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8年06月號 封面故事

前瞻趨勢 跨域學習 亞東技術學院做產業人才的搖籃

遠東人月刊 / 編輯室採訪整理

  過去提到人才培育,多數人總以「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權威」為目標,然而,隨著科技進步、資訊爆炸,當前看似最新、最有前景的技術和知識,往往轉眼就被取代,因此,不論教育界或產業界,愈來愈重視「通才」的養成,以因應時代的變遷。本期「封面故事」特別邀請亞東技術學院黃茂全校長,與大家分享學校如何培養跨領域的實作人才,成為與時俱進的人才搖籃。


兼具廣度與深度 跨領域學程放大學習範圍
  亞東技術學院的人才培育向來以4C為核心理念,強調「溝通、合作、創意、關懷」的能力,黃茂全校長指出,「尤其『溝通』、『合作』是跨領域學習必備的特質,足見我們早已將跨領域學習的精神融入教學理念中。」

  在實際課程規劃上,亞東技術學院整合了不同的核心科目,發展出跨領域的學程課程,講求跨系、跨領域、跨年級的橫向專業課程組合,並融入社區產業發展、迎合地區人才取向、跨領域專業需求、培養第二專長及新技術整合需求,規劃符合學生學習與產業發展的課程,不但兼顧系所專業技術的深度,更強調跨領域的廣度。「我們整合11個系所的教學與行政資源,並考量未來產業發展,推出『物聯網』、『生產力4.0』、『組織與管理』及『創新商品設計』等四個學程。」黃校長介紹,其中,「物聯網」、「組織與管理」和「創新商品設計」分別為電通學群、管理暨健康學群和工程學群所開設之學程,而「生產力4.0」則是跨工程與電通兩學群的學程,黃校長相信,「不同科系,甚至是不同學群的學習,都有助於學生拓展個人視野,增進與不同領域人才之間的相互瞭解。」

  至於學程的課程架構可分為「核心課程」與「跨領域選修課程」,前者主要做為培養產業核心能力與發展各系特色之專精深化課程;後者則是介紹產業學程的共同課程,亦即整合各課程模組訂定出具特色並符合學程精神的科目,期以兼具深度、廣度的多元課程,培養學生全方位的競爭優勢。

四大重點、兩大中心 跨界學習務實致用
  除了打通各學群間的門戶,促進彼此相互學習,黃校長也不忘「實作」為技職教育的根本,「為了樹立教學亮點,我們根據所在環境的優勢,例如:緊鄰亞東醫院、台北遠東通訊園區,同時考量遠東關係企業的特質,規劃以『機能時尚紡織品』、『創新育成』、『資通訊』與『健康照護』四大領域做為發展重點,也希望藉此協助教師、學生和廠商共同成長。另一方面,學校成立『機能時尚紡織品研發中心』與『創新育成與技轉中心』,希望以技術研發中心為火車頭,帶動跨領域學習的實務推展。」

一、 機能時尚紡織品領域
  遠東集團以紡織起家,亞東技術學院身為集團旗下的學術機構,也以集團主要產業為發展方向,1969年創校之初,即設有紡織工程科,2001年更名為材料與纖維系,持續精進紡織技術的改良與創新,並以精密設備和專業技師培育紡織人才,同時透過產官學合作,養成學生的實務能力。其中,位於學校附近的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紡織拓展會、人纖製造公會、針織公會、絲織公會、絲綢印染公會、織襪公會及製衣公會等單位,可提供相關師資與課程諮詢、媒合廠商、媒合實習與工作職缺。而透過與凹凸精機和百龍機械等紡織機械業的合作,可協助學校在化纖、染顏料、染整、印花、針織及成衣製品等技術的傳授。另一方面,遠東關係企業如:遠東新世紀、宏遠興業、亞東醫院等單位,也提供場地、技術、協同教學與原物料等方面的支援,幫助學生提前了解業界的發展情形,未來可無縫接軌至產業,達到「畢業即就業」的終極目標。

  近年來,黃校長有感於機能性布料與穿戴式裝置的研究與開發漸獲市場青睞,因而著手將校內通訊、電子、電機、資訊、醫護等相關科系的技術整合,成立跨領域的機能時尚紡織品研發中心,「除了持續與業界產學合作之外,並規劃將中心的資源落實至學生面,增加學生與業界的接觸機會,包括:利用實驗室資源與業界開發產學合作計畫案、開辦業界人才培訓課程、擴展國際交流機會等。」今年3月,亞東技術學院另打造「機能時尚紡織品類產線基地」,新增749m2的實作場域,建置數位印花、針織品及機能服飾等3條類產線設備,做為國內紡織快速設計、打樣、生產的人才培育基地,持續深耕紡織領域。

