,保水總量達85m3以上,不僅如此,建材和設備也經過精挑細選:帷幕牆利用保溫性好的雙層玻璃,阻隔熱傳遞,減少空調耗能;室內隔間牆也使用石膏板、矽酸幹鈣板等輕隔間牆,減低結構重量、增加抗震效能,鍾協理得意的說,「TPKC、D室內綠建材採用率總計高達45%以上,加上高效率省水衛生設備和LED省電燈具等設備,可大幅提升環保效益。」
當然,施工期間的污染防治也是綠建築指標之一,TPKC、D為防止施工期間的空汙,工區特地設置清洗措施,以洗滌車輛與土石機具,並在工地車行路面鋪上臨時混凝土,裸露地或土堆也鋪設防塵網,避免揚塵;此外,工地周界的圍籬架高1.8m以上,就連營建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室內施工汙染源等,皆進行嚴謹的管控。
目前台北遠東通訊園區已完成TPKA、南公園和北公園的建置,TPKC、D兩棟建物則如火如荼地興建中,預計明年底完工,屆時這塊智慧綠園區的拼圖將更加完整,加上即將完工的遠百信義A13和竹北購物中心等愈來愈多集智慧、環保於一身的樓房,遠東建經正一步步改變城市風貌,點亮永續都市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