二、 創意、創新、創業領域
  亞東技術學院於2001年成立創新育成及技轉中心,結合產業、學校及區域等創意、創新和創業資源,為孕育新創事業、新產品新技術,以及中小企業創新轉型提供良好的環境。目前共有19家企業進駐育成中心,在校內,透過創業門診、跨領域創新、大企業帶動新創事業、學研成果介接等面向,協助新創團隊研發;另開放青年創業基地──創客空間,提供學生將點子創意付諸實踐的機會。此外,還有多項創新育成活動,例如:創業講座、創業研討會與競賽,培養在校學生具備撰寫企業營運計畫書、財務和人力規劃、智慧財產權相關知識及創新創業等能力。

  至於外部資源,學校則藉由串連創新產業與區域產業價值鏈,促進新創事業與夥伴的互補共榮,並且透過產業試製與試驗合作,加速產品或服務商業化,或是凝結校友資源,協助新創公司擴散各項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亞東技術學院育成中心已朝國際化邁進,連結美國、歐洲、亞洲育成組織(InBIA、EBN、AABI),以及亞太加速器網絡(AAN)等育成平臺,成為創新創業支援輔導的模範指標育成中心。今年1月,亞東技術學院創新育成及技轉中心即榮獲全球最大之育成協會──美國育成協會(InBIA)「育成軟著陸」(Soft Landings)認證,充分顯示學校在育成輔導上的豐厚能量,未來可望協助企業建立全球合作夥伴關係,促進新興產業發展。黃校長預告,「我們將更聚焦於『智慧生活』及『創新時尚紡織』企業群聚,透過育成中心輔導廠商創新研發和技術移轉、量化產出或行銷、融資或擴廠及人才培訓等面向,落實產學合一的理念,也提高新創事業成功的機會。」

三、 資通訊技術領域
  資通訊技術研發向來是亞東技術學院的重點領域,研發處已建置天線實驗室、通訊實驗室,以及電磁相容實驗室,歷年來挹注近5000萬預算,以充實軟硬體設備,除了用於承接產學合作案之外,也將相關設備導入教學,累積學生的實務能力,再透過產學合作案的參與,增加與業界接觸的機會,同時提升學校能見度。黃校長強調,「本校通訊系、電子系、電機系與資管系等資通訊相關科系,每年均與遠傳電信進行產學合作,不論是RF(Radio Frequency)基站實地場測、App 開發或綠能科技,均是集團綜效的表現。」

  針對資通訊產業技術的未來發展,黃校長認為「無所不在的智慧(Smart Everything)」將是關鍵,以智慧型手機為點,發展出更寬廣的線、面,「手機、平板以外的各種智慧裝置,將逐漸形成智慧生活生態系統。而手機成長趨緩的挑戰,勢必激發資通訊業者更多創新,例如:穿戴電子裝置、3D列印、智慧居家、智慧醫療……等,學校必須洞悉整體產業的轉變,掌握衍生商機與因應策略,才能隨時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新路徑。」

四、 健康照護領域
  提到跨領域學習,健康照護領域可說是最佳範例之一。黃校長指出,「電通學院的電子系、通訊系與電機系,以及管理暨健康學院的資管系、護理系與醫管系,均屬於健康照護技術研發的核心科系。教師可與亞東醫院的醫護人員共同規劃產學合作案,或共同指導專題,透過護理照護與醫務管理之專業知識,整合資訊、電子、通訊及影像處理等相關技術,提供即時性護理資訊服務,提升護理照護之品質與效能,同時使學生們具備跨領域專題製作的能力。」

  近年來,亞東技術學院與亞東醫院每年約有30件的產學合作案,包括:推動衛教服務、醫療知識共享平臺及醫材產品開發等,目前,雙方也正著手建構實體健康照護環境與場域,黃校長解釋,「跨系實作場域的建置主要為落實技職再造計畫,也是配合教育部『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目標,建構符合社會需求之技職教育人才培育系統,而本校建置的健康照護產業實作場,將整合各系發展方向和人才培育重點,進行更密切的合作,包含:電通學院的照護機器人研發、穿戴式裝置、虛擬及擴增實境模擬教材;工程學院的輔具開發、生醫材料及產品設計;管理健康學院結合人因工程、3D 列印、大數據、遠距健康照護及醫療行銷等,期能加深學生跨領域的實作能力,也為臺灣的健康照護產業做好準備。」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如今已是職場上必備的生存技能,亞東技術學院將繼續以務實的角度思考跨域人才的養成,不只掌握趨勢也善用利基,在多向度的規畫下,相信必能整合綜效,為產業及社會帶來人才培育的最大貢獻。#